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K自述:花生壳创世团队和创业历程

80酷酷网    80kuku.com

关于花生壳
花生壳是国内著名的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国内自建网站的玩家几乎没有不知道花生壳的。
直至2002年12月,花生壳同时在线连接的用户平均值超过2万人,在24小时内连接系统超过1小时的用户平均值超过5万人,每天DNS主机接受的域名查询次数平均值超过3千万次。

*Radium、Jerry,还有Sek
Radium和Jerry是花生壳开发功不可没的主力干将。从系统原理设计、协议设计、代码框架设计、编码、日常运营管理,他们都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其中。Sek作为产品发行人,负责市场分析和制订花生壳的产品策略,以及在早期承担了花生壳策划推广、产品界面设计、帮助文档编写、网站设计与制作的工作。

Radium,199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三年基本上无所事事,然后呆过一家ISP和一家小型硬件公司。2000年10月,与Sek共同创立傲锐网络资源有限公司。
Jerry,200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入傲锐网络资源有限公司,并成为合伙人。

Sek,2003年毕业于佛山大学电子系。毕业后辗转多家IT公司。2000年10月,与Radium共同创立傲锐网络资源有限公司。

2002年7月,傲锐网络资源有限公司被广东网域科技有限公司全面收购,自此进入广东网域科技有限公司任职。

*Radium的自述

一、学生时代
早在83年左右,我就开始接触微型计算机,一开始就是学习编程。当时使用的是Sharp PC-1500,然后就是Apple II,IBM PC。在中学毕业的时候,自认为对计算机编程非常了解,所以放弃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保送,自行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虽然,后来的经历告诉我,在计算机编程方面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还是没有后悔当时选择。因为,一方面其他学科让我开拓视野,另一方面无线电专业对基础学科的严格要求,对我以后的帮助非常大。

回顾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学习,大部分很零散。不过有两个系统化过程使我受益非浅:一次是在大学考取高级程序员时自学的大量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至今没有完全消化,但是至少让我明白在许多方面我还是一只井底之蛙。另一次是考取CNE的过程,让我更多地向网络方面靠拢。

二、转折点
我在学校的经历都非常顺利,成绩也不错。本来,在我面前有两条更加“正统”的路可以走,一条是继续学习,最好是到国外留学镀金,然后留在外面或者回来名利双收;另一条就是找一份好工作,然后不断找机会提高工作待遇,做一个比较舒服的金领。但是在毕业前的几天思考让我最终选择了现在这一条道路。

当时想,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你愿意付出一生的代价去完成。至于具体是什么,我不知道,当时只有一些概念,只知道那样东西就是大家所说的事业。
终于,我还是放弃了一份已经到手的好工作,也付出了一些代价,离开了学校。

三、网络初体验
毕业后,我帮朋友在电脑城装机,反正家里环境还可以,至少不需要我赚钱来帮补。 混了两年多,最大的收获就是考取了CNE。考取的时间是95年9月,实际我是在94年11月就参加了CNE的培训班,之后一直没有参加考试,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懒。因为培训费是我朋友公司出的,他们需要这个证书去参加招标和装点门面,最后实在是不好意思了,就去参加了考试。

非常有意思的是,由于我拖了接近大半年没有考试,原先的一门课程已经作废,为了考到证书需要补充一门TCP/IP。没有办法,只好买了教材自学。95年5月底,广州才刚刚开始向企业提供接入互联网的免费试用,因为专注于学习,所以也不知道,结果没有申请试用,加上没有办法搭建实验环境,而之前学习的IPX课程对学习TCP/IP时的概念干扰造成的思维混乱,最后凭着自己良好的记忆力通过这门课的考试,其他的课程则考得比较顺利,但很难说自己是否在TCP/IP学得足够深入。回想起来这次阴差阳错的学习机会,为我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有意思的是,我在考试完成后,就用公司的名义申请了互联网接入,才真正开始TCP/IP的实验课。
考取CNE的半年后,我的朋友解散了公司,我就完全失业了。当时,我的一个师弟在启迪培训中心担任教师,启迪的一个TCP/IP教师出国之后,这门课程就没有人教了。当时在企业服务器市场领域、,Novell系统还占据着大量的市场分额,NT当时还是以3.51为主,4.0才刚刚发布,而广州才刚刚开始向企业提供接入互联网的免费试用,也没有多少人知道TCP/IP是怎么回事。我碰巧和他吹过牛,结果让启迪看上,当上了MCSE TCP/IP教师。 实际上我还没有搞懂这个协议,考试通过很大部分是运气。当时敢接下讲师的工作,一个原因固然是当时年少气盛,胆子也大,另一个原因是仗着一点基础以及对自己学习能力无比的自信。但也因为还是有点心虚,也怕误人子弟,在课程开始前,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花了接近一个的时间,把与TCP/IP相关的协议标准都看了一遍。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又是一次系统化的过程。

