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事业一帆风顺之时,企业家越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光芒是否太耀眼了?我与员工,甚至当初一起创业的兄弟们是否渐行渐远了?
我经常参加一些EMBA学员组织的活动,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群年龄在40上下,领导着数百、数千乃至上万员工的企业老总们,竟然天真、烂漫得有些像小孩子。有家企业的董事长曾经跟我交流过这一问题,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平日里,在几千位员工面前习惯板着脸,总需要有一个宣泄的出口吧!”这大概代表着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心声吧。
另觅“圈子”
对于企业家而言,一方面要承受来自市场及其他外部公众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要理顺企业的内部管理,压力之大,自不待言。
面对企业的各种外部挑战,企业家的根本任务在于创新,同时,需要具备与各种创新密切相关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创新不光要求企业家具有敏锐的思维和犀利的决断,而且要求企业家把握针对竞争对手的权谋以及与相关利益者谈判的底线,而这其中很多东西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这既有“担心泄密”的思考,又有“打擦边球”的无奈。
毫无疑问,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是绝对的“内部人”,应该是企业家交流的对象,但创新的机会常常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其他高层管理者往往可能站在创新的反面,此时对于企业“一把手”而言,下决心的过程尤为痛苦。这是为什么不少企业老总宁愿从外部找咨询专家出谋划策,而不愿在内部成立项目可行性分析小组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家人亲友也是企业家很好的沟通对象,但他们并非业内人士,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就企业内部管理而言,保持权力的距离感是不少老总强化自己权威的重要手段。在他们看来,与员工保持足够大的距离,让员工觉得自己“神龙见首不见尾”,有助于确立自己的威信。
因此,企业家的孤独感也就很好理解了。不少企业老总自己也感叹道:“做企业的时间长了,或多或少总会变得孤僻。”而融入企业之外的某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可以自由地交流,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显得意义非凡了。高尔夫球、钓鱼、自驾游、艺术品收藏等构成这类“圈子”的基础,在商界中,一些成功的销售人员就是利用企业老总们对这种“圈子”的归属感拿下某个大的订单,从而开辟出一个大客户。
如果说上述“圈子”还只是企业家们“心灵的鸡汤”,EMBA同学圈则还能在“心灵的鸡汤”之外给予他们更多的关于生意决策、管理心得的交流机会。由于同学之间的地位更为平等,感情较为纯粹,可以更加自由地分享经营管理感悟,更容易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为某项决策出主意。如此说来,EMBA教育不仅是一个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对知识折旧加速、打造系统管理框架、构筑未来发展战略联盟的平台,而且是一个企业高层管理者摆脱孤独感、获得更多感情和归属需要的“大家庭”。
上德若谷
“上德若谷”,《道德经》里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尚的品德却好像什么也没有。猛一听来,这句话还颇让人费解。但正如人们经常所说的:人不能太聪明了,总有机关算尽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只要你能给人以平和、踏实、可信的形象,无论是搞经营还是做管理,相信都会有很大的斩获。
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持权力的距离感是高层管理者树立权威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却有着更多“玩弄权术”的味道,上不了“道”的台面。就领导权力的来源而言,除了正式职位所赋予的法定权力以及与其相伴的奖励权和惩罚权之外,领导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非职位权力。故弄玄虚地搞出一些“神秘主义”的气氛,固然可以一定程度地放大职位权力,但却难以发挥各种非职位权力“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对于企业老总而言,需要有宽大的胸怀,有较高的境界,强化各种非职位权力,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因此,企业家之所以感到孤独,在很大程度上是其管理风格使然,他们过于依赖乃至放大职位权力,而忽视非职位权力;过于看重权力中“术”的层面,而没有达到“道”的境界。这样看来,企业家摆脱孤独感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修养过程。
和光同尘
很有意思的是,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企业家的孤独感可能尤为严重。特别是在企业增长速度惊人,或是企业成为行业中龙头老大的情况下,企业家很容易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这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经由企业中“神秘主义”气息的渲染,企业老总就有可能完成由“人”到“神”的蜕变过程。而一旦升格为“神”,老总们只能慢慢地品位“独步云霄”的孤独了。
如果别人把自己当“神”也就罢了,一旦企业老总自己都把自己当“神”时,企业就已经运行到了一座行将爆发的“休眠火山”之上,一旦某种诱因发生,企业就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这正是许多明星企业“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
古语说得好:“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在极度的顺境之下,能够保持一份警醒是难能可贵的。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经发过这样一番感慨:“我发现在别人的心目中,有一个叫戴高乐的人,这个人实际上是我以外的人……一个比夏尔。戴高乐真人高大的人物。我知道必须考虑这个人。考虑这个戴高乐将军,我简直成了他的俘虏”。
但真正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特别是当企业的实力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过早地锋芒毕露往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此时,也许我们能从《道德经》所倡导的“和其光,同其尘”思想中找到答案,稍稍遮掩一下自己的光芒,与尘俗混同在一起。
刀锋太尖利了很容易折断,脚跟离地太远了根基就会不牢靠。有些企业家之所以感到孤独,是因为他们太把自己当人物,不愿也不懈与别人为伍;或者是他们光芒太盛,别人不敢也不愿与他们为伍。这样看来,“和光同尘”确实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境界,基于此,企业家能够成就一个真实的自我,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性情中人”。
所以,越是在事业一帆风顺之时,企业家越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光芒是否太耀眼了?我与员工,甚至当初一起创业的兄弟们是否渐行渐远了?放下矜持,走出宽敞豪华的办公室,主动与员工打成一片,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不会使企业家的威信减少,只要他修养到位,只能使他的威信不断提升,而孤独感也不复存在。事实上,企业家“和光同尘”的处事风格,不光适用于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处理与竞争对手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