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哪些穴位(日常保健艾灸部位)

80酷酷网    80kuku.com

灸法概述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也说:“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保健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养生

艾灸养生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

四大保健要穴艾灸:关元灸扶气助阳 ,气海灸培补元气,足三里灸防病抗衰,膏肓俞灸补虚益损。

膏肓灸

膏肓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的作用,为保健灸之要穴,灸后令人阳气壮旺。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养生

膏肓穴位置图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九“取膏肓穴法”记载:“灸至百壮、千壮,灸后觉气壅盛,可灸气海及足三里,泻火实下。灸后令人阳盛,当稍息以自保养,不可纵欲。”可见膏肓灸灸量过多可能致使气血壅滞于人体上部,出现上火实证,可艾灸气海、足三里泻火实下。故现代临床施展膏肓灸养生,须依据个人体质酌情施灸,以出现灸感气至病所为效,不可盲目依从千百灸壮之数。

足三里灸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足三里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能预防中风,祛病延年。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养生

足三里位置图

足三里是胃经下合穴,“合治内府”,故艾灸足三里有防病抗衰、疏通六腑下气之效。

足三里施灸方法有温和灸和瘢痕灸。

(1)足三里温和灸:将艾卷点燃后,靠近足三里穴熏烤,艾卷距穴位约3cm,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灸10-15min,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

(2)足三里瘢痕灸:《针灸大成》千金灸法中介绍足三里穴行瘢痕灸,可3年1次,每次各灸3-5壮,艾炷如麦粒、黄豆或半个枣核大。一般先在六位上涂敷蒜汁,再将艾炷立即粘上,点燃施灸,直至艾炷全部烧尽,艾火自熄,除去艾灰,再重新点燃艾炷施灸。每灸完1壮,即涂蒜汁1次。灸至局部皮肤起泡为止。在施灸过程中,如病人感到灼痛,医者可在穴位四周用手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灸治完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纱布和胶布。嘱病人多吃羊肉、豆腐等。一般约1星期左右化脓,化脓时严防感染。灸疮约45日左右愈合,留永久瘢痕。仅供参考,慎用!

气海灸

气海又称丹田,属任脉。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之作用,为保健灸的要穴。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养生

气海穴位置图

临床上常用有气海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海隔附子灸。灸气海养生,孕妇不可灸。

气海隔姜灸:取仰卧位。将鲜生姜一块,切片如0.3-0.5cm厚,用细针穿刺数孔,放于气海穴处,然后置艾炷点燃灸之,每次施灸3-10壮,艾炷如黄豆或枣核大,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10-15次为1灸程。每月施灸10-15次。

气海隔附子灸:取附子切片0.4cm厚,水浸透后中间针数孔,放在气海穴上,于附片上置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或潮红为度。每次灸3-5壮,隔曰1次,每月10次。

关元灸

关元亦称丹田,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为老年保健灸的要穴。此法孕妇不宜采用。具体操作同气海灸。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养生

关元穴位置图

明代万全《养生四要-养生总论》谈及“有宜灸者,不过三壮,不可多灸……否则正气一虚,邪气自攻,以灸补虚,是以油发火也,无益而反害之。”故艾灸关元当因人体质节制施灸,灸法同气海。

其他灸法

宋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三“虚损”总结了常见虚劳诸证所用艾灸养生方法供参考。

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肾病者,宜灸中脘。

久冷伤惫脏腑,泄利不止,中风不省人事等疾,宜灸神阙。

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者,宜灸气海。

腑脏虚乏,下元冷惫等疾,宜灸丹田。

阳气虚惫,失精绝子,宜灸中极。

涌泉治心痛不嗜食,妇人无子,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

脾俞、治食多身瘦,泄利体重,四肢不收,腹痛不嗜食。

胃俞、治胃寒腹胀,不嗜食,羸瘦。

肾俞、治虚劳羸瘦,肾虚水藏久冷,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伤虚惫,足寒如冰,身肿如水。

膏肓俞、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等疾。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

每周更新内容主要为成人针灸推拿及儿童推拿为主!感谢您的!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