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在北京启动,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再度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紧缺,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高薪难觅专才
知识产权专才缺,涉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更缺。随着WTO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深化,申博成功后更多外商将眼光投向上海,涉外知识产权事务攀升,专才短缺的窘境日益凸现。
“沪上一家专利事务所开出月薪3—4万的高薪,要找一个英语口语流利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可至今还没有中意的人选。知识产权人才本来就缺,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更是少之又少。”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企业知识产权推进部部长许伟华告诉记者。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已经攀升至104家,落户申城的外资研发机构也已达到118家,上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头脑中心”,更多地参与到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进程;与此同时,更多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知识产权来进行品牌的塑造和保护;在中外贸易中,国外企业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案近年来从未间断,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世博会申办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商家把目光投向上海,涉外知识产权业务也日见增多。所有这一切,都呼唤熟练掌握英语,既有专业技术背景,又懂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上海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专業代理人‘双证’的专才大概不到20人,英语口语好,还有理工技术背景大约只有几人。”许伟华告诉记者,涉外知识产权人才捉襟见肘。
英语口语是硬件
知识产权专才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而涉外专才则要求更高。
首先,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必须是跨学科、复合型。除了熟知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及相关知识以外,还必须是一个行家。比如,要想做生物医药企业的专利代理人,一定要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竞争对手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研发方面。因此知识产权专才通常都具有工科学历背景或者有企业研发部门的工作经历;
其次,在技能上,要能够熟练撰写专利文献,特别是能够运用英语撰写专利文献、起草相关文件,操流利英语与研发部门、海外总部、海外客户等进行沟通。比如,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就经常需要与海外研发总部进行技术方面的沟通,对专业外语的书写和口语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的情况是,一些人专业能力不错,英语也通过了国家6级,但要用英语熟练进行沟通就不行了,口语不过关,不敢开口;而英语口语流利的,专业又不精通,翻译时词不达意,造成严重后果。曾有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处理涉外知识产权案子时,不得不请翻译帮忙,可翻译不懂知识产权,造成误解,损失几十万。为此,跨国公司的相关岗位目前大多由老外或者海归人士担当。
涉外专才前景看好
随着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上升,不仅跨国公司需要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大量的国企随着与国际市场联系的日益密切也会有大量的涉外知识产权问题,还有不少正在酝酿进入中国的“洋”知识产权咨询机构更需要储备专才,涉外专才前景看好。
据了解,目前沪上许多跨国公司或律师事务所都在通过各种渠道“猎取”具备上述能力的涉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现有人才自然也是奇货可居。一些机构在招募中表示,应聘者一定要熟练掌握知识产权专业的英语口语,只要符合标准,薪水不是问题。业内人士透露,倘若本土人才能够担当起跨国企业的涉外法律案件,特别是知识产权案件,其涉及到的金额往往达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如果胜诉,数十万、数百万美元律师代理费即可尽收囊中。一位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给跨国公司做兼职顾问,1年的收入也有几十万人民币。
目前已有相关部门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训。去年5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美国教育基金会签订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从2004年到2010年,双方合作培养50名高层次人才;近日,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专门推出了一项知识产权英语口语培训班,将英语口语培训、知识产权专业英语培训与知识产权实务培训“三合一”,打造复合型涉外知识产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