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妙招:别出心裁的奖励笼络家人

80酷酷网    80kuku.com

  

  当你准备奖励员工时,是“现金”奖励好,还是“非现金”奖励更好?这个话题虽然少些新意,可每个HR经理时时刻刻都会遇到。近日,记者出席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沙龙的聚会,聚会中,人力资源经理和管理顾问们又旧话重提,而且讨论颇为热烈。

  HR的观点

  观点一:现金奖励职工最欢迎

  代表:企业顾问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高级顾问张志强

  大多数员工,都偏爱现金奖励,因为现金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相反,如果不是发现金,而是以券、票,或实物替代,东西发了很多,可由于“众口难调”,经常还不见好。所以,建议HR在制定奖金策略时,以直接发放现金为好,既省时省力,也不必为“创意”抓耳挠腮,员工拿到了“现钱”,回报的都是张张笑脸。

  观点二:非现金奖励能给职工带来“快感”

  代表: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

  发放奖金的目的之一是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对员工起到最大的吸引、留住、激励作用。根据调查统计,有相当部分员工愿意享受非现金激励带来的“快感”。举个实例:某业准备给予每人2000元的奖励标准,有两种选择供员工参考:一是两张豪华星级酒店的晚餐券;二是外出旅游的飞机票……结果,绝大部分员工都兴高采烈地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给员工一叠钱,员工只是一时高兴,可搁进兜里后也就忘了,企业指望的“激励”作用也就“消失殆尽”了;可相反,一顿期盼的晚餐或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在人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难以磨灭的,每每回忆起,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激励作用可能会维持较长的时间。

  员工看法

  员工A:别出心裁的奖励笼络家人

  我想给大家说一说另一种奖励形式。我所在的公司是搞咨询的,工作时间无规律,一旦接手了一个项目,常会日以继夜地忙上两三个月。公司有不成文的规定,一旦项目顺利完成,就会有奖励。“嘉奖”的形式很特别,除了奖励员工本人外,公司会准备一份“家属慰问奖”———给单身员工的父母,或已婚员工的“另一半”。“慰问奖”不是现金,有时是两张电影首映式的票子,有时是度假村的旅行券……其实这样的奖励没花多少钱,有时只能算是一种“小恩小惠”,可就是这么些不起眼的“小钱”,却有效地笼络了员工的家人。我有过这样一次体会。去年,我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想跳槽,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理由是:公司连家属都这么关心,对员工肯定就更没得说了,这么好的公司上哪儿去找!仔细想想,这就是公司的精明之处,因为公司明白员工不仅是一个人工作,他的工作状态还受家人、社会的影响,因此,稳固住“后方”是留住员工的上策。

  员工B:给予现金最“实惠”。

  我们公司发奖金,特别是过节时,经常以实物替代。这些东西我真是不喜欢,不实用也就不去说了,还经常质量很差。上次发了个电水壶,用了没几天,就不加热了,弃之可惜,放那儿又是个累赘。后来一打听,发的东西很多都是下属公司“进贡”来的,HR们就“顺手牵羊”塞给了我们。有时发生鲜食品,一发一大堆,单身同事吃不了,只能想着法子送人,自己却不“实惠”了。真希望公司发的是现金,就算数目小一点,也能“把钱花在刀刃”上,不像现在,奖励越多,麻烦越大。

  员工C:这也是一种“围城”效应

  我在外企和国企都有过工作经历,对于上面两种奖励方式,我觉得很难褒贬。我在国企时,常听周围的同事抱怨钱发得少,羡慕外企的现金奖励;可在外企时,却听见员工抱怨公司的现金奖励不好,说国企逢年过节可以大包小包地提东西回家,哄家人开心,特别有“人情味”。所以,我觉得这也像是“围城”,拿“现金”的想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拿“非现金”的想着数钱的快乐,永远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结语:

  有规律可循

  企业给员工奖励都有目的——产生最大的效益,并且尽量拉长效益的延时。虽然有人认为“围城”效应让员工永远不会满足,然而根据经验,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一个人的月薪是1万元,你给他发500元的奖励,他一定觉得微不足道,甚至会感觉公司特别“小气”,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对HR们来说,面对收入相对可观的人群,适时制造些创意,送上一份精致的礼物,或者为他们开一个PARTY,或许会比发现金起到更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金与非现金方式要穿插进行,以免被激励者的心理产生“疲态”;对那些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虽然发的奖金并不一定很多,但相对他们的工资而言,这些不多的钱所占的比例还是较高的,因此,发放现金一定更有效。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