↑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平潭
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你甚至很难迅速在地图上找到它
然而
当你仔细观察后便不难发现
平潭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位置
它是大陆距台湾岛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
只需“一跨”便可跨过海峡
抵达宝岛台湾
(平潭距台湾有多近,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不仅如此
它还拥有福建省第一大海岛海坛岛
岛上有壮观的海蚀地貌
和宽阔细腻的金色沙滩
号称“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
(请横屏观看,平潭的海岸地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有绚丽魔幻的
“蓝眼泪”
(请横屏观看,平潭的“蓝眼泪”是多种海洋浮游生物集体发光形成的现象,摄影师@翁武财)
▼
有高低错落的
石头厝(cuò)
(请横屏观看,平潭海岛上的石头厝,厝即房屋,摄影师@陈颖南)
▼
如今
更有三条钢铁巨龙飞跃海峡
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大厦
在海天之间崛起
(请横屏观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摄影师@陈颖南)
▼
平潭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01
诞生
距今1亿多年前
古太平洋向西侧的大陆俯冲
在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引发岩浆活动
岩浆或侵入地底,或喷出地表
形成大面积的花岗岩和喷出岩
(请横屏观看,福建省海岛分布,东海是我国海岛数量最多的海域,约占我国海岛总数的59%,浙江、福建沿岸的岛礁构成一个密集的条带,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
大陆遭到海水的侵袭
包括平潭在内的岛屿便由此形成
(平潭猴研三岛,摄影师@赵高翔)
▼
平潭由126座岛屿组成
其中最大的是海坛岛
其面积约为厦门岛面积的2倍
为福建省第一大海岛
(平潭位置及主要岛屿,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组成岛屿的巨量岩石
为海蚀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不同于被陆地环抱的厦门岛
海坛岛位于海岸线突出部
环绕它的是海坛海峡和广袤的东海
(请横屏观看,平潭北港,摄影师@李华刚)
▼
开阔的海面上
6至7级的大风横扫而过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第一大风区
其全年风速≥6m/s的时间在3500小时以上
远超内蒙古、甘肃、新疆等西北内陆
平潭更是“个中翘楚”
全年平均风速6.4m/s
几乎是厦门的两倍
(平潭长江澳海滩和远处的风力发电机组,摄影师@李华刚)
▼
大风通过数个风口
扫过海坛岛
(海坛岛主要风口和季风方向,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风力之大
导致岛上缺少高大乔木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抵御海风
只得摈弃木头
改用遍地可见的岩石作为建筑材料
屋顶则用石块压住瓦片以防被风吹走
是为石头厝
(平潭石头厝,摄影师@陈永诚)
▼
但风并不都是破坏性的
强风带来充沛的水汽
令海面之上、山峦之间云雾缭绕
山间的雾气被称为“岚”(lán)
海坛岛也因此得名“岚岛”
(请横屏观看,平潭海岛之间的雾气,摄影师@翁武财)
▼
岚岛的最高峰君山
常被一顶云帽笼罩
是为“君山插云”
(请横屏观看,君山云帽,摄影师@carefree狮)
▼
在风的作用下
表层的海水向陆地运动
随着海底逐渐变浅
留给波浪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海浪相互“争抢着”涌上岸来
形成破浪和激浪
(海浪形成原理,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平潭岩石多、风大
还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地区之一
高潮位与低潮位最高可相差6米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
海与岩的角力显得极为壮观
(平潭渔屿村滨海地区,摄影师@孙泽)
▼
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
令平潭拥有了坚硬的岩
广袤的海和狂暴的风
岩、海、风
三者将在这里激烈碰撞
塑造出一座绝美的景观之岛
02
面向海峡的风景
平潭拥有中国沿海面积最大
也最典型的海蚀地貌景观
组成岛屿的花岗岩布满裂隙
在地下水的作用下
石块的棱角部位率先被磨平
岩石逐渐变得圆润,形成石蛋
(花岗岩风化过程示意,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
随着岛屿的抬升
风雨和海浪冲刷掉表层的泥沙
露出了地底的石蛋
遍布岛屿表面
(将军山,摄影师@陈小羊)
▼
露出地表的巨石
继续接受着风雨和海浪的洗礼
岩石一层层被剥落
形成了一座花岗岩小丘
形似一个躺倒的石人
任由日晒雨淋、风吹浪打
(请横屏观看,平潭塘屿岛海坛天神景观,摄影师@柯建)
▼
更有巨石孤立海中
如一座孤舟上两个张开的船帆
故被称为“半洋石帆”
(石牌洋,也称半洋石帆,整个巨石仿佛一艘帆船,其上的两个石柱为其两个张开的“风帆”,故有此名,摄影师@林宝华)
▼
随着海洋对陆地的侵蚀
海岸变得参差不齐
岩石较硬,隆起较高的山丘
成为突出的海岬
岩石较软,地势低平的地区
则成为海湾
(请横屏观看,平潭海坛湾,摄影师@翁武财)
▼
海浪在岩石上掏出竖洞
即海蚀洞
(平潭东海仙境景区内的仙人井,为海浪侵蚀,海岸坍塌而成,摄影师@蔡胤霖)
▼
随着海岸岩石的坍塌
掉落在海岸上的石块
被往复的海浪冲刷、磨圆
变成一个个浑圆的巨石
(东海仙境景区,海岸上被磨圆的砾石,摄影师@马茵奇)
▼
经过漫长的岁月
巨大的石块终究被磨成细沙
被海流带走
平潭以北
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相继入海
河流入海的低温、低盐的径流
构成一条北起长江口
南可达汕头的海流
浙闽沿岸流
(浙闽沿岸流,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海流携带的泥沙等碎屑物质
在另一处平坦的海滨“尘埃落定”
成为金色的沙滩
(平潭龙王头沙滩,摄影师@陈小羊)
▼
在海岸凹向陆地处
由于海水流动速度减慢
沙子还会形成一道弯曲的沙嘴
沙嘴的末端受海流的影响向内卷曲
好似象鼻
(平潭建民沙堤,俗称象鼻湾,摄影师@吴宇鹏)
▼
但海流中富含的不只是泥沙
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每年春夏之交
正是闽江汛期开始之时
随着天气转暖和降水量的增加
充裕的闽江水裹挟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进入海洋
给浮游生物们带来了大量的食物
单细胞生物夜光藻
和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海萤
在如此优渥的环境中
获得了大量增殖的机会
(从平潭海水中采集的海萤,摄影师@喵鱼酱)
▼
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体内能够分泌荧光素
荧光素与氧气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产生生物发光现象
(生物发光机制,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在海浪拍击或船舶行驶造成的波浪刺激下
这些微小的生物发出蓝色微光
形成平潭的“蓝眼泪”奇观
(平潭蓝眼泪,摄影师@杨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