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多从教训中来。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是成本最低的方法,虽然更多的还要靠自己的总结和领悟。
回顾自己做为一名中层管理者所走过的路,深入思考了许多没有想过的问题。其实所有真理都是简单明了,却时常被人所忽略。本文所包含的真实想法,可能经验会少一点,教训和思考会多一些,希望能对所有有志于管理的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有所帮助。
一、英雄做不得。
年轻时是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英雄式人物的。经常盼望着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能让自己表现一下智谋、冷静、挽狂澜于既倒,甚至奇怪这种机会为什么总是不来。想成为英雄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夸大了自己的才干,扭曲了自我评价。盲目地认为:做为一个英雄,只要有了好的想法,就一定会有理想的结果,却忽略了选择正确的时机、采取正确的方式等更重要的方面。每当在实践中失败,不是去深刻地反省自己,而是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大叹“生不逢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辛弃疾的词,认为自己是一个抱负还未及施展就遭到打击的准英雄,只有念起“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样沉郁悲凉的句子,才能一解心中愁闷――现在想来是多么滑稽,写此文时也是不禁一笑。当一些忠厚长者善意地提醒,表面虽然不反驳,心里至多是“旁观者清而已”之类的评价。
屡屡碰壁之后,才逐渐现实了一点,首先考虑的是把事情踏踏实实做好,而不是能否表现英雄气概。现在才明白,正如法国文学家蒙田所言:“光荣走向我们,完全是偶然发生,完全依赖光荣本身的反复无常”。想做英雄的人,往往是悲剧性的收场,“出题未捷身先死”的结局不足为怪。要做点事业,就不要想做什么英雄。真正有所成就的人,是那些务实而深思熟虑的人,善于调动各种资源并谨慎前行的人。
二、捷径走不得。
从根本上讲,想走捷径还是自负作怪,再加上一点侥幸心理,觉得即使别人走不通自己也可以。正如《沉静领导》一书中所言:“人生如同战场,捷径即是雷区。”这又是一条付出很大代价才意识到的真理。如果不立足于踏实的努力和雄厚的实力,想靠走捷径成功是不可能的。即使真的侥幸成功,也是暂时的,很可能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
就人生而言,没有目标是不行的,但脱离实际情况,非要抗拒命运的安排尤其是对自己本来有利的安排去走捷径,受到惩罚的只能是自己。就具体问题而言,沉静型领导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他们“面对挑战时, 他们很少为得到而贸然行事,而是尽可能花时间研究。”这是基于对复杂性的清醒认识,而不是去苦思冥想什么高超的绝招或捷径。“将要做的事侵害成若干微小步骤,每次只走一步,并时时对了解到的东西反思并决定下一步。”这样看似缓慢的笨办法,却是保证成功的最有效方式。
三、小事轻不得。
曾经我也和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对事往往是两个极端态度:要么是觉得太难或太麻烦,做不了;要么是觉得太小或太简单,不屑做。关于前者,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再难的事也可一步步达到成功;关于后者,其实世上本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事,因为“大多数问题,无论最初看上去多么呆板简单,通常皆有不同层次的复杂性”。当一个看似完美宏大的计划,因为其中的某个细节功亏一篑,伤心、委屈甚至悲愤难平,却忘记了“小事并不好做,而且往往是见真章之处”。
当时还有一个倾向,意识到某些小事上有可能出现问题,却想当然地认为这不会发生而贸然向前。《沉静领导》一书中列举了应考虑后退的四种情况:(1)从咨询他人意见中找不出方向,即意见不能集中(2)无法用得法明了的语言概括问题(3)相互矛盾的直觉是警告信号(4)不断出问题的细节。以上情况我都经历过,在不以为然而造成全盘皆输的教训后,才真正承认管理中经常提到的墨菲法则:如果某事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管理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多从教训中来。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是成本最低的方法,虽然更多的还要靠自己的总结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