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市场高就业率和压力并存

80酷酷网    80kuku.com

  

  “目前看来,硕士生是我们学校最好的就业群体,也是很多学校就业的主体。因为很多用人单位觉得,本科生学历欠缺了一些,博士生又太专业了。”

  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杜嘉告诉记者,平均来说,2001年清华大学一个研究生有13个职位可以挑选,近两年就业压力逐渐增加,一个研究生也可以有七八个职位可供选择。

  他说,从数据上看,虽然就业形势仍然不错,但同样可以感觉到,在研究生就业率高的同时,就业压力慢慢出现了。“其他高校肯定也是这样,这种压力不是找不到工作的压力,而是一种紧迫感。”

  研究生就业存在压力在所难免

  北京科技大学最近刚刚在研究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有1500名学生参加。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俊燕老师介绍说,调查结果显示,75%的研究生认为就业前景会比较好。同时,研究生选择单位时的期望值仍居高不下。

  张俊燕说,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大部分研究生还是愿意到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去,而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从地域来看,大部分研究生都愿意到大城市就业,80%以上的人选择了北京、上海和广州。“期望值过高,有时候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另外,50%的研究生觉得就业有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他们不知道就业形势究竟是什么样的,对于很多信息和细节不能掌握。

  研究生高就业率的背后,就业压力依然触手可及。张俊燕表示,为了把研究生就业工作做得更好,学校即将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解决这些问题,更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杜嘉也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提供的职位虽然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研究生规模扩大,大批研究生需要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改变过去的供求状况,研究生就业存在压力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是研究生的期望值和用人单位给予的报酬出现了一定的差距。杜嘉说,现在很多研究生觉得薪酬不高就是自己价值的贬值,不愿意到薪水不高的岗位工作。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研究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也就大了,所以就可能降低薪酬。研究生应理性看待目前的就业现实,就业过程中不应该太注重薪酬,而应该看就业后发展的机会如何。

  “研究生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杜嘉强调。

  调查显示,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发育尚不健全

  对于研究生就业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的王宁西老师曾专门进行了调查分析。她说,我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是,我国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

  首先,市场供求不平衡是研究生就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王宁西解释说,研究生就业市场是高层次人才市场。这一市场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研究生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受招生规模和培养条件的限制,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少,就业市场依然存在总量供不应求的态势和供求不平衡的现象。

  “不平衡也有具体情况,”她说,有不同专业间的需求不平衡———计算机应用、金融、通信等应用专业和热门专业社会需求较大,而一些传统专业和带有明显行业特色的专业需求相对不足;

  有地区需求的不平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需求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研究生的补充、储备意识不够强烈;

  有个人择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由于受研究生择业期望值偏高、择业目标短期化和择业趋向功利化的影响,多数研究生择业集中在热门专业和大城市一些待遇优厚的行业,从而导致局部供过于求,使一些研究生从事本专科生都能从事的工作,甚至一些研究生从事着与所学专业不相干的工作,出现了高才低就和人才高消费现象。而一些地处边远地区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又得不到高层次人才。这种就业市场的供求不平衡,势必造成教育成果的贬值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其次,工资机制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上工资机制还不健全,有关部门对研究生的工资有一定的规定,不能随市场供求关系上下波动,特别是就业服务范围内的三高单位要执行国家的工资标准。

  同时,毕业研究生高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工资期望过高,致使效益不好、经济落后的用人单位难以得到毕业研究生,而经济条件好的用人单位又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此外,尽管国家规定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工资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别不大,因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因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而产生的工资差别才是最主要的。这种研究生工资的非市场定价也反映出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第三,市场行为不规范。由于研究生就业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一是研究生自身的不规范行为。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有的研究生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信用观念淡薄,或走后门拉关系。二是用人单位的不规范行为。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研究生时不能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择优录用,有的用人单位虚夸和放大单位规模、效益、条件。三是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一些中介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人才交流会以营利为目的,发布虚假公告,对招聘单位审查不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市场信息不充分。市场供需信息是研究生就业市场的基本信息。充分的信息不仅能够使用人单位招到急需的人才,帮助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信息尚不充分,既缺乏全面反映全国毕业研究生的资源及就业意向、各高校专业特点及服务方向的供方信息,也缺乏全面的用人单位的需方信息。由于就业市场缺乏需求信息的快速收集、公布和传递,不仅造成研究生择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降低了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效益,而且增加了毕业研究生寻找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就业市场的交易成本。

  研究生人才培养应有前瞻性

  如何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呢?王宁西老师建议,第一,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培育就业市场主体。

  一方面要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真正扩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要在用人单位内部形成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用人机制,消除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的制度障碍,给予就业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建立以高校为主导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要加强研究生需求预测,从源头上杜绝人才培养的盲目性。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人才培养应该具有前瞻性。国家、地方和高等院校,应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几年社会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优化专业学科建设。同时,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投入,运用财政手段提高毕业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的差别,增大对毕业生的吸引力。

  第三,通过各种形式,富有实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研究生构建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念,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克服择业功利化和择业目标短期化的倾向。

  第四,加强就业市场管理和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健全研究生就业市场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明确毕业研究生、用人单位和高校的责任和权利,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此外,加强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通过对研究生的就业政策和择业道德指导,引导毕业研究生在国家就业政策允许范围内选择职业,避免择业过程中因不规范行为产生的纠纷和矛盾。

  第五,建立毕业研究生就业信息网,解决市场信息不充分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尽快建立研究生就业的无形市场———毕业研究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研究生、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