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首饰的艺术风格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其它瑰宝一样,它与民间剪纸、木刻、石雕、玉器、绘画等相比,同根且相似,但又因材质、工艺、用途的不同而彰显出“独特”。其独特之处有四:一“贵”,二“多”,三“小”,四“巧”。
银作为一种贵金属,在历史上长期作为货币流通,其身份与价值不言而喻。传统银首饰固有的材质价值,加上工艺创造的附加值而变得更加珍贵。长期以来,一直做为家传珍藏之物,受人们珍视。“物以稀为贵”,传统银首饰的贵重、精美、传承、保值理所当然。
“因材施艺”的多种综合加工工艺,使传统银首饰汲取众家之长形成无与伦比的精美艺术风格。
银质柔韧而易延展,既可体现铜、铁等金属加工的艺术风格,又可平展剪刻如同剪纸、木刻。一件器物集多种工艺,尽显其功。平面上像剪纸般舒展,纹饰剪刻镂空,秀美流畅,又有木刻般的刀痕凿印而挺拔有力。平面可任意弯曲,铸、焊成形(变为立体),立体造型上又彰显石雕的质朴拙实、玉器的圆润、铸铁的铿锵简约……千变万化,“一材多艺”。艺术效果丰富多彩,多种风格和谐统一于一身,在众多艺术品类中独树一帜。“气象万千”尽在“方寸之间”。
银首饰独特的使用环境(直接用于人体自身装饰),加上材质的贵重,体积及重量都不能很大,往往限于在较小巧的体积、面积上精心创意。由于小,造型又要符合“人体工学”,材质珍贵还要惜用,所以制作工艺更加周密、精致。在极小的范围内,日、月、山川、树木花草、飞禽走兽、神仙人物、亭台楼阁、龙、凤、水中鱼、草丛虫、祥云缭绕、锦旗飘飞……无不刻、凿、钻、锤、焊、铸、平刻、浮雕、圆雕、透雕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细细品味,令人神往。“方寸之间”从造型到纹饰,甚至人物、动物的神态都精美、生动,经得起细细琢磨,“耐看”。传统银首饰的小巧,不占地方,便于保存收纳,这恐怕也是人们喜欢的重要原因吧。“巧”在不仅有奇特夸张的造型、精致美丽的纹饰,还在于它的丰富的想像、大胆而颇有情趣的创意。这些千姿百态的创意,赋予了这些银首饰生命与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