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独木桥” 无法承载之重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日,复旦大学对2005届硕士研究生的月薪期望值作了调查,该项调查显示,38.6%的研究生期望月薪达到5000—7000元,29.3%的研究生月薪期望值达到4000—5000元。然而,实际上,研究生的起薪收入却在逐渐减少。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所得,2003年研究生的第一年年薪在48000元,2004年下降了20%左右,如此看来,2005年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与之相对应的,我们看到考研队伍却越来越壮大。2004年11月15日零时,2005年研究生招考报名截止,考研人数突破百万大关,再创历史新高。据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透露,2005年研究生计划招生36万人左右,与去年相比,扩招了3.4万多人。扩招的主要是硕士生,扩招幅度控制在15%以内。

  从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对咨询者的情况分析来看,关于要不要考研及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前来咨询的比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2004年度两者分别比2003年年度增加18%及23%,从05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这比例还将增加。

  这样强烈的数据对比,让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掀起了考研热潮?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将面临怎样的前景?

  是什么掀起了考研热浪?

  新浪网近期的一项网友调查,调查设问:“你认为全国考研人数年年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列出的“就业形势严峻”、“充电提高能力”、“学位证书越高越好”、“盲从者众多”四个选项中,“就业形势严峻”点击率最高,约占60%,选择“充电提高能力”的不过一成多。掀起这股考研热浪的不仅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共同的原因,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不利的因素。

  职业规划专家观点:——窦吉
(《职业规划岗位资格证书》专家组秘书长、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首席职业规划师)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窦吉认为,“千军万马齐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毫无疑问,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多,与就业压力直接相关。近年来,本科生不断扩招,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据统计,今年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到55%,“本科生”早已不是十年前职场上的“天之娇子”了,相反,浩浩荡荡的本科求职大军导致了就业压力俱增,许多本科生找工作困难,只好继续“深造”。

  第二,日趋增长的高层次人才需求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是这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就需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同样,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都需要构筑人才高地。在这种形势下,考研就是一个成年人对自己命运的一次主动选择。

  第三,盲目的学历崇拜

  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出现误差,就会引出新的社会问题。在考研大军中,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是感到自己在社会上学历低导致找工作困难或提干受影响而步上考研之路。目前,无论是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似乎都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最主要的就是表现在对学历的盲目崇拜,国内各大企业、机关等在招收人员时,都少不了“学历”这一标准。在人们眼中,“人才”已和“学历”相等同,一些企业、学校、机关领导班子在“推销自我”时不会不提“有什么硕士、博士”,显然“学历”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的标准。

  此外,越来越多的学生期望到大城市工作也是考研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出国签证难度加大,也导致了一些本科毕业生退回选择考研。

  “独木桥”无法承载之重

  “考研热”的出现已经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千军万马奔走的独木桥已经很难再承载如此浩荡的考研人群了,“考研热”引出的新的社会问题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职业规划岗位资格证书》专家组秘书长、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首席职业规划师窦吉先生分析认为,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问题一:新一轮的就业难现象

  1.研究生扩招后导致新一轮竞争

  本科生的不断扩招导致就业压力沉重,为了避开这一就业高峰,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之路,研究生的扩招制度又以从未有过的“宽阔胸怀”吸纳了如此众多的“避难人群”。研究生的扩招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紧张的就业形势,减轻了部分求职者的生存压力,但这种政策是不是一“标本兼治”的良方呢?其实未必。研究生扩招政策只是将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形势向后推迟了几年,数年之后,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压力不会小于近年来本科生所承受的压力。研究生的竞争对手不仅有这么与自己同等学历的求职者,还有比自己年轻,可塑更强的本科生,他们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择业历程。如果说,现在的用人市场上是研究生吃香,那么,试想几年以后,满大街都是硕士毕业生时,又会不会出现考博热呢?考研队伍的迅速扩容,反映出社会观念中人才衡量标准中的一些特性和疑问。

