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毛主席,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伟人。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每每想起这句话,脑海里都会呈现出当时画面,包括毛主席说这句话时的调调,也清清楚楚的像放电影一样,久久不能散去。
伟人的一生,一直贯穿于我们的教育当中。语文课本、历史课本、政治课本等等。从小,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很伟大,很有才,很睿智。
但是,关于毛主席的后代,我们知道的确是少之又少。就我而言,唯一知道的,就是毛主席一家满门忠烈,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幸牺牲。那些些后人的现状,完全不清楚。
为什么伟人众所周知,而伟人后代却被知道的很少呢?这些后代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毛主席后人的那些事。
一、“夹着尾巴做人”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亲人是一种什么感受?可能很多人都羡慕那些家里有德高望重的亲人的人。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做德高望重人的亲人,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毛主席的外孙孔继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毛主席外孙的身份于我而言,有时是一种负担。”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伟人的亲人,怎么还就被负担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标签”吧。一个人如果被打上了标签,那么他行为会收到一定的约束,被标签所禁锢,没有所谓的自由。所以,对于孔继宁的话,也不难理解。
虽然和伟人是亲戚,但是毛主席的后代没有占到半点便宜。
据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说,毛主席经常教导他们:
“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夹着尾巴做人”……
毛主席曾经开过一次家庭会议,令李敏记忆深刻:
印尼总统出于好心,给毛主席一家送去了牛奶、面包之类的食品,帮助孩子们改善伙食。
小孩嘛,对这些牛奶、面包毫无抵抗力,于是非常高兴地享用了这些东西。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生气,将家里人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对孩子们接受牛奶、面包的事情进行了严厉批评。
毛主席不许孩子们吃牛奶、面包等洋人的东西,要求他们吃中国饭,严格控制伙食标准。坚决不允许孩子们搞特殊。
作为毛主席的孩子,李敏很委屈。因为在苏联,牛奶面包就是自己的一日三餐,现在不过是在中国吃这些东西,竟然被批评了,就觉得有点过分了。
连主席身边的生活秘书,也觉得主席的孩子吃这些,没犯什么错。
但是毛主席说:
“她们是我毛泽东的孩子,也是全国劳动人民的孩子,绝不允许搞一点特殊!”
毛主席就是这样,虽然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依然适时地开家庭会议,敲打教育家人,坚决不能搞特殊,要夹着尾巴做人,生活上更要艰苦朴素。
父亲的教导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在艰苦朴素的家庭作风上,李敏这样做:
“后来我儿子也穿他爸爸穿过的衣服,妹妹穿哥哥的衣服。”
“我现在已经彻底地平民化了。如果我上街,去公园,根本没人认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
无独有偶,据毛主席的二儿媳,也就是毛岸青的妻子邵华说,毛主席希望子女们可以低调做事。
邵华很喜欢摄影,有段时间,邵华可以说是天天带着摄影机,走哪拍哪。作为毛主席的儿媳,邵华自然也会拍一些关于毛主席的照片,以作纪念。但是拍毛主席有个前提:不能将这些照片公布。毛主席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成为人们的焦点。
为了遵照这个嘱托,就连冲洗照片,邵华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马虎。
“夹着尾巴做人”可以说是毛主席的最重要的家风,也是毛主席的后代为什么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主要原因。
二、丰富的精神遗产
据了解,毛主席在金钱方面的遗产就有120多万。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这都是一笔巨大的财产。这些财产的绝大一部分,都是毛主席的稿费。
毛主席有这么一大笔遗产,但是他的子女过得依然很简朴。李敏常年穿着一套布军装,女儿不穿的衣服,李敏拣着穿;家里的白菜两三顿还没有吃完,热一热继续吃……
李讷和姐姐李敏的生活差不多,经常穿着五六十年代干部穿的衣服。生活也是非常朴素。
这是肯定有人不禁要问,毛主席那么有钱,他们收了遗产,怎么还这么简朴?
其实,毛主席留给他们的财产很少,120多万的财产,分到每个子女手中就只有3样:一台20寸彩色电视机,一台电冰箱,和现金8000元。
有句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当时关于毛主席的稿费,还引出了不少的舆论。
有一部分人想得到这笔稿费,可谓是绞尽脑汁。其中,就有把毛主席的120多万的稿费说成“1.3121亿元人民币”。好家伙,这直接人为地把稿费翻了100倍还要多!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无论舆论怎么说,这笔稿费的处置就是:给每个子女电视、冰箱、8000元,剩下的都放在“中办特会室”。不会因为舆论的改变而改变。
虽然在财产上,毛主席分给子女的并不多,但是在精神上,那可是无价的财富。
李讷下曾经说过:“我觉得父亲给子女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他对我们的教导,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最宝贵的,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李讷在谈及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时,经常会说正是父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让自己在遭受人间冷暖时,依然能坚强的生活。
毛主席留下的丰富的精神遗产,对他后代的影响都非常大。虽然后代们的成就都没有毛主席大,但是,虎父无犬子。这些后代中,有的是公司董事长,有的是少将。
三、毛主席长外孙——孔继宁
孔继宁是在毛主席70虚岁的那一年出生。对于孔继宁的降生,毛主席非常开心呢,因为这是毛主席孙子辈的第一人。毛主席还笑称自己:“我70岁官升一级!”
