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
慎到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道家人物,这是他论“忠"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任何一个时代,并不希望出一两个特别的忠臣,忠孝过分了就是毛病。他说,忠臣并不足以救乱世,后世的历史不止一次证明了这点,岳飞、文天祥都没能挽救没落的朝代。在汉唐宋明开国的辉煌时期,都没有出过有名的忠臣,原因在于,一个健康和谐的朝代,有好的领导人,好的同僚,他们就不过是一个贤臣。所以老子也说过,国家混乱才有忠臣。
积小忠而成大奸
我从跨国企业到本土企业工作,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对“忠"这个字的理解,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跨国企业,很少提到“忠"这个字,但是会讲到“忠于职守";但是在本土企业,“忠"却经常被提及,“忠于公司"或者干脆就说“忠于老板"。
忠于公司或忠于老板,这原本是没有错的,但关键在于,不少企业家把“忠诚"片面理解成了有血缘关系和朋友关系或者是跟在自己身边很多年的人,并且想当然地认为,有这样关系的人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忠臣。
然而我们看下中国的历史,朝代的祸乱大多出自外戚和宦官(宦官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了吧?他们本身已被阉割,也不可能对皇帝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汉代的祸乱出自宦官,并且中间新朝的王莽也是外戚。明代的魏忠贤,对明的覆灭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也是宦官。
及至满清,外戚和宦官之乱基本已被制住――这也是满清吸取前代教训的结果――但是近臣的祸害却又起来了。乾隆朝的和珅,是个通过现今电视剧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历史上,他全然不似王纲所演的那样肥头大耳,而是一个仪表堂堂、知识渊博的干练之臣。和珅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并且从历史书籍的研究中,我们也的确相信和珅是非常忠于乾隆的,除了后来他的贪污腐败。
但是和珅的贪污腐败,也正是乾隆皇帝对和珅的“忠诚"的肯定所造成的。真正的大奸之人,不会在一开始就表露出来,他们一开始甚至比一般人还要更忠诚,但是积小忠不一定会成大忠,和珅们的例子,就是积小忠为大奸的典型。
我们经常在一些民营企业看到这样一些人:老板的亲戚、老板的朋友或者是从创业之初跟在老板身边的人。他们仗着老板对他们的信任,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欺上瞒下,其实人人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奸臣,但是唯独老板还是把他们当作可以信赖的人。老板的“当作"是始于创业之初他们的小忠,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像和珅一样,积小忠成了大奸,到了企业大发展之时,不仅没有做他们的忠臣,反而成了大奸之徒。
企业需要警惕“忠臣"
根据清朝的实录,雍正皇帝有一个宠爱的戏子,有一天这个戏子问雍正皇帝,扬州的巡抚是谁?雍正皇帝勃然大怒,“你怎么问这个问题!"于是就把这个戏子拉出去杀了。乍一看,雍正皇帝似乎手段过于毒辣,事实上这个问题却很大。一个平常玩玩的戏子,居然问到地方的长官是谁,显然是有人在暗中托了什么事。雍正皇帝的手段固然过于严厉,但是看看历史上这些关于宦官为害的可怕事情,就非得这样不可。
当一个企业家渴望获得员工忠诚的时候,他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己是不是“明君"?虽然大多数的老板对此深信不疑,但是在基层员工心目中这个比例却要少许多,而“群众的眼睛始终是雪亮的"。
第二个问题:自己对“忠臣"的理解是不是片面?忠臣究竟是那些让自己的领导与管理感到最舒服的人呢,还是那些真正能为企业创造绩效的人?
第三个问题:这些所谓的“忠臣"究竟是抱着企业的大树好乘凉呢,还是真的忠于企业,忠于职守?
前面讲过,和珅曾是乾隆皇帝感到最舒服因此也最为信赖的人,但是他却贪污了比朝廷国库更多的银子。企业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你有没有算过隐性的损失?你所最亲近的秘书、司机等等,往往是你觉得最忠心,最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一旦这些“宦官"、“內臣"当政,恐怕你也会犯乾隆皇帝的错误。不久前听到一位朋友向我抱怨他们公司的权臣当道,某“市场总监"专注于拉帮结派,把市场费用全部当作好处给了“帮"內兄弟,并且对打击异己分子不惜余力。但是老板却非常信任他,原因在于他曾忠心耿耿地替老板做了多年的车夫,对老板的生活起居也无一不细心打点。但是作为一位市场总监,他却始终无所作为,并且在市场大机会来临之时,光等着老板发话,自己却无一点主意。这种和珅式的忠臣,在企业并非少数,他们无疑会让员工觉得“奸臣当道",让老板最后感叹“有苦衷",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一位好的老板,他用的必是贤臣而不是忠臣;一位好的老板,他必是时刻会提防企业内是否会形成“外戚"或是“宦官"当政。
在法制社会和自由市场经济之初,职业化制度尚未完全成熟,老板对人才的考验与对忠诚的要求,是合理和可以接受的。但是,对“忠诚"和“忠臣"的理解,却需要深思熟虑,你不能静止去看待这件事。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包括企业家和经理人之间,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信任与忠诚,都是相互的,刘备三顾茅庐,才换得高傲的诸葛亮出山,并忠心耿耿地帮助他确立三足鼎立的蜀汉天下。正如曹操所感慨的那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