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和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力量。如,西周末年的伯阳父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老子》一书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肯定阴阳的矛盾运动是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易经》则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道成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简化繁,由小变大,有理有序,有章有法,有根有据,莫不由阴阳所定。《周易》提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提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有阴阳的性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生生不息。其他如真伪、善恶、有无、奇偶、虚实、方圆、生死、昼夜、男女、刚柔、贵贱、爱恨、内外、乐悲等均是阴阳相互转移的结果。万物都具有阴阳的性质,宇宙的存在和变化,皆是阴阳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结果。阴阳交替乃宇宙的根本规律。太极阴阳易变论是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等运动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影响华夏文明的重要思想渊源。到战国末年,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则把“阴阳”变成了和“天人感应”说相结合的神秘理论。
我国古代对阴阳理论运用最多的,当数中医学。中医学吸收、发展了《周易》中朴素的唯物辩证的阴阳思想,并与五行学说相联系,建立起中医学的完整理论体系。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阴阳确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生理病理基础。
把古代阴阳理论运用于领导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现,领导者需要加以影响和说服的对象本身也具有阴阳的属性。阳类的人,性格开朗、志趣高昂、面相宽厚、心态年轻、朝气蓬勃;阴类的人,志趣不高、性格阴沉、面相郁暗、心态苍老、失意感重。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代心理学把人大致分为A型性格和B型性格两种类型,根据血型来划分,可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也可以概括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基本类型。这两类人具有各自不同的、相反相成的特性。内向的人个性封藏,外向的人个性张扬。这种分类与古代阴阳理论对人的分类大致相似。阳类的特性是动,适合于言谈及行动。阴类的特性是静,适合于静止和含蓄。阳类的人主动而且显出,阴类的人随从而且潜藏。
同样,领导影响和说服人的方法也可运用阴阳变化的规律,用阴的方法或用阳的方法。用阳的方法就是采用正面的、高尚的人或事去影响和说服人;用阳的方法就是采用细微的、具体的人或事去影响和说服人。阳的方法,宽阔广大;阴的方法,详细周密。阳类的方法用到极点要反过来用阴的方法,阴的方法用到极点要反过来用阳的方法。对于志趣高昂、性情开朗者,可以用正面高尚的人或事去激励他们,使他们听后感到热血沸腾,恨不能立马行动,或者用外在的形势对其施加压力,使其相从,停止不利的行为。对于志趣不高、胸无大志的郁闷者,一定要细致入微地用具体的事例去剖析、去影响他们,使其主动采取行动。
另外,根据阴阳互相转化的道理,领导者要积极观察下属的情绪变化规律,用辩证的眼光来观察分析人或事,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或事,切忌机械套用阴阳理论。古代阴阳理论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说阳类的人或事也有阴性的一面,阴类的人或事也有阳性的一面,而且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现实生活中,这类事例很多。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受到打击后,可能从此消沉下去;一个性格阴郁之人,在遇到顺心的事以后,也会活泼开朗起来,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或事,就要求领导者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仔细地观察人或事的变化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方法,及时采取有效的行动,一切以当时当地的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此外,要从古代阴阳理论中借鉴阴性柔长的思维和方法。领导者在做人的思想工作时,一定要耐心细致、话语柔和,用具体的事理去打动人、说服人。阴的方法用得好,可以达到阳的效果,使人由被动变主动,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阴阳之道,变化无穷,刚柔相济,此消彼长,相辅相成。天地间阴阳化生的道理,同时也是影响人、说服人的方法和艺术。现代领导者若把握和掌握了这一方法和艺术,定能纵横捭阖,做好工作,赢得群众的爱戴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