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我国缺“治网瘾”人才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日,山东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医生杨永信利用电击治疗网瘾已被卫生部叫停,但由此产生的争论并未停息。《信息时报健康周刊》上周报道后,随即收到数十名家长的来电,他们纷纷表示,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只是诸多“网瘾戒治机构”中的一个代表,在社会上存在不少医疗机构或个人,打着“治网瘾”的旗号,对“网瘾患者”进行所谓治疗,不少青少年在接受“治疗”后不但收不到效果,甚至造成二次创伤。这些机构是否有资质?如何监督规范?对网瘾青少年应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这些问题引起无数家长的高度关注。

  调查:

  治疗机构“睇穿”家长求医心切

  来自长沙长海医院的页面看到,该中心宣称拥有以医学心理专家、教育心理专家为核心的专家团队,并列出了相关的成功个案,三个月一次性的治疗费用高达9000元。“医院能否使网瘾孩子摆脱网瘾?”记者致电该院咨询热线的导医时,对此却闪烁其辞不愿多说。

  “网瘾危害大,家长们求医心切,一些Bie有用心的人或机构正是抓住了家长们的这种心态,所以各种所谓治疗网瘾的方式就应运而生。”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个中玄机。

  质疑:

  戒网瘾药物、电疗法及医疗机构合法?

  有机构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患者沟通,有机构把“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军训,有人使用精神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甚至有人将上述三种方法综合使用……这些所谓的专家中有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有的是精神卫生领域的医师,还有的只是曾经做过或者“略懂”心理治疗。据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介绍,现在全国各地有300多家治疗网瘾的医院、基地、中心或学校,绝大部分是采用强制性的打针吃药、电击电疗、禁闭关押等方法。

  目前,国家对网瘾患者应由哪些机构收治、如何治疗、使用药物和电疗是否合适?记者致电广东省卫生厅询问,多次联系仍找不到相关负责人。于是便翻查了相关法规,发现对上述问题均没有明确规定。法律上只是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立需经严格审批,对医师的执业资格也有严格规定。如果未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批,便开展医疗活动,可能构成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未取得医师资格的个人,可能构成非法行医行为,情节严重者可能涉嫌构成非法行医罪。

  也就是说,如果实施强制戒网瘾的商业机构或个人未经国家相关部门依法审批通过,打着医疗的旗号进行所谓治疗网瘾都是不合法的。

  专家观点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业界专家又有何观点?信息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高定国、华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博士曾保春、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尹平等专家。他们呼吁,我国青少年网民目前已达到1.67亿,大量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日趋严重。我国有关卫生主管部门应尽快界定什么为网瘾,并建立一套网瘾治疗机构的准入、监督制度,尽早将网瘾治疗纳入有效的管理体系之中。从而改变网瘾预防、诊断、治疗等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高定国:

  正确引导勿将网络当“猛兽”

  针对很多机构纷纷推出的“治疗网瘾”课程,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高定国认为,目前,网瘾还没完全被定性为一种心理疾病,其规范的治疗办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行为矫正可以,但一定要谨慎,不了解网瘾而贸然采取一些未经科学验证的措施可能带来负面效果。

  高定国提到,网络的普及有利有弊,网瘾不同于毒瘾、赌瘾等,孩子上网不一定是干坏事,网瘾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有些孩子是迷恋上网络游戏的“游戏上瘾”,或是网络赌博的“赌博上瘾”,不能将这一切都归罪于网络。据调查,西方的孩子比东方孩子的网瘾比例少得多,网瘾可能也跟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应对孩子正确引导,不要一味相信所谓的治疗,更不要把网络当洪水猛兽,毕竟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多数人生活(特别是交流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部分。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尹平:

  我国缺“治网瘾”人才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尹平告诉记者:科学地治疗网瘾需要涉及多门学科领域,包括精神科、心理治疗、社会学等,专业的医生应科学地对孩子网瘾的程度、原因进行评价,配合家长的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我国的网瘾治疗机构要走上正轨,首先要储备大量人才,比如研究成瘾医学的人才,研究脑功能科学的人才以及成瘾心理学人才,这些人才在我国仍比较缺乏。”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博士曾保春:

  单一的方法难以成效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的曾保春指出,网络成瘾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其它一些方面的因素。网络成瘾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出现提示着个体成长环境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要在根源上杜绝网络成瘾的出现,在网络成瘾的防治方面要强调重在预防的理念。

  基于网络成瘾的深刻原因,我们要探索网络成瘾防治的生态教育模式。要注重孩子日常的生活调节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塑造、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领域的整合,通过各种途径综合防治,任何一种孤立的方法可能都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