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留住人的不是户口、工资关系这类有形的绳子,而是无形的情感。这就是一个波斯寓言所说的———
留住羊靠的不是绳子
许多地方和企业都在为人才流失而头痛。西部地区也总在感叹,现在不仅是孔雀东南飞,连麻雀也东南飞了。一些企业留不住管理与技术人才。晋江居然连普通工人也留不住,全市缺20万工人,竟没人应聘。留住人才的秘诀是什么?我想起了13世纪波斯诗人萨迪一个“青年和羊”的寓言。
有一个年轻人用绳子牵着一只羊走。路人说,这只羊之所以跟你,是你用绳子拴着,并不是喜欢你,也不是真心跟你。年轻人放开绳子,自己随意走,羊仍然寸步不离。路人好奇,年轻人说,我供给它饲料和水草,还精心照料它。年轻人的结论是:拴住羊的不是那根细绳,而是对羊的关照和怜爱。
许多地方和企业只知道用绳子拴人,而不知道关照和怜爱。我在东北的森工企业工作过,知道他们留人靠的就是人事关系和户口,而对人的态度令你难以想象。我们这些大学生刚去时把我们打成臭知识分子,查三代,搞政审,统统到最艰苦的地方改造。后来全国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同样的领导又以轻蔑的口气说:你们算什么知识分子,人家华罗庚才是知识分子。苦白受了,苦尽还没有甘来。以后改革开放了,当年我们去的300多大学生都走了。这个企业也面临破产了。当年领导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是不用你,也不让你走。我称其为“牙膏皮政策”———放着没用,先扔在那里,也不给别人。在许多地区和企业中这种用绳子拴人的做法都相当普遍,所以,当绳子不结实(户口、人事关系松动)时,人才自然就走了。这帮领导真该坐时间机器回到13世纪的波斯听听这个年轻人的话。
留人要留心。波斯的年轻人关爱羊,羊尚且知道不离开主人,何况有感情的人呢。我们注意,年轻人对羊的关爱是“供给它饲料和水草”以及“精心照料它”。用经济学的语言说,这就是激励机制的两个层次。“供给它饲料和水草”是让它生活有保证,这属于激励机制的物质利益激励那一部分。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否认人的利己本性。人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基本的物质保证,而且,这种物质保证还要丰厚一些,使人能生活得好一些。当然,这并不是无原则地给钱,而是要把物质利益与个人业绩联系起来,按贡献付酬。这种按贡献付酬与企业的利益也是一致的。试想,年轻人供给羊的饲料和水草充足,羊挤的奶也多,长的肉也多,对年轻人不也有利吗?一些企业家总想学周扒皮,不让长工吃饱,还学半夜鸡叫,长工能好好干吗?晋江的一些私人老板就有点周扒皮遗风,一月仅400元左右,还要扣下一半,怕员工跑,又把身份证扣下。结果员工连基本的饲料和水草都不足,遂都纷纷离开了。尽管现在找工作难,民工也不愿到晋江去。一个没有饲料和水草的地方,羊能不离开吗?
当然,作为人,要求还是比羊高一点,不是吃饱喝足拿钱就行了,还要求得到发展,满足马斯洛所说的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安全感、社交、受到尊重和自我理想的实现。所以,激励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是“精心照料”。这属于激励机制的精神激励。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精神激励更为重要。记得在东北时,物质上还过得去,但无论你说点什么,做点什么,他总提醒大家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让人精神上受不了。许多企业员工的收入并不低,但仍然留不住人,这原因就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我想如果那个波斯年轻人尽管让羊吃好喝好,但整天打它、骂它,它也会逃走,宁可做一只流浪羊。
我想,精神激励的立足点还是对人的尊重。领导和群众,老板和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贡献也不同,但作为人应该是平等的。领导和老板要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最低层次的人———的人格。许多人离开企业就是受不了领导或老板那种高人一等的霸气,好像他花钱雇了你,你就是他的工具,打骂由他。老板不要把员工作为雇工,而要作为共同合作的伙伴。老板要有意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参与的气氛,这也可以叫作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也是使员工感到在其中工作与生活愉快的文化气氛。员工感到在这里工作舒心,不就像羊一样,即使不用什么绳子,也不会跑了吗?
当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也难以完全分开。例如,送员工去培训,给他们深造的机会,给员工授权,让他们有更多业绩,给员工以公平竞争晋升的机会,等等。这些对员工既是精神鼓励,又有实际物质利益。
经济学家认为,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人才外流的力量既有来自外部的拉力———精彩的外部世界吸引了他,也有来自内部的推力———糟糕的内部环境把他推出去。正常情况下,人有不愿流动的惰性。因此,人才外流的主要力量还是内部的推力。落后地区的领导和一些企业老板把人推出去了,你能怨谁?
对于这个寓言的作者萨迪,我们许多人都不熟悉。但他寓言中的道理,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吗?知道了快去用,羊儿就不会离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