讲师的工作持续了1年多,之后我就进了电信属下一家小型的ISP担任技术主管。

四、互联网生涯的开始
进入这家ISP任职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 在我朋友的那家公司还没有解散之前,由于玩过几个月互联网,算是广州一小撮上网用户中对互联网比较熟的一个玩家,因此也认识了中大出版社的一个编辑,并答应他写一本关于互联网入门的书籍。在那是,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平时,我玩软件的并不会注意的细节在书里必须交待要清楚,而且还要生动地告诉别人为什么会这样。结果,为了这本书不要误人子弟,我再一次翻阅了大量应用协议的资料,如Http,FTP,SMTP等等,这本书我写了半年,共写了9个章节。最后,还是没有完成。直到现在,我一直没敢再联系这位编辑。

书稿我曾交给几个朋友参阅,也不知什么原因传到一家ISP的技术部经理手里,不久我就和这位技术部经理打上交道。在我们来往不久,因为电信成立飞华公司,这家ISP的技术人员几乎全部被调走。这个时候,这位技术部经理想起了我,邀请我加入公司。

因为受到能在工作时间用128KDDN上网的诱惑,我也就决定进入了这家公司。97年年中,我正式加入这家ISP,开始了一段接近2年半的稳定工作生涯。可以说,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在公司,我管理整个机房(一个十来平方米的房间),同时为公司互联网方面的业务提供技术支持。这应该算是我的互联网生涯的开始。

五、第一个Partner
在ISP公司任职时最有意义的就是认识了Sek。 据他说第一次和我打交道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当时Sek有事相求,而我在办事的时候居然在机房里睡着了,睡着的时候他也没敢叫醒我,结果等到下午六点我睡醒为止。事情没办成,晚饭还要请我吃了顿接近千元的海鲜。用他现在的话说:我那时真够黑的。

他是我的一个同学的好朋友,在这层关系下,我们逐渐熟悉起来。那时候,我还是没有搞清楚我需要做些什么,但感觉互联网会给我一个很大的机会。 97底,Sek跟我说他们公司曾为佛山的西门子欧司朗做了个项目,是利用Linux基于拨号线路捆绑固定IP地址建立的电子邮件服务系统。我跟他说,理论上,邮件服务器还可以基于动态IP建立,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后来花生邮的原型。这个概念我曾和所在的ISP公司谈过,不过也仅仅是谈谈而已。对于一家还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公司很难有精力和魄力进行这么一个风险项目的。而且,那个时候免费邮件已经火了起来,投入的风险就更高了。

Sek对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后来我们还谈过几次,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去实现。我也曾想过动手,不过总感觉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编程我并不是十分有把握。我一直使用的编程工具都是VB。C/C++仅仅是一个概念,虽然这个概念的认识已经可以蒙过许多人,但是到了实际应用是不行的。这件事情也就拖了下来,断断续续地,我在Sek的催促像一点点挤牙膏似的搞出了一个原型,那已经是2000年春节的事情了。
六、第一个投资伙伴
当时Sek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当时这家公开发的第一个产品已经投放市场,并且获得了一笔投资。为了让我能够完全投入开发,2000年春节过后,Sek说动我离开呆了两年多的ISP,以项目形式并入Sek所在的这家小公司。不过,这次合作并不愉快。Sek也因此和我在2000年10月离开了这家小公司。 总结这半年的合作,唯一的收获就是——我坚定了完成这个项目的决心,也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七、自己的公司
我和Sek在2000年10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广州傲锐网络资源有限公司。当时Sek手里只有两万元,而我根本没有一分钱。幸亏我弟弟当时借给我一笔钱,否则真不知怎样起步。 自己开公司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花生邮项目继续下去,但一旦开了公司,生存问题反而成了我们的首要问题。和打工不同,我们再也不能指望每月从出纳那里领取一笔固定的收入,相反,我们必须努力保证让出纳能够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向员工发放工资。 这段时间,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就像两个经常打架的孪生兄弟,你永远无法选择其一,也无法让他们和解。我们要经常面对两难的选择,这些选择将会影响我们今后的发展、生存。面对选择时,经常觉得是正反方面都有理由。 To be or not to be?

