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场人共享焦虑症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我的意思是说,当焦虑的对象无处不在时,焦虑就成了时代的共性。原谅我说这么装学术的话,因为我刚阅读完一章心理学——也许是一种急迫卖弄焦虑症。

  你一定也在焦虑中,这是一种无人可以逃脱的心理病。它驻扎在我们身上,如影随形。我曾经历过青春期焦虑症和高考焦虑症,现在时常为伍的有知识焦虑症、手机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和就业焦虑症等(这是可以启齿的一部分)。此时此刻,还有赶稿焦虑症在我身上打短工。我知道我永远不会有处女焦虑症和更年期焦虑症,但将来会有子女焦虑症和老年焦虑症。形形色色的焦虑症们,好像宝洁旗下的各款洗发水,难以回避;它们按部就班地出现,就像用完了洗发水才能用护发素,有条不紊。

  焦虑就是患得患失,当你与某样东西的得失陷入拉锯战的时候,焦虑感就油然而生。因此,治疗焦虑症有两种捷径:彻底失去某物,或者牢牢拥有。英国作家德?博顿指出,观看古代废墟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因为面对历史久远的石头,我们会觉得急吼吼地去获得成就是多么俗不可耐的事,而且你大概不会萌生拥有它们的念头。同样道理,欣赏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也可达到同样效果,而且,“艺术可以挑战社会对于‘何人重要’或者“”何为重要’的认识”,因此,不妨试试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明白了上述道理,你还能随手找到缓解焦虑症的一系列工具:河莉秀。茂陵。新疆干尸。大西洋洲。外星生物。流星雨。

  不过,大多数人对抗焦虑感的手段是牢牢占有事物——财富或社会地位。后者更直接有效,社会成就感甚至能延缓死亡。有研究者对奥斯卡获奖者做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寿命比与同时期的明星和其他被提名者的寿命长4 年。这一规律似乎是个普适真理,最近,英国华威大学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研究者比较了1901年至1950年间524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的寿命,其中包括135名获奖人,发现这些人的平均寿命为76岁,而获奖者的平均寿命要比仅获提名的高出1.4年。恕我不负责任地猜测,我觉得,在国内,院士也通常比一般的科研工作者要长寿得多——虽然,传说中“科学家”是个低寿职业,他们中的大多数总是怀着巨大的焦虑感。

  地位焦虑症,这又是一个新名词。当人处在相对低的社会地位,长期承受压力和挫败感,体内就会持续地分泌各类紧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类激素等,造成各种病理性的后果:影响心血管功能、繁殖能力、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等等。隐居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远离人群,即使物质不够丰富,也容易保持好身心。

  这个规律的普适性在动物身上也得以佐证。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曾长期在东非研究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等级制度,他发现,低级别的动物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健康压力。例如,当社会等级高的雄性猩猩开始发育,表现出第二性征的时候,低级别的同龄猩猩们往往还停留在发育前阶段,迟迟不成熟。萨波尔斯基发现,这是一种群体性发育不良——当动物群体存在森严等级制度的时候,这种状况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人为拿掉处于统治阶级的雄性,这些低等级的猩猩就能逐渐表现出第二性征。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社会性避孕”,认为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而导致的发育延缓。

  不过,有趣的是,萨波尔斯基观察到,在某些等级变化比较动荡的群体(例如节尾狐猴),统治者取得地位以后,常常需要动用暴力来维持现状,会令它们长期提心吊胆,在这种情况下,高等级动物的健康状况反而不如它们的“臣民”。这就是“精英症”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