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使用测谎仪来对员工进行心理测试,这是发生在广东东莞塘厦镇美时家具厂的荒唐事情。一名知情人告诉记者,该厂在当地算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工厂,每次都是几十个一批地裁人,然后又是大批大批地招。这位知情人还透露,该厂裁人一般没有特别的理由,都是用测谎的方式进行(见《南方都市报》4月24日)。
我们常常会在电影里面看到:公安机关为了破案,使用一些“测谎仪”的工具,看看犯罪嫌疑人有没有说谎。可是,一个企业用测谎仪来“测试”员工的忠诚度,并以此作为裁员的依据——这样荒谬的事情,笔者还是初次听闻。报道说,许多工人录用后在车间里工作15天至20天,就被通知去做“心理测试”,之后其中绝大多数人都会被炒掉。对此,被记者“提醒”后才去进行调查的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是,该厂为了防止员工中有人将工厂的样品或者设计方案偷出工厂,于是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真的是这样吗?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竞争的“法宝”,自然应该“保守秘密”。然而,这有很多可行的途径,岂能把录用进来的大批量员工全部当做“假想敌”,用测谎仪“测谎”的方式来“排除异己”?很显然,如此理由根本不足以服众。相反,透过这一次次Bie有用心的测谎过程表象,其真正的用心早已是昭然若揭了:企图通过这种不断炒人的方式获得廉价的劳动力。
勿庸置疑,用测谎仪裁员——这是一种性质恶劣却又非常明显的违法行为。被炒鱿鱼的员工也普遍认为,工厂这是在恶意欺诈工人。可是,面对厂方近乎强盗方式的所谓“测谎裁员”,大多数被炒的工人却保持了一片“沉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异议、没有一个人去向劳动仲裁部门投诉,来维护自己合理合法的权益。否则,该厂这般荒谬的“测谎裁员”也不会屡试不爽。
在笔者看来,上述被炒员工之所以保持不属常态的“沉默”,一方面暴露出其法制观念淡薄、维权意识缺位,而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因素”:比如在一些地方,打工者维权途径相对“封闭”、打工者与用工者之间“地位”严重不对等、劳动部门监管职能淡化甚至形同虚设,造成打工者维权成本过高等。因而,此类打工者明明受了“欺负”却不“吭声”的事情屡见不鲜。
不懂法还可以“学习”,而懂法却不想或者不敢去维权,这里面就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反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