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作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现在,我国区域性人才市场一体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长三角、东三省、泛珠三角、京津冀、西部各省区市、中部六省等区域性人才市场一体化合作机制陆续建立。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东、中、西部人才市场发展并不均衡。那么,这种不均衡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报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才市场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底)进行初步对比,探析我国东、中、西部人才市场的发展差距,以促进各地人才市场的互联互动与协调发展。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基本情况对比
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与其相应,东部地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也较快。首先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截止到2005年底,东部地区已拥有3377个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远远高于中部(1472个)和西部(1203个)的机构拥有数。
从从业人员数量上看,东部地区人才机构的从业人员为29625人,平均每个机构有8.7个工作人员;中部为7584人,平均每个机构有5.1个从业人员;西部仅为5327人,平均每个机构只有4.4个从业人员。值得一提的是,东部的从业人员中,有一半以上(15926,平均每个机构为9.3人)是供职于民营和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类人才机构人员使用机制的灵活性。
从人才中介机构的性质来看,东、中、西部的差异更大。东部地区政府所属及行业属人才机构为1671个,民营及中外合资机构为1706个。自从我国允许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中国中介市场以来,东部民营及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数量迅速增加,现在已经超过政府所属人才机构数量。但是在中部及西部,该类人才中介机构仅分别为176家和232家,远远小于政府所属人才机构数。民间资本及外资更多地流入东部地区,一方面意味着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将被配置到东部地区,一方面又如同在东部人才市场中放入了一条“鲶鱼”,激发着各类人才市场的活力,尽管有着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劣汰,但却促使东部人才市场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大。与东部人才市场相比,中部和西部人才中介机构活力则明显不足。
人才资源配置情况对比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有粮食生产基础。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这些也为中部人才市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尽管与东部相比,中部地区人才中介机构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但是近些年来也出现逐步崛起的势头。如山西省已经连续2年入京开展大规模的引才活动,一次就推出近万个招聘岗位。
从东、中、西部人才流动的总体情况来看,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约有1193万人次到东部人才市场登记要求流动,约194万人次到中部登记,约89万人次到西部人才市场登记。从数字上,可以明显看出,目前东部仍然是求职者追捧的热点地区。同时也显示出东部人才市场人才资源的配载能力,用全国一半的人才中介机构配置着全国近80%的流动人才。
求职者对东部地区比较热衷,原因之一在于东部地区能够提供给求职者的岗位数量较多,也就是求职者的就业机会多。2005年,东部地区举办人才交流会22042场,分别是中部(5828场)的3.8倍和西部(4656场)的4.7倍。参会招聘单位东部为122万家次,中部为25万家次,西部仅为15万家次。无论是从举办人才交流会的场数还是参会的招聘单位数,三个地区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从人才配置的成功率来看,三个地区差异并不大,通过人才市场成功求职的人数均为登记求职人数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流动人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通过人才市场成功求职的。
人才市场业务开展情况对比
西部地区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与东部相比,西部人才市场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与中部地区相比差距则相对较小,同时在人才培训和人才测评的人数上,西部地区要高于中部地区。
同样是西部地区,不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才市场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重庆、四川、陕西、贵州、新疆无论是从人事代理的数量,还是从人才网站的建设及人才测评工作的开展等方面,相比之下都要好于其他地区。
通过数据进行对比,东部人才市场在市场业务的开展上,远远走在了中部和西部的前面。截止到2005年底,东部地区的人事代理人数约为352万,是中部(约125万)和西部(约51万)代理人数总和的一倍还多。拥有人才市场网站的数量是中部和西部总和的近3倍,举办的网上人才交流会是中部和西部总和的近6倍。中部和西部人才市场在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利用程度上与东部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
注:本文引用数据由人事部2005年人才市场调查相关数据汇总而成。各部委所属中介机构数据未统计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