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邓芳是鼓楼医院的护士,但她既不是从学校“分配”到单位,也不是应聘被正式录用的员工,而是鼓楼医院从鼓楼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租”来的。
据了解,去年一年,像邓小姐一样从鼓楼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被“租”出去的员工有近7000名。而全市被单位“租用”的员工已达3万多。员工租赁,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正在悄悄地成为职场新潮。
用人单位、劳动者双方受益
据鼓楼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陈明鸿介绍,目前我市已有60多家人员租赁机构。操作模式大体都是由人员租赁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人员租赁协议、收取一定中介费用,劳动者再与用人单位签订上岗协议。人员租赁机构负责保管劳动者的档案,并代为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用人单位一旦对劳动者的工作不满意,随时可向租赁公司要求“退换”。
长沙长海医院人事处处长金希说,“租赁员工大大节省了用人成本。”她告诉记者,目前该医院“租”的护士、勤杂人员已有320多人,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方便,以前要亲自跑的合同鉴证、办理保险等手续现在都由租赁机构“包办”。过去职工有事就找单位,实行人才租赁以后,用人单位从琐碎的劳动手续及人事纠纷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据市劳动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一个普通企业设立劳动部门一年的费用是七八万,而交由租赁机构代理的话,可以节省一半开销。
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渠道,人员租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学历”者的就业压力。南京市人员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梅蕾认为,租赁机构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随时掌握大量职位信息,能给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就业,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险都有保障,完全解除了“打黑工”的后顾之忧。
前景虽好秩序还有待规范
“就业观念在不断更新,我们搭建的人员租赁信息平台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今后就业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梅蕾对人员租赁的前景充满了希望,但他也表示,作为一项新事物,现行“人员租赁”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方面,通过“人员租赁”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容易产生被打入另册的感觉,往往对于自己所供职的单位缺乏归属感,工作时“当天和尚撞天钟”,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更影响其人员培养及储备;另一方面,有些用人单位对“租”来的员工搞“特殊化”,不给他们享受正式员工能享受的福利,甚至同工不同酬,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对此,梅蕾认为,为了更好地维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人员租赁”中介活动的监管。尤其是对“人员租赁”用工较为集中的行业和单位进行监督,协调好就业者、租赁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三者的利益关系,以促进“人员租赁”制这一新生事物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