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他会被人们笑为“笨蛋”,如果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各摔一跤,他们会被人笑为两个笨蛋。按照“修路”原则,人们正确的反应应该是:是谁修了一条让人这么容易摔跤的路?如何修正这条路,才不至于再让人在这里摔跤?如果有人出错,可能是个人的原因;如果有人在同一地方重复出错,那肯定是路有问题。
有一次的经历令我十分难忘。有一次,我去拜访一家公司,由于不太注意,自己差点撞上该公司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门。而过了不到半小时,我看到一个边走路边接听手机的客人实实在在的撞上了玻璃大门。
前台小姐忍不住笑了,那表情明显像是说:“这人真是的,居然能撞上这么大的玻璃,走路不用眼睛看吗?”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在这扇门上贴上一根横标志线,或贴一个公司标志即可。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问题重复发生就是没人来解决呢?这一现象实质上需解决的问题是人的思维方式,即“修路原则”。
如果你发现有人工作偷懒,不一定是人的本质是惰性的,很可能是因为现行的规则即“路”能给他人偷懒的机会;
如果你发现有人不求上进,不一定是他不思进取,很可能是因为现行的激励措施还不够得力;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经常加班到很晚,不一定是他具有为公司奉献的精神,很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得当甚至故意赚取加班费;
如果你发现一个公司经常出现扯皮现象,不一定是大家都喜欢推卸责任,还很可能是因为“路”上职责划分得不够细致明确。
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
制度就是路。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惩罚犯错的下属并要求他不要重犯错误,而是修“路”。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完美的管理,任何一家先进的公司管理中都会存在问题。
管理进步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改善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长了,一条宽大的“路”就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