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拼车实验:分类广告网站一定前途无量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今年春节前十天,决定开车从广州回武汉。有同事本来同行,可家里突发急事就先飞走了,问其他的朋友是否一块儿走,结果都还没放假。千里路迢迢,难道一个人?

电视报纸上正在报道春运紧张的新闻,节前的火車票基本告罄,一张卧铺被黄牛炒得贵了一倍。我突发奇想:这么多人要返乡,找几个人拼我的我车走啊!其实拼车不是新鲜事,但原来没干过,时间也紧,遂决定当作一次小项目规划操作,思考如下:


1. 时效控制:必须第一天网上发帖征集,第二天确定人员,第三天早上出发;

2. 收益目标:四个人每人收费260,正好等同于同区间火车卧铺票价,也正好够跑一趟的油费、路桥费;

3. 安全控制:必须设置乘客门槛,一来要收费,二来能开车的优先,女士优先,身份要确认,三来乘客来源要分散,不能都是一伙的;

4. 目标乘客:湖北湖南老乡、到武汉中转的其他省份老乡;中青年乘客为宜,便于路上有共同话题;行李不宜太多;

于是开始打广告寻找目标乘客,而这个过程才是最有意思的。

第一天发帖,考虑到目标乘客的籍贯、年龄,以及“娱乐性”思想作祟,采取具体措施为:

1.加入6个成员超过50人的湖北、湖南在穗老乡OO群,两小时内发布信息各两次;

2.在腾讯网论坛内春运、七十年代生人、80后等6、7个区域各发帖一次;

到了晚上结果如下:

1.接到电话咨询、QQ咨询及聊天者9批次,初步积累意向乘客3批5人;

2.老乡OO群信息发布几乎完全失败,原因是在线人数远低于成员人数,群内在线活跃分子基本上都是熟人,互帮互助气氛浓厚,不接纳我这个陌生人的信息,被踢出两次;

3.被网友骂“以拼车为由泡妞、搞对象”数次;

第二天一大早,深感积累的意向乘客人数太少,很可能在最后出发前出现变故,遂决定加大意向乘客的积累,改变广告投放方向,思考如下:

1. 最能接受拼车的且急于返乡的人在干吗?——在忙着买近期的火車票,买飞机票;

2. 买票人群,哪里最集中、需求最旺盛?——火车站及其销售渠道;

3. 网上车票买卖,哪里人最多?——分类信息论坛、网站

3.分类信息最集中,访问最多的网站有哪些?——赶集、口碑等

初步浏览后发现,赶集网开辟了春运火車票的专区,信息更新很快,信息量很大。八点半,注册登陆后用转让第二天火車票的名义发了两个帖子,把拼车信息发在转让火車票的帖子里。然后下机,开车去4S店去做保养……

您猜猜效果?

半个小时后开始有了第一个电话,十点前后达到高峰,并积累了十几个合适的意向乘客,到了十一点,我不得不跟来电者说抱歉:满员了、满员了!

当晚,确定了两对夫妇同行,其中有一哥们还能开车。

第三天早上十点,与我的乘客按时碰头,快乐出发,一路上还接到三个报名拼车的电话……

尽管从事广告传播工作,但真正给自己打广告找顾客的机会还真不多。这次小小小小的拼车项目,给人留下颇多回味:

对于广告,精准,永远是最重要的诉求;

对于营销,迅速促成销售,永远是重要的目标;

对于媒体,尤其是非大众性新闻媒体,细分受众和刚性需求的最大程度聚合将产生巨大的价值;

对于广告主,寻找目标顾客的策略,一定要经过测试才能大规模执行,因为很多自以为正确的消费者观察和执行手段中,有很多你做梦都梦不到的错误和纰漏;

顺便评价一下分类广告网站。记得四五年前,很多报纸还在谋划扩大报纸分类广告业务规模,但后来我发现,那实在是徒劳的。不同于将品牌广告作为业务主结构的媒体,分类广告网站在个人及小型商业信息方面完全体现出了互联网媒体平台的特质和优势:高度而充分的信息聚合、注意力细分且聚焦、信息本地化、信息易留存、投放低成本、适合精准营销。如果能够控制垃圾信息发布和理顺商家信息过度发布的干扰,分类广告网站必将大有前途,并将报纸业务抢得干干净净。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