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解读企业人才名牌化之弊端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日,笔者在看招聘信息时,发现很多用人单位都只接受“‘211工程’院校毕业生”或“全国重点院校毕业生”。可是全国大多数毕业生是非重点院校的,一条规定就把大部分毕业生拒之门外,这与广纳贤才岂不相悖?重点院校学生素质固然普遍高于非重点院校,但用人单位是否该给非重点院校学生与重点院校学生同台竞争的机会和舞台呢!如果拿招聘人才与买衣服类比,虽然名牌服装的样式、质地比普通服装好,可是它是否适合自己呢!所以,用人单位不可片面追求人才录用名牌化。

    人才录用名牌化容易导致人才不稳定。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要求一律是名牌大学、重点院校学生。不少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发现,自己干这项工作是大材小用,没干几天就跳槽了,用人单位总是处于经常招人、员工经常跳槽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用人单位都是来自少数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带来的文化背景、思想意识基本相同。用人单位可能形成单一的企业文化,导致竞争更激烈,人员流动更频繁。这样自然增加了人才招聘的投资,也不利于单位的稳定发展。

  人才录用名牌化的实质上是一种就业歧视,它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这将会增加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最佳配置,用最小的成本,使用最好的人才,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是用人方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招聘员工应遵循的原则。

  避免人才录用名牌化,不仅是对求职者的尊重,更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必须。没有机会平等、地位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就不可能有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也就不可能有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当用人单位不再拘泥于眼前的经济利益,采取更加开明、宽容的用人态度时,收获的将是比经济效益更大的社会效益。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