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无私地判断,均衡、长远的思维都是培养自己具备大格局,成为“大将之才”的基本条件,而这些观念必须从身为基层成员的时候,便开始练习、自我培养。当这些观念逐渐内化而成为习惯之后,对事物将会越看越清楚,逐渐强化认知力与洞察力,格局也随之逐步放大,渐具大将之风。
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当中若要不断地往更高的境界提升、突破,具备足以担当大任的条件,则必须要使自己培养成为一位“大将之才”,亦即格局要大。要有大格局、要成为“大将之才”,并非一蹴可及,必须从基层开始就要有正确的观念、思维,长久下来,才能具备充分的条件而足以成其“大”。
“大将之才”具有几项基本条件。首先,要能客观地看待所有事物,唯有客观,才能够做到无私。一个人在判断、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若把私人利益掺杂在其中的话,判断的方向势必会朝向其私人的利益偏斜,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来。所以,客观、无私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条件;主观、存有私心就会有所局限,格局便无法扩“大”。
其次,则是思考、判断事物时的平衡感。主管在作决策的时候,必须要能综观全局,全盘考虑各个牵涉到的层面,而非单点思考。平衡的思维代表不偏食、不偏废任何一个面向,而能够平衡地看待各种事物。看的面要广之外,还要看得远,如此一来,决策的质量才能提升。举个例子来说,公司福利政策的制订,必须全盘考虑所有员工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作最有效的分配与运用,以求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员工,并产生持续性的实质效果;而不是将所有资源全部投注在少数个人身上。要对众人付出“大爱”,而非对个人施以“妇人之仁”,其差别便在前者能够平衡地考虑,而后者是单点思考。
再就公司的经营来看,经营者必须均衡且长远地考虑员工、公司与股东三方面,不能偏厚任何一方。例如,不能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而给员工过低的薪资,但也不能为了满足员工高收入的期望而给予过高的薪资,虽然员工短期内很高兴,但是却让公司在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长久下来,可能无法持续经营下去,员工的工作都可能不保。同样地,股东投资一家公司自然希望有好的投资报酬率,但公司除了将获利分配给股东之外,如果也抽出一部份与员工利润分享,则员工将因此更努力投入工作,创造更好的绩效,相对使得公司的获利更佳,股东与员工均得到更大的利益。反过来说,公司也不能为了照顾员工而忽视股东的权益,否则,股东不愿意投资,公司资金筹募困难,营运发展便受到限制。因此,一个经营者要能够均衡、长远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高质量的决策来。
客观、无私地判断,均衡、长远的思维都是培养自己具备大格局,成为“大将之才”的基本条件,而这些观念必须从身为基层成员的时候,便开始练习、自我们培养。当这些观念逐渐内化而成为习惯之后,对事物将会越看越清楚,逐渐强化认知力与洞察力,格局也随之逐步放大,渐具大将之风。
然而,这样的观念与养成过程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不见得可以非常轻易地做到。例如,公司为了长远发展的考虑而扩大投资规模,但是员工的短期福利势必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员工的抱怨、疑虑,甚至因心情不佳而士气低落。面对这种情形,如果碍于眼前一时的影响而退缩,则长远考虑下的目标便无法达成。所以,主管要有为了坚持长远正确的目标,而承受眼前困难的毅力,并且耐心、妥善地处理,而非退缩。又例如,要做到无私,很可能使自己眼前的个人利益看似产生某种“损失”。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放弃眼前一时的小利,却往往能够在往后得到更大的回报。
因此,要培养自己成为“大将之才”,必须要面对问题,不畏困难的存在,进而苦思解决问题的方案。也由于问题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全面解决,每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只是减少一部份阻碍,因此,面对问题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忍受解决问题时的艰困,持之以恒地克服一关又一关的挑战。能够如此,不仅能够真正把问题解决,更能在此过程中练就一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毅力。要培养出大的格局,必须要有去克服、去执行的积极态度,而不是消极地逃避,或是便宜行事、得过且过。
除了具备正确的观念与态度之外,还必须提升思考事情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用于思考的时间必须不断加长。思考是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行为,思考时间加长并非要特地规划一个时段来进行思考,真正的重点在于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够随时随地思考,走路、搭车、排队……等,以及所有的零碎时间都可以思考。体认到思考的重要性,并且养成思考的习惯,思考的时间自然可以不断加长。
另一方面,则是要培养阅读的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使知识的吸收能不断持续,除了从工作的执行本身累积经验与知识之外,透过阅读而增加知识来源的管道,加上正确的阅读方法,将使得知识的吸收更有效率。
掌握上述要点,复以持之以恒地不断自我淬炼,则成为“大将之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