  2.期望薪职与实际就业的矛盾

  复旦大学对2005届硕士研究生的月薪期望值的调查显示,38.6%的研究生期望月薪达到5000—7000元,29.3%的研究生月薪期望值达到4000—5000元。理工科学生的理想月薪均高于4000元。这一调查的数据比去年又增高不少,也反映了研究生的期望月薪仍在上涨。求职业期望薪职的提高与实际严峻的就业形势自然会发生冲突,从如今“供大于求”的职场现状来看,这种冲突的结果就是大量硕士毕业生待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僵局。

  3.女研究生就业难现象

  女研究生就业难的现象已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相比同等学历的男生,她们在求职时遇到的挫折更多,更突出;在就业选择面上相对狭窄。总的来说,女研究生就业远不如男研究生“吃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依然面临性别歧视。

  在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咨询的研究生重,女性占了大多数。在对她们的考研目的做调查时,44.3%的女研究生选择“避开本科生就业高峰,继续深造”,37.8%希望通过获得高学位以便找到较好的工作。但是对于就业,在读女研究生或硕士毕业生大多感到前途未卜,缺乏自信。不少正在求职的女研究生表示:“女本科生喊就业难,女研究生就业就是难上加难。”

  小昕就是找不到工作的女硕士毕业生的典型。她今年已经28岁了,结婚三年,未育,去年刚毕业,攻读的是上海某名牌大学社会学专业,无论是专业素质、工作经历还是外表形象,小昕都很有优势。但毕业后的求职之路却如此坎坷,用人单位在得知了小昕28岁,已婚未婚的事实后均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婉言谢绝了她,为此,她感到非常苦恼。

  像小昕这样的例子其实在女研究生群体中很普遍,大多数女研究生在毕业时,恰恰处于女性结婚和生育的高峰年龄,用人单位认为未婚、未育的女研究生很可能在工作后的短时期内就要求婚假、产假,不仅会影响工作,而且还会提高雇佣成本。而女研究生对自己工作收入的期望则相对较高,更阻碍了求职通道。相比之下,用人单位更欢迎女本科生,她们的优势就是年轻,在婚育前还有一段事业高峰期。

  问题二:硕士文凭的含金量下降

  据统计,目前中国高校大专以上的在校生约有1900万,居世界首位。在当今社会,想提高学历并非难事,专科学历的忙着进修本科、本科的考研、考研的攻博,一些已忙得不可开交的大大小小的领导们也迫于“形势”又去带职攻读。但是一旦学位到手,许多人就再也与学习无缘,只在社会上空添了许许多多的硕士、博士和无数没有多大价值的毕业论文。“速成”硕士早已非罕事。

  硕士毕业生中还有很大一批人是“混”出文凭的。在某些某牌大学,由于人数太多,许多研究生,没上过一次小课,近百人的大课堂尚且不说,连近距离与导师交流的机会也很少。老师在讲台上拿着话筒吃力地叫喊,学生们嚼口香糖、迟到早退的有之,“抓紧时间”攻读英语、计算机等各类证书的有之,更有一“兼职读书”的打工研究生群体。这些现象的出现怎能不让我们对当今的研究生的实际含金量有所质疑呢?

  更令人可恶的是,近年来泛滥的花钱混文凭、买文凭的现象。社会上不少官员、企业家出点小钱进个培训班,找个秘书写篇毕业论文,就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混上了一张本科文凭,或者干脆买张假文凭,有的还是名牌大学。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氛围下,“研究生”这一头衔已经与其真实意义名实不符了。

  问题三:人才降级使用现象普遍

  研究生考试的继续升温,致使“人才降级使用”这个新现象的产生。许多求职者无法找到与自己学历、期望薪职匹配的工作,但为了生存,只能“委曲求全”,选择一些“不需要自己学历也能胜任”的职业,虽然内心很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这种现象在本科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有一定普遍性。许多高学历毕业生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有些甚至还迫于无奈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数十年寒窗苦读,却未得到相应的回报,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教育体制都是一个遗憾。

  导致“人才的降级使用”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职场上“供大于求”的现状,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如降级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自身专业的对口职业范围等。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是需要我们去思索的,人力、财力、资源、时间的投入却没有任何汇报,这难道不是对个人和社会的极大浪费吗?   
  未来扑朔迷离,“独木桥”后可有锦绣前程?

