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资银行到来的脚步越来越近,早早就被列为稀缺的金融人才,近来的“缺口”行情更是空前的高涨,甚至有报道声称缺口有百万之巨。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答复似乎也都是肯定的,无论是秣马砺兵觊觎着国内金融大蛋糕的海外银行,还是踌躇满志准备和外资银行一决高下的国内金融企业,都在声称首先要打好人才的争夺大战。的确,无论从报道上还是实际中,外资银行正在处心积虑地挖国内金融机构的墙角。而国内金融企业也未等闲视之,某商业银行就在媒体刊登了大幅的招聘广告,并且一口气拿出几十个职位进行招聘。还有一家知名的中资金融机构也打破了不进校园的惯例,首次到高等学府进行揽才。
虽然一边是人才大战,喊“缺”声一片,但是另一边更加真实的声音是“进银行太难了”,而且几家国有大型银行都在精简人员,那么为何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呢?民生银行总行的一位高管一语道破天机,其实金融机构的人才需求是分为两个层次和结构,一种是“常规”的招聘,主要是指客户经理、业务主管这样的基本业务人员,对于这个层次的人员关键看客户资源、业绩。
这个层次的招聘在银行和金融企业每年都要搞,所以是很普遍和频繁的,人才的更新也是很快的。第二个层次的需求是适应金融企业发展的核心人才,这是真正最紧俏的人才,无论到哪里都是香饽饽。金融街网站的副总裁马令海分析认为,金融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三类人才:一是懂得信息化和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为金融业务越来越依赖信息化服务管理,而如此核心的技术和经营业务不少企业因没有人才而不得不“外包”,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也大,很容易受制于人;二是熟悉各类金融业务,能够设计金融产品的经营人才;三是金融高级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以上三类人才都是金融企业最求贤若渴的,而“缺”声也正是因他们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