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怎么样(国产一汽轿车怎么样)

80酷酷网    80kuku.com

岁月穿梭中,听得见悠远时光里的回响。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史,没有哪一款车能像红旗轿车一样,承载着民族荣耀精神,充满时代发展的神圣记忆。

1958年,第一辆红旗轿车诞生,赢得整个民族的骄傲;

1959年10月1日,庄重典雅、造型大气的红旗检阅车出现在国庆10周年阅兵式上,举世瞩目;

1964年10月1日,红旗轿车正式被定为国宾车;

2018年1月8日,“红旗”带着新时代的使命在人民大会堂掀开了新梦想、新理念振兴的新篇章;

2020年红旗产销量双双突破20万辆大关,创造“风景这边独好”的奇迹。

一步步印记讲述着共和国大地上第一个民族轿车品牌的故事,一段段时光彰显着“共和国长子”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

60余载沧桑变化,红旗飘飘,风景这边独好!

一汽“红旗”:折射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发展史

1959年9月,红旗72车队进京。

一个民族品牌创立, 红旗下的荣耀时刻

走进中国一汽红旗文化展馆,一幅幅泛黄的资料图片、一辆辆满载荣光的汽车记录着当年建造红旗的峥嵘岁月。

“乘东风展红旗”“拿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那是一段怎样非凡的历史?

“当时设计处提出:我们是第一汽车厂,第一辆轿车是我们搞出来的,第一辆高级轿车也应当出自一汽。一声令下,大家争抢试制任务。”老一辈的一汽人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从一张白纸开始设计图纸,千百次地试制零部件……我们吃住在现场,昼夜兼程,‘连轴转’33个昼夜,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试制成功。”

红旗CA72,一个汽车品牌横空出世,中国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高级轿车,一个响亮的名字被世界铭记。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轿车品牌的创业故事,更是新中国第一代创业者为国家富强迸发的劳动热情和大胆创造力。

一汽“红旗”:折射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发展史

1960年,红旗轿车参加了莱比锡国际展览会,同年被载入《世界汽车年鉴》。

“我想,世界上如果有这样一辆轿车,能够赢得整个民族的骄傲,能够承载整个民族的情感,能够牵动整个民族的,那么她只能是‘红旗’。”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曾如此评价。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红旗轿车便以其独有的品牌魅力,承载着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使命。随着红旗轿车各项技术的日臻完善,红旗轿车被规定为副部长以上首长专车和外事礼宾车,坐红旗轿车曾一度被视为中国政府给予外国来访宾客的最高礼遇,被誉为“国车”。

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行,当大量进口汽车冲击国内市场,中国一汽与其他重工业企业一样,经历了发展剧烈的阵痛。

性能、价格、外观……汽车工业的竞争是残酷的。

1981年6月,红旗牌高级小轿车因油耗较高停止生产。

从1958开始,红旗轿车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共生产了1560辆汽车,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无数个辉煌。

红旗轿车停产,但红旗精神,在创业的激情中萌芽,在改革的阵痛中得以丰富和传承。

发展的阵痛不会击倒“红旗”,伟大的精神总在挫折中涅槃重生。

为了保住红旗品牌,一汽人千方百计、不弃不离、执着地开发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红旗新产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满足市场需求,一汽轿车以小红旗为基本平台,不间断开发生产系列新产品,包括各种加长车、专用车和变型车,品种达数十种之多。

红旗承载着民族对于制造业振兴的情感寄托,也是中国一汽发展之“魂”。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红旗轿车跨越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半个世纪。60余年间,一汽人擎起“红旗”,锲而不舍地探索着红旗的出路,坚守着红旗的阵地,不辱使命一路前行。

一汽“红旗”:折射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发展史

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中国一汽新红旗超级跑车S9精彩亮相。

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新红旗开启新时代

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技术驱动下“超车”时机,中国一汽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趋势,力争把红旗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

“唯有改革,才能加速一汽的创新和发展;唯有改革,才能加速红旗振兴。”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说。

改革成为中国一汽振兴红旗的先手棋。

从顶层设计入手,中国一汽直面问题、直击痛点,将一汽原来的中央管控型的组织构架,通过改革优化核心价值链资源配置,实现各业务板块责、权、利、产、供、销一条龙,管理链条、执行效率大幅提高。在人事方面,通过“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机构能增能减”四能改革,激活企业的动力、活力、干劲。

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中国一汽开展的一系列改革,持续不断地从政策、资源、资金、体制、环境、服务上为发展创造条件。“红旗”品牌更是成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在转型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

品牌塑造、产品矩阵、工艺质量、技术研发、渠道服务、创新生态……红旗将汽车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时光的指针来到了2018年。

在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新红旗首次独立参展,“E·境”GTCONCEPT概念车、红旗E-HS3、智能驾驶舱等多款车型及技术展品同时亮相,最受瞩目的红旗H5发布,红旗的新面貌“闪亮登场”,一鸣惊人。

红旗轿车再次承担起它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新红旗、新梦想、新征程。“红旗人将坚决实现红旗品牌‘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目标,让梦想成真。”

“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与担当,与生俱来,初心不改!

