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弗里德里克·泰罗(F. Tylor)以来的近一个世纪,管理学说被认为主要是美国人的发明。几乎毫无例外[1],管理理论界与管理实践界的每一项有重大意义的进展都源自美国。因此,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几乎所有的每一部美国管理方面的著作都值得一读。而我们的管理者和学者们似乎也正在这么做着,但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者们在西方巨匠和国内名家的谆谆教诲下,却依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呢?总会有些公司的经理人员告诉我:“我没有读那么多的名著,管理水平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我花了很大力气学管理,可水平却提升不了多少,成效并不多大。你能告诉我,那些一流的管理者是怎么工作的吗?”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多年观察的直观结果是,对有效管理者的向往与对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忽视,使我们的管理者们始终处于一个困境之中。看完下面这个典故,我们或许会明白:“管理者困境”之所以出现,与这种浓厚的“剑客情结”可能分不开的。
据说近代日本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义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
当年,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道:“最少要10年”。柳生又问:“假如我加倍苦练呢?”宫本答道:“那就要20年。”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
柳生非常吃惊,问:“为什么?”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就必须永远留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都死盯着一流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
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苦加修行,终成一位一流剑客。
作为企业或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其实有时候就像柳生一样,时刻总想着如何努力接近“一流剑客”的目标(如成为一流企业、做出名牌、成为一流企业家等),却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如何提高能力,怎么能不是死路一条呢?真正的剑客是对“一流剑客”的招牌并不以为然,是因为他们领悟了“一流剑客”的真谛所在。所以,如果您想成为“一流的管理者”却并没有把握管理的真谛,怎能不会是“必死无疑”呢?当我们把目标颠倒为手段时,也就是我们为自己画地为牢之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困境”,大都是自我设置的,外人并没有施加太多的影响。
如果您整日盯着那些层出不穷的管理新理念,不管它是来自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不管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而忘了客观评估自身的能力和基础,那结局在您实施新新理念的一开始就已经产生了——必败无疑!如果您总盯着如何“追求卓越”、“基业长青”,而没有审视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那失败的结局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作为一名管理者,假定您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工作,这当然是一种可贵的爱业敬业的表现,但如果没有给自己的学习和自省留出时间,您只能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而不会有登高望远的气魄。很显然,前者是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即使您摸到了腿,摸到了头,但它终究是残缺不全的。换而言之,这是一种无效的方法,您需要在自省中悟出提升有效性的途径。只有这样,您才能够“登高望远”。
对于管理者而言,要拿出一些时间不断地反省自己,修正自己,这样才能尽快地接近目标。“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一个愿意严肃认真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人来说,了解自己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他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那就难免在生活和事业上做出不明智的决定,处处碰壁,以至于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认为了解自己就是管理成败的关键似乎有些武断。当然,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还要掌握一套技术,并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同时善于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广集人才。但是,自我鉴定是这一切的起点,可惜人们在选择前途并打算把所从事的工作干好时,却往往最容易忽略掉这一点。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认真地想一想每天的问题,如果单纯为了成功,或出于竞争心理而一味地埋头苦干,有时候会和你所需要达到的目标越来越远的。
当然,这个社会是个英才主导的社会。我们的企业组织需要“一流剑客”式的管理者,但我们并非单纯是为了成为“一流管理者”而刻意追求“一流”。否则,“困境”就在不远前等着您呢!
当然,人都是会变的。但是,外部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只有自己认识到“好了,我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时候,才能真正让自己发生改变。本书能做的恐怕也只是给管理者们一点信息,让他们意识到“好了,我要改变一下自己”而已。所以,我也要和您一道,首先从一个基本问题谈起了。在开始下一节之前,请您记住下面这一句话:
想成为一流的有效管理者,就要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
[1] 如果非要找出一些例外的话,那应当首推法国管理学家的亨利·法约尔,他1914出版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几乎影响了直到现在所有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而这些商学院主要培养的就是职业经理人和MBA。但象他这样的非美国籍管理学家实在不多。
注:本文摘自石军伟著作《管理有效性的七项修炼》,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