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正在评估是否引入DBA(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这是第六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上传出的消息。如果最后全国MBA指导委员会同意引进这个学位,明年中国将有9所高校掀起一场DBA风暴。这个学位被国内院校看作是MBA的晋升方向。
高端的商业教育正在变成一个疯狂而混乱的狂欢之地。
作为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读过MBA、EMBA的人们,他们真的需要DBA学位吗?国内有多少家商学院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承担DBA教育的责任?我们的商业教育,究竟是为了制造一个等级完善的学位体系,还是要培养能够把握时代脉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家?
一个充满争议的学位
“在一定范围内导入,有利于培养对战略问题、企业管理有更深入认识的人,也有利于MBA市场的发展,因为有了向上延伸的空间。”这是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李维安对DBA的个人观点,“导入一种学位制,首先看有没有需求。经过我们的初步调查,读过MBA、EMBA的学生很多有这个需求。”
目前国内将DBA定义为“应用性管理学博士”。根据世界上对博士学位的统一认识,博士是指作基础性、长远性研究,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这是一个最前沿的学术学位,与管理要求的实践性从本质上而言互相矛盾。商学院仅仅是“企业家的摇篮”,不是“企业家的诞生地”。
现在也不是一个讨论DBA的好时候。因为历时15年的MBA和历时5年的EMBA正在经受各个利益方的拷问。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MBA已经被弄得不值钱了。选在这种时候引入DBA,不能不让人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引进一个更高的学位,便可以像当初引进MBA时一样,重新开发一个高利润的市场。事实上,同济大学已经与法国合作,在进行DBA教育了。
西安交大的杨建君提供了三个不同意引进BDA的理由。
第一,在国外管理领域,DBA不是主流,没有科研的推动,模式也不成熟。
第二,DBA地位怎么定?MBA想要继续学习,主要有两种目的。一种想做学问,那么读个PHD就可以;一种想解决问题,但是现在MBA学的东西只有不到20%-30%能够学以致用。如果这样,往上能学到什么东西?
第三,中国缺乏优秀的DBA导师,甚至MBA导师也还不太过关。
师资匮乏
目前国内大多数体制内的大学所创办的MBA项目,大部分老师来自本校管理学院、数学系、经济系等相关专业的教授。而现在,也有很多师资来自MBA毕业生,这就使MBA教育出现一种“内生现象”。
“在芝加哥商学院,我们80%以上的教授都不是从商学院里培养出来的,主要是来自MIT经济系的毕业生。”芝加哥商学院教授刁锦寰说。
没有雄厚的师资基础,没有学术上的创新精神,一个学科就容易失去安身立命之地。
2002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始了IPHD项目。该项目负责人徐淑英教授说:“当时办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国内商学院的师资问题。”她认为,现在商学院大部分老师都是国内培养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上落后于国际水平。
该项目每年在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以及战略管理等三个方向招收学生10人。每年从国外邀请七八位教授到国内进行为期半个月到5星期的授课,教授国际上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各个系本身的20多位老师也都是“海龟派”。
IPHD第一批3名学生将在2007年到2008年间毕业,这也是第一批国内培养的商学院的“正规军”教授。
“首先要弄清楚DBA、EMBA、MBA的差别。”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副主任陈静宇说。否则,盲目引进DBA,没有严格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只会使这个学位成为又一个淘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