2020年,随着中国一汽红旗E-HS9正式上市,中国一汽集团发布全新战略规划,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开放,全面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构建创新创业朋友圈;立足长春、布局全国、放眼全球,打造现代高端汽车产业链,建设强大创造及消费生态,全方位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实现产销量双双突破20万辆大关,创造“风景这边独好”的奇迹。

在中国一汽“十四五”技术规划目标中,涵盖了工程制造、零部件、质保检测、铸造、模具等产品技术领域,把握技术方向、确定技术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掌控核心技术、构建核心能力,支撑产品功能搭载需求,实现技术引领。红旗真正的魅力正在散发,国产自主品牌正在崛起。

2021年1月,一汽红旗迎来了首个开门红,销量达3.25万辆,同比增长158%。

一汽“红旗”:折射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发展史

改造后的红旗工厂H总装车间。

抢抓新机遇,承载新使命, 开拓中国汽车产业创新之路

走进红旗工厂新H总装车间,现代化的车间让人眼前一亮,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火力”全开。近200辆自动导引搬运车(AGV)满载零配件有序行走在工位之间,实现全线无人配送,真正做到智能物流;搬送车身的六轴载重机器人臂展4.2米、负载1.7吨,能一次完成车身取件、旋转、下降、对孔、转接等多个动作,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工业机器人……

2019年2月,新H总装车间正式投产,这个拥有国内首创高精度轮胎装配、全覆盖电动拧紧、全自动风挡涂胶装配、模块化底盘自动合装、高精度车身表面间隙测量、无人化全线AGV物流等“十大智能工位”的智能车间,智能化工位占比80%以上,总装自动化率达90%,年产能可达10万辆,这正是“中国智造”崛起的缩影。

2020年,以建设世界一流创新试验区为目标的中国一汽新能源智能网联创新试验基地项目启动,该项目由旗安创新区、旗源创新区、旗智创新区构成,总规划面积26.6万平方米,将形成研发创新人才圈和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落地圈相结合的“三区两圈”研发创新模式。

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研发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徐世利表示,“哪里有优质研发资源,就把研发机构放到哪里,集中力量做红旗。”

目前红旗已经拥有七大方面的创新技术:新平台、新智能、新能源、新动力、新魅技、新匠艺和新材料。近10年来,中国一汽累计获得国家及行业科技奖146项,专利5200余项。红旗工匠创新工作室累计荣获各级荣誉232项,其中国际荣誉3项,国家级荣誉10项,省级荣誉42项,已经成为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自主创新的主阵地。

构建“二部六院”研发体系,形成“三国六地”全球研发布局……2021年4月19日,徐留平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变革创新。未来5年,中国一汽将以“崭新首创、全球首发”“自立自强、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市场导向、自主可控、引领行业”为根本要求,抢抓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数字化”重大发展机遇,加快构建“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一汽“红旗”:折射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发展史

红旗工厂H总装车间改造后复工首台车下线。

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颠覆式转型的大变局。徐留平表示,在技术创新体系方面,中国一汽会以长春为全球创新研发总部,进一步优化“四国八地”的全球化研发布局,充分发挥好全球和国内优秀人才、优势资源作用。技术攻关上,中国一汽将着力在系统集成、新能源、智能网联、节能动力、前瞻造型、关键材料、智能底盘及基础性能和安全、NVH、质量与可靠性、健康和先进制造工程等十二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上中国一汽将通过创新委员会,研究审议、推动落实重大科技创新事项。同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加大关键人才引进和中长期激励力度,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建立一支全球化优秀研发团队。

“风展红旗如画”,新红旗不仅承载光荣的过去,更开拓着辉煌的未来。

历经甲子,魅力不减。忠诚、自强、学习、创新为内涵的红旗精神始终深埋在“共和国长子”的心中,继往开来,铿锵迈向复兴红旗的新征程。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姗姗

编辑:吴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