八、第二个Partner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Partner。

当时,接受Sek的建议,我开始把一部分代码外包给其他人开发。我们向十个中山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发出合同和需求说明文档,结果是九个失踪,其中一人非常负责任地完成了开发,这个人就是Jerry。 打了几次交道之后,我们决定拉他入伙。他当时还是在校大四学生,正在做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他很有天分,而且工作非常认真和细心,责任感特别强。于是,Sek展开了强有力的说服工作,做市场的人的确有一套。 当然,我相信说服技巧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关键在于Jerry和我们在价值观方面有很大的认同感,尤其我发现Jerry在很多方面和我是非常相似的。Jerry的加入不但填补了我们这个团队在C/C++编程能力上的空白,也是我们在开发管理方面大幅提升的一个开始。

九、花生壳
花生壳的开发是一个很偶然的决定。
直到2001年8月,花生邮历时多年的开发,并一直无法提供产品的现状,已经让Sek开始每天找人吵架。

有一天午饭,他面带愁容对我和Jerry说:你们总要做些什么出来让我去推广,我的营销能力开始退化了。

由于花生邮的产品概念中有包含动态域名技术,并且我们一个朋友建议我们将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单独抽离出来提供服务。

于是,我们决定停掉花生邮的开发,插入花生壳的开发,以满足Sek的营销愿望。

花生壳在2001年的11月底全部完成,并在同年12月开始分发下载并提供服务。记得我们刚做花生壳的时候,在一次需求会议上Sek说过,若花生壳在2002年底注册用达到5000人,他觉得这个产品就算成功了,我们对此觉Sek期望过大。但事实上在2002年底,花生壳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5万人,同时在线连接的用户平均值接近2万人。

看着目前每天迅速增加的用户量,我想起《阿甘正传》里的一句台词: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十、网域科技的收购
2002年8月,傲锐网络资源有限公司被广东网域科技有限公司全面收购。

有意思的是,2000年10月傲锐网络资源有限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单生意,是从网域科技接获的,针对“网络天地”网站(http://www.netland.com.cn)的数据库和访问框架的设计开发。 网域科技累积多年的经验、雄厚资金、业界称颂的技术背景,使花生邮和花生壳项目得以继续发展。

2003年4月25日,我们委托太平洋电脑网站为花生壳的2.0作首发,我们希望花生壳2.0版本能为各位玩家带来新的惊喜。

*Jerry的自述

一、学生篇
初识Radium和Sek是在我还是一名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大四学生的时候,也就是2000年11月。那时候是为傲锐网络资源有限公司做一份兼职(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招聘正式员工的形式)。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做兼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积累经验,以求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收集更多的筹码。 这次兼职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Radium为我指出了一个学习的方向,使我在软件设计方面的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此,我才在真正意义上领略到面向对象的意义,进入到面向对象的设计殿堂里。 因为这样的经历,我在毕业设计的时候,选择了在当时还只有5个人傲锐里,做一个网络通信应用程序的框架——一个可以复用的,只需要少量的改变就能做出不同的通信程序的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这次毕业设计,我和Radium完成了傲锐的第一代通信程序框架——我们称之为风眼框架1.0,而我也完成了我的毕业设计的最终作品,一个基于风眼1.0的简单的smtp服务器程序。不过,这个框架最终没有用在花生邮上,却用在了当时还完全没有任何概念的花生壳上。 毕业的时候,我最终选择以合伙人的身份留在了傲锐工作。这件事,现在说起来是很简单,但当时确实权衡了一段时间。家里对我拒绝了包括新太科技、广州电信、创想科技等等在内的大企业和大国营单位,而进入一家如此“蚊”型的企业,虽然说不是坚决反对,起码也是持不赞成的态度。而我最后考虑到的因素是:进入傲锐成为合伙人,可以使我能获得程序员以外的很多不同的经历和经验,这将是我的财富;同时,自己也的确非常想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很难得已经有人搭好一个框架让我加入。此外,Radium和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也很认同Radium和Sek的理念,并觉得自己在傲锐是一个懂得尊重人的企业。