70岁的毛主席当时身体还很健朗,经常会在处理完公务后,就会顺脚去看看自己的这位长外孙,亲亲、抱抱小家伙。毛主席还翻箱倒柜地找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小玩具,拨浪鼓什么的来逗小家伙开心。
毛主席怎么会珍藏小玩具呢?原来,这些玩具都是毛主席在战乱年代收集的,想着给自己的孩子玩。但是天不遂人愿,战乱年代毛主席几乎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等到终于见到了,孩子们也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这些小玩具了。
孔继宁的到来,正好弥补了毛主席的遗憾。加上孔继宁地母亲李敏,自小是在苏联长大的,毛主席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李敏,因此对孔继宁就更加疼爱了。
其实,孔继宁和外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在孔继宁6个月大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搬离了中南海,自那以后,孔继宁也很少有机会来看望自己的外公。因为当时李敏夫妇搬出中南海后,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没收了,想要看望毛主席,还需要登记通报,而且当时由于一些复杂原因,通报看望有时候都会被拒绝。
在孔继宁的童年里,并没有和外公多相处的机会,因此,那个时候的孔继宁只知道毛主席是自己的外公,仅此而已。
孔继宁除了是毛主席的外孙外,还是孔子的后人,他的爷爷孔从洲是一名军人,西安事变中,参与并指挥了“捉蒋”的全过程。父亲孔令华也是一名军人,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
身处军旅世家,孔继宁从小也有一个军人的梦想,长大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那个年代,考入大学毕业后都是包分配的。毕业后的孔继宁,还因为政审闹出过笑话呢。
学校里分配工作是按照学习成绩来的,分配的工作有在新疆的,还有在北京的,悬殊挺大的。成绩优异的孔继宁,当时已经申请到新疆工作,但是又被院里的领导给拽了回来,送去了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职。
当时负责政审的同志还很好奇地问身边人:孔继宁的父亲是不是毛主席的女婿?
身边人直言道:应该不是,不然以这层身份,在学校里早就传开了,哪能守得这么严实。
直到孔继宁到参谋部工作,人们这才知道,原来是真的。孔继宁自己,倒是毫不在意,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后来,为了摆脱毛主席外孙的“帽子”,更好的证明自己,孔继宁在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担任武官助理。本来大好前途的他,因为父母身体不好,没人照看等原因,便退役了。
退役后,孔继宁选择下海经商,并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专门研究红色文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研究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对于研究这些,孔继宁说:
“在新的时代中,毛泽东思想会有新的意义。毛泽东思想并不过时,过时的只是研究方法。我们研究的重点,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发展,要具有社会意义,对当今现实、对国家今后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事业有成之余,孔继宁还热衷于做公益。他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合作,共同成立了东方昆仑公益基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管是作为一名外孙还是成功的商人,孔继宁可以说没有辜负毛主席起的名字:继宁,继承马克斯列宁主义的意志。
四、毛主席嫡孙——毛新宇
毛新宇是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也是毛主席的嫡孙。
1970年出生的毛新宇没有孔继宁那么幸运,出生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状况,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逗毛新宇。而且由于当时毛新宇年龄很小,和外公相处的印象由于年龄的限制,并没有很多,唯一记得的就是缠着毛主席为自己讲孙悟空的故事。
和毛家其他人一样,毛新宇的身份很少有人知道,生活更是简朴。有一次吃饭时,毛新宇的汤不小心被别人给弄撒了,在别人想帮他再打一碗的时候,他却把碗放在在桌延,用手指将洒在桌面的汤刮到碗里,说:“扔了可惜,这样也能喝。”
“爷爷是我的上帝,我崇尚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等英雄人物,但我最崇拜的是我爷爷。”毛新宇说。
大学士,受到毛主席的影响,毛新宇对历史很感兴趣,准备研究历史人物,但是被母亲邵华制止了。
原来,邵华希望毛新宇可以研究毛泽东思想,毕竟毛新宇是毛主席唯一的嫡孙,毛新宇既然要研究历史,为什么不研究自己的爷爷呢?觉得毛新宇不仅要研究毛主席的思想,更应该让毛主席的思想发扬光大。这是作为毛主席的后代,应该做的。
考虑再三,毛新宇决定遵从母亲的意愿,自此,毛新宇一直在研究自己爷爷的思想。关于毛主席的研究,毛新宇通过出书和讲座的形式,宣传毛泽东思想。对于出书,毛新宇说:
“尽量以一种后辈的、相对客观的学术的眼光去写清楚这段个人、家族与国家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历史。 ”
学业上,毛新宇成为了一名博士生。事业上,毛新宇还是一名军人,更是在2007年被评为少将军衔,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