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是职场新人与自己学生时代的“最后联系”。假期一过,他们就将告别学生身份。初涉职场,什么最令新人头疼?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稍有不慎,这可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现在,有人为如何与领导相处而头疼,有人面对公司内的派系斗争不知所措,还有人在考证和实习间举棋不定。
没关系!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开办一个职场人际关系培训班,有问必答,帮新人铺设似锦前程。
案例一
如何与领导改善关系
2005届应届毕业生Mark:在公司里,我是个人人羡慕的角色:大学刚毕业就当上了“总秘”(总经理秘书之简称),成了离老板最近的人。“你的工作最接近高层,最容易得到老板的欢心,也最容易高升。”同事们的说法让我着实兴奋了一阵。
我是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领导,妈妈是机关干部。因为父母的关系,身边的人对我都是客客气气的。从小学到大学,我在别人的赞扬声中长大,不懂得什么是“迎合”;向来是别人逗我说话,我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在交谈中寻找话题……
正因如此,进入公司一个月后,我开始为如何与领导相处犯了难。不管怎样下决心,有很多话我都说不出口,哪怕是一些很正常的话,在我看来,那都是在讨好老板。一开始老板还对我问长问短,而我除了有问必答外,也绝不多说什么。渐渐地,我发现老板不太和我搭讪了,即使说话,也局限在工作范围内。工作伊始,我和老板的关系就陷入僵局,我该怎么办?
专家观点
改变现状,从认清职位内涵开始
跟学校、家庭相比,企业的人际环境要复杂得多。在学校,学生日常接触的大多是年龄相近、经历相仿的同学,彼此更容易理解和沟通。在家里,学生即使在言行上有所不妥,也会得到包容。但在企业,同事有长幼、上下级之分,各自经历也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套用学校里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对家长的态度混同于对领导的态度。
Mark想要改变现状,就要从认清职位内涵开始。总经理秘书一职是企业各种复杂关系的中枢、接口。找老总的人,不是企业干部就是重要客户,谁都不能怠慢。所以说,这个职位令人羡慕,但也颇具挑战性。
优越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一帆风顺的经历都让Mark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关心,甚至忘却了基本的沟通技巧。我建议Mark从补习最基本的商务礼仪做起。
Mark就这个问题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一下。Mark的父母都处于领导岗位,他们会从“领导”的角度给他一些建议。在日常工作中,Mark应多观察与老板相处融洽的同事,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与老板的关系的。
案例二
派系斗争,该站哪边
2005届应届毕业生小A:我很幸运,早早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并且从5月起就开始上班了。那是一家规模不大的股份制公司,年轻、肯吃苦、毕业于名校的我很快就适应
了工作环境,老总和副总都在有意无意间对我表示了栽培之意。可时间不长,有老员工悄悄给我递话:“你没看出来啊?老总和副总不合,站哪边,你看着办吧!”刚从学校出来,遇到这种事,我真不知该怎么办。一番思考后,我决定严守中立,“只要干好本职工作,谁能挑我的刺?”
公司小,老总和副总都喜欢越级交待工作。虽然任务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我宁可自己加班加点,也要做到两边不得罪。几个星期下来,我累得够呛,但两位领导似乎并不领情。他们开始变得热衷于教训我,常常是我前脚迈出总经理室,就被隔壁的副总经理叫去,换个角度、换套说辞再骂一遍。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部门经理悄悄告诉我:“两边都帮,可就等于谁都不帮啊!”听了部门经理的话,我晕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专家观点
新人要坚持三“不”原则
面对公司内的派系斗争,一个人很难保持中立。想做到两边不得罪,最后往往两边都得罪了。其实,问题在于怎么看“得罪”二字。如果你所做的对得起职位、对得起自己,而对方又恰恰不能捅破窗户纸、拿你开刀,那来个“难得糊涂”又有何妨?我主张,面对公司内的派系斗争,新人要坚持三“不”原则——不介意、不参与、对事不对人。
其中,“对事不对人”是指保持平常心,一切从工作出发,从组织利益出发,按公司的规则和程序来判断、处理工作中的是是非非。
一般来讲,对待领导,下属要服从,而非盲从;要忠诚,而非愚忠。很多时候,领导之间的意见差异只是方法、手段的差异,并非目的不一致。即便目的、手段有分歧,那也应按公司规定的程序,让高层自己去解决。
新人有问题,不必憋在肚子里,最好问问自己的直属上司。如果直属上司的话也令人发晕,那就直接向发令者询问:“老总,您的意见好像跟副总的不大一样,您看我怎么跟他解释呢?要不然您跟他沟通一下行吗?”
如果公司内的派系斗争确实令人身心疲惫、不开心,那就不要留恋“不错的待遇”,早点另谋高就吧,此处不宜久留。
案例三
考证和实习如何选择
2006届毕业生小王:暑假过后,我就将成为一名大四的学生了。这个暑假,我也有了自己的烦恼。到底是全力备考,在下半年考个英语证书,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增加砝码,还
是找个企业认真实习,为自己增加工作经验?如果去考英语证书,我就需要去参加一些高强度的辅导课程,每天的时间就会被上课、做题占据。我没有过硬的英语基础,想顺利拿下证书,就必须付出更多。尽管企业不愿承认,但英语水平的高低在招聘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可另一方面,现在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还特别强调实习经历的重要性。而对学生而言,暑期实习是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就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在考证和实习之间,我应该如何选择?
专家观点
明确目标,决定取舍
首先,小王应该对自己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找出自己亟待提高的方面,然后定下目标并去逐步实施并限期完成,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提高。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比喻,一个木桶到底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根木头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根决定的。
如果在分析过后觉得两方面都确有不足的话,我建议小王还是应注重实践,毕竟很多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而刚毕业的学生恰恰普遍存在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问题。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很多用人单位都是非常看重毕业生动手和实际解决的能力的。
当然,英语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单凭一个证书恐怕不能说明太大问题,关键还是要看实际应用能力。英语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要不断努力才能有成绩。
不过,有一点可能是企业HR们共同的价值观,即不管你是实习了,还是考证了,重要的是你是否认真地去做了:通过实习,你对工作的理解是不是深刻了,工作技能是不是加强了;通过考证,你的相关专业水平是不是扎实了、提高了。有些人考证的结果只是给自己多了一张纸,而实际水平并没有真正提高,这恐怕对求职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