二、花生壳篇
正式加入傲锐后,做的不是花生壳,而是做Radium和Sek已经筹备了几年的邮件产品——花生邮。直到2001年的9月份,Sek心血来潮提出要做一个免费的动态域名解析服务,为花生邮打造市场利基。 由于在关键技术上,黄镭已经有了技术储备,并且使用了前面所说的风眼框架1.0,所以开发的进度还算比较理想,在当年的11月,花生壳的Beta版已经面世,并于当年的12月3日发布正式版1.0 Build 25版本。

花生壳给我们的团队带来了很多未来发展需要的东西:首先是通过花生壳,我们对做独立的商业软件有了基本的认识,其次是我们积累了不少做服务器程序的经验。 从花生壳发布开始,到2002年的3月,是我工作以来最累的日子。由于之前缺乏写大型服务器的经验,当时的花生壳服务器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不时会出现服务器程序崩溃的情况。即使是凌晨三点,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也需要强压着睡意,记录服务器的错误状态,恢复花生壳服务。正常工作时间里就埋头忙着排错。不过一想到各位用户的机器上都有一个红蓝绿的三色小魔方在等着我,就觉得怎么辛苦也是值的。用户可能对这些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在花生壳提供服务的头三个月,我们的服务器版本就已经升级了几十次了。经过我和黄镭的努力,我们现在可以很自豪的说,在现在的十万并发用户量级下,我们的花生壳服务是全球动态域名解析服务里最稳定的。
三、花生邮篇
花生邮算是一个难产的产品,如果不算Radium和Sek在前面的构思和积累的时间,由项目启动到产品正式出台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并且中间经历了从傲锐到网域的改变。 从2002年的3月开始,花生壳服务器端的升级改进就完全由黄镭负责了,他这人就是有一股钻劲,今天的高性能花生壳服务器可以说完全归功于他。而我,则重新转向花生邮的开发。 由于经过花生壳的开发,我们发现风眼框架1.0是一个很不完善的框架,而且并没有很好得体现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所以,我放手花生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全新的通信程序框架——风眼框架2.0。这是一个设计比较完善的框架,目前我们的花生邮服务器和odap(Objec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对象目录访问协议)服务器的内核都是使用了这套框架。

目前花生邮1.0的正式版已经发行,而收费服务也开始提供。随着收费用户的增加,我也算完成Radium和Sek多年的夙愿。

四、工作伙伴
我有两位重要的团队成员就不得不提及。一位是精通MS SQL Server的Stone(林石东),另一位是在程序设计方面下过苦功的Galen(陈钢)。可以说,没有他们,花生邮的出生将会坎坷很多。 Stone与Radium之前合作开发的另外一套程序框架,数据访问框架——Matrix,是花生邮和花生壳服务器的数据访问基础。

Galen在进入傲锐以后,很快熟悉了风眼框架,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现在正在使用的odap服务器和客户端的odap代码部分。

这两位重要成员的加入,使开发团队的实力增强了不少(我相信这来自于Radium高得近乎有点苛刻的招聘标准的好处),但同时也使项目管理的问题变得更加重要。由于大家都缺乏项目管理的经验,所以这部分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用。

花生邮的难产,与我们的项目管理经验不足是有很大关系。

所幸的是我们逐渐摸到了一点门道,最近发行的网站新版本和花生壳2.0就是我们比较成功的项目管理的例子。

话说回来了。在花生邮处于出生前挣扎的时候,傲锐也因为资金问题,开始酝酿与广东网域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计划

最后被网域科技全面收购,并成为其研发部。

说实话,在傲锐被并入前的一段日子,我很痛苦,也很无奈。毕竟是自己的公司,自己也在公司里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一下子失去了,有点接受不过来。这个时候,Radium和Sek,我家庭以及我的女朋友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动力,也使我接受了一个事实,在网域背景下,花生壳和花生邮会成长的更快、更好。的确,以网域的雄厚资金和渠道,我们的花生壳和花生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空间。顺便说一个花絮,在合并后的2002年9月,我们的花生壳服务才从之前一台赛扬667的兼容主机转移到了dell的专业服务器上。 经过了阵痛后,花生邮在2002年11月推出了beta测试版。Radium和Sek五年、我接近两年的期待,终于变成了现实。

五、近期情况及短期计划
在2003年3月,花生邮正式开始收费服务后,我主持了花生壳2.0客户端的开发。近期考虑的是准备学习一些新的技术,思考一下有关Linux下的花生壳客户端的事情,还有花生悠游项目计划和把花生邮的运行平台进行扩展的问题。 希望我们的花生系列软件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能够运行在每个网友的计算机上。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