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职业经理人首次列入上海《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一时间,关于这一群体的一切便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吴士宏离开TCL、李汉生离职北大方正、陆强华脱离创维集团……到仰融出走、杨斌被捕、李经纬入狱。这么多精英人物纷纷“落马”,令人在扼腕叹息之余,心头浮起疑问:职业经理人到底怎么了?今天,就让我们将视角转向职业经理人、转向这一群体的职业生存状况。 有人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好像感染了流行病毒,而且中毒很深,传染力极强,若不尽快解毒,恐怕真的要“病入膏肓”了。在此,记者将它们一一列举,并请来专家对症解毒。
职业经理人职场生存报告
解毒专家:
诚讯国际咨询公司资深顾问 吴衍璋
永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商品部总监 林正忠
和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伟坚
1 病毒特征:缺乏执行力
毒性:★★★★
病毒发作: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以盼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方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专家解毒: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在经理人素质中,“坚定的职业目标”通常被列在首位。作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人,认准了的事情,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这不仅能显示经理人的人格力量,而且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说到底,“执行力”也是一种“决策力”,有着良好执行力的经理人必须是务实的决策者,当然,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团队力量需要组织和协调,员工行为需要激励和约束,这些都离不开一套科学公正、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商场上,每一笔生意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执行者能够针对具体环境巧妙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细节,这些细节体现着一个人处理问题的原创性和想象力,因而也是这个时代最稀缺、最宝贵的东西。
2 病毒特征:职业道德缺失
毒性:★★★
病毒发作:2000年5月20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广西喷施宝公司向当地警方报案说,该公司总经理王惟尊、财务总监水麒梁等人涉嫌侵占公司财产,随后北海市公安局于2000年11月6日将王惟尊逮捕,这就是当时在企业界、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的“王惟尊案”。
专家解毒:目前,国内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大多数还算不上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因为思想高度不同、理念不同、为人处事的方式不同,相当多的职业经理人在事业观和个人价值观上具有太多阴暗的东西。
做职业经理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职业人,这是毋庸置疑的。要对自己的职位、职责负责,这包括一个人的综合能力、道德品质、职业忠诚度等多方面。
诚信,应该说是职业经理人的一个金字招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游戏规则比较规范,一旦玷污了这块招牌,则意味着职业经理人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结,而奠定诚信基石的就是职业经理人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眼下,国内不甚规范的经济秩序,使部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胜过职业道德要求,这种短视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3 病毒特征:不够国际化
毒性:★★★★
病毒发作:甘肃金川公司斥资34.75亿元,买断瑞士嘉能可公司在西班牙某地的全部镍精矿,一批本土人才将前往西班牙。但在异国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司的调查报告认为,“走出去”后,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市场规则,对管理的要求会不同,以国内企业人员的水平,难以胜任,公司目前最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
专家解毒: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需要到国际市场融资,甚至进军国际市场,作为经理人必须具有能开展跨国家和跨文化管理的能力,这是企业加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存在一个认识上的偏差,即“海归”就是国际化人才,只要有留学经历、海外工作背景,他就是国际化人才。其实,真正的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有多方面跨文化的技术工作经验,更需要具有跨文化的管理经验。
作为国际化经理人,应具备以下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具备国际化经营的心理素质;二是具有促成组织向全球化取向变革、创造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学习环境和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能力;三是具备与各国、各民族人员谈判,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具有熟悉和融入其它国家主流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国际化经理人必须具有跨国经营的战略思想和创新力。
国际化经理人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一般说来,作为个人,有在三至四个国家的工作经历最好。
4 病毒特征:频繁跳槽
毒性:★★★★★
病毒发作:2000年11月,在4年内一手将创维电视的销售业绩从7亿做到43亿元的前创维区域销售总经理陆强华,发表《致创维销售体系全体员工公开信》,将其与创维集团4年来的恩恩怨怨彻底公开,并携150多名精兵强将投奔竞争对手高路华,一个原本简单的高层员工流动行为变成了对原企业的致命打击。
今年年初,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率众加盟海信数码在IT界也引起震动,与其一起跳槽的还有方正科技产品中心总经理吴京伟、销售平台副总经理吴松林、产品总监以及PC部门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专家解毒:事实上,很多国内企业,都会遇到“叛将出走,带走一营判兵”的情况,孰是孰非很难定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互信的基础。
站在企业立场,互信是合作的前提。在目前,能不能信任职业经理人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站在经理人立场,频繁跳槽对个人职业生涯来说并非明智之举,会增加企业的反感,觉得你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职业经理人跳槽前应该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不仅要让自己的个性、职业竞争力与公司的要求相契合,还要确保公司提供的发展空间能够增加个人的职业含金量,而不应该盲目地去换一个新环境,一味地希望增加自己的收入或提高职位。同时,太过频繁的跳槽还会让你的心态变得浮躁,不利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5 病毒特征:适应性差
毒性:★★★★
病毒发作:2002年,哈慈集团内部发生了一次高层动荡。两位负责营销和宣传的副总一起离开,带走了十几名骨干。另起炉灶的原副总何坊表示,虽然自己的薪酬在哈慈是最高的,但是仍然难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今年4月,均瑶集团董事长助理李国涛出走,被一家有清华大学背景的高科技集团公司委以重任。
专家解毒:以上两家企业都是国内颇具实力、也颇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我国数以千万计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超过90%以上,而在家族企业中,几乎所有请过职业经理人的企业,都有过被经理人抛弃的伤痛。民企一直对机制灵活引以为豪,但职业经理人难以生存的实例表明,民企管理制度的不成熟、观念的不和谐,以及频繁的职场斗争,都使得职业经理人难入其门。因此,从“一见钟情”到“互相猜疑”,再到“不欢而散”,似乎是国内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在民企必须面对的三部曲。个中缘由其实可以归结到两点上:职业经理人和资本之间的尴尬关系、职业经理人自身条件的制约。
其实,经理人在民营企业生存难,矛盾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民企经营还没有抛开家族观念,不能给予经理人很大的信任,使得经理人认为才华无法施展;另一方面是经理人自身要求太多,总觉得老板给予太少,感觉好像寄人篱下,处处受制于人。事实是,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改进了很多,他们正在逐步探索一种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职业化、制度化道路,经理人要给予他们时间,多沟通、多包容。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是天生就具有领导才能的,需要后天的学习与磨练,双方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共同成长,才能建立起一种互信互利的和谐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