  “考研对我来说值得吗?我考研为了什么?研究生现在到处都是,含金量也在减少,等我研究生毕业是不是又要遭遇象现在本科生这样的尴尬呢?”许多人徘徊在考研大门之外一筹莫展。不读研吧,怕没出路;读研吧,又怕后悔——这是学生的两难困境。

  如何才能尽快走出这一困境呢?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针对以上问题,给在校的学生和想要读研的职场中人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最重要的就是要切记:规划自我人生,切莫随波逐流。

  在考研大军中,有一大批人目标非常不明确,“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看别人考研,就随大流”——这是这类考研者的一个普遍现状。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地参加了考试,即便考上了,也是在校园里消磨时光。客观地讲,人们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出质疑,高校有责任,学生也同样有责任。当读研成了就业的“缓冲期”和“救命稻草”时,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实际已发生了变化。

  怎样正确定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呢?

  蒋玮先生(《职业规划岗位资格证书》专家组、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职业规划师)提醒,在此关键时刻,千万要正确地剖析自我,清楚地了解社会的就业环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职场上“百战不殆”。

  第一步:尽可能多地列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做人生规划前,首先应该将可供选择的发展方向一一列出,对于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来说,摆在面前的无非是读研、出国、考公务员、找工作四条道路,这其中,对极大部分毕业生而言,考研和找工作成普及的矛盾。本科毕业生或应届毕业生一般都会有中意的职业,将有可能被招收的单位或工作列出,如果有意选择出国深造或公务员工作的,也可一并列出,要尽可能做到全面、详尽并且要注意可操作性。这样的做法主要是让这些处于“十字街头”的本科毕业生明确地回答了“除了考研,我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

  第二步:多方面权衡利弊

  这一工作对本科毕业生的人生规划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衡量、比较不同选择的指标有这样几项:

  1、考研的把握有多大——这只有考生自己最清楚。考研本身就是一轮激烈的竞争,如果希望渺茫或纯粹抱着尝试的心理去考,那建议这类人还是尽早“另辟蹊径”为好,考研对他们来说只是人力、精力、时间的浪费而已。

  2、大学或专业的品牌是否具有知名度——虽然我们不提倡一味的追求“名牌”,但大学的品牌效应在目前乃至将来的很多年都不会被轻视。在同等条件下的大学生求职者中,用人单位当然会选择名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或许存在不合理,但在当今的社会就业潮流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一问题。

  3、专业的前景如何——有些工作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而有些工作不需要高深的专业技能,我们在选择时,务必要清楚地了解职业需求和专业前景的状况。我们不仅要获取目前自身专业的职业需求状况,全国范围内专业招生的趋势,还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专业前景,当然在这方面需要咨询相关的专家。

  4、考研的机会成本和工作的机会成本谁大——对于这一点,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需因人而议。但考虑这个问题的要素基本相同。“准考生”须认真算一笔帐,最简单的成本计算模型如下:

  考研的机会成本=考研、读研的费用+考研、读研的时间若工作可以获取的利益+工作经验的积累等

  工作的机会成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学历原因造成的财富、仕途损失等

  当然,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要核算这一笔帐,确实不容易,建议他们能够请教过来人和熟悉该领域的专家咨询,尽量少走弯路。

  第三步:坚定选择方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权衡了利弊,就能很快明确自己的目标,既然选择了发展的方向,就要自信地走下去,切莫因为一时的不顺心而怨天尤人,后悔自己的选择。人生难预料之事太多了,惟有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在各条道路上都走好。

  选择了读研,就应“沉淀”下来,深造专业知识,不要以急功近利混文凭的心态来学习,也不能成为象牙塔中的书呆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含金量,努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硕士研究生。

  选择了工作也一样,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在实践中提高本科生的竞争力。

  考研——考还是不考,是个问题;工作——做还是不做,也是个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首先不要害怕紧张,其次不要随波主流,最终能够冷静理性思考,提前做好规划,那么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的。“独木桥”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挤,做好职业规划,迎接大家的就是一条“康庄大道”!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