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更加协调,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重要增长引擎,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早在国家“八五”计划时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地貌特征,将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六省划入中部地区。
经过30年来的发展,中部地区各省经济发展迅速,但不同省份发展也是各有差异,目前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四省综合实力较强,山西省与江西省实力稍弱。山西省与河南省在地理上也属于我国北方地区,从气候、降水、地理地貌上看,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使得经济的承载力不是很强。
从产业结构上看,山西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具有煤炭资源,其中有5个城市挤入我国十大产煤城市行列,因此,以煤炭开采、焦炭、冶炼、煤化工等资源产业成为山西省主导产业,再加上我国提出高质量发展和能源政策收紧,使得原本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山西省,在面临新发展形势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在山西省前十强企业中,80%的企业属于能源行列。
山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山西将继续深化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积极对接京津冀经济圈,推动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兴产业未来研发制造基地,特色农业和有机食品基地,以及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陆开放新高地和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将建设“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的城镇发展格局,让我们看到了一副“生态宜居,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的魅力山西画卷。
太原市—支持建设省域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太原市,山西省会城市,地处山西晋中盆地北部地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太原由于受全省人口规模限制,全市常住人口只有530万人,相比中部其他五个省会城市,武汉、长沙、郑州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最低的南昌市常住人口也达到了626万人,太原市是中部省会城市人口最少的城市。
此外,太原市经济总量4153.3亿元,人均GDP78364元,两大经济数据在中部六省排名也居于末位,甚至河南的普通地级市洛阳的经济总量也超过了太原市,因此未来太原市如何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提升城市能级是太原需要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
根据太原市“十四五”规划,将着力建设四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一是将金属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全球钢铁领跑产业,二是形成一千万吨级煤化工产业,三是建设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合成生物规模化产业基地,四是做大新型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创成国家级微电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特别是山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太原市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未来太原依托省会优势,不断做大做强都市圈,成为引领山西崛起的核心龙头城市。
长治市—山西省域副中心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侧与河北、河南两省相邻,常住人口318万,虽然人口在山西省内排名第6位,但经济总量却仅次于太原市,排名全省第二位。近20年来,长治依托煤炭、焦炭、钢铁以及煤化工等资源优势,特别是在光伏发电、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从2005年经济总量395亿元,全省第五位,攀升到了2020年的1711.6亿元,居全省第二位,作为省域副中心,未来长治将承担更多经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
大同市—山西省域副中心
大同市,山西省北大门,晋冀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山西省重点交通枢纽型城市,大同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境内云冈石窟、悬空寺等古迹尽管令人叹为观止。大同市还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和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早在20年前,大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工业发展历史,城镇化率高、百万城区人口,再加上雄厚的工业实力,经济长期处于山西第二大城市,但近年来转型缓慢,2020年经济总量1369.9亿元,只能排名全省第8位,获得省域副中心实为不易。
临汾市—山西省域副中心
临汾市位于山西西南部,紧邻黄河,与陕西的延安、渭南隔河相望,临汾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华夏民族重要发祥地,被誉为“华夏第一都”。全市常住人口398万,实现经济总量1505.2亿元,人均GDP37819元,总量排名全省第五,人均倒数第二。历史上,临汾与大同相似,工业实力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候,特别是“临钢、临纺”养活了一城的人,成为临汾对外发展的一张名片,但时过境迁,临汾也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转型阵痛,发展逐步放慢,未来依托省域副中心,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过论经济总量,山西省内的运城、吕梁两市均在大同和临汾之上,吕梁的人均GDP也表现不俗,但主城区并不是很大,从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角度看,也许是排除在省域附中心之外的主要因素。另外运城除了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规模全省第二,且建成区规模也非常大,而且位于山西省最南端,没有入选确实有些遗憾,不过我们相信未来运城发展也不会太差,毕竟人口就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小编,分享精彩内容,一起去评论区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