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收入该不该与考试成绩挂钩?

80酷酷网    80kuku.com

  

  记者在山东一些中小学校采访时发现,教师们普遍感到很累。譬如,胶东一所中学从高一开始,师生便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节假日,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9点半上完自习,每周只有周日半天休息。如此年复一年,教师的身体负荷已近极限,但更让他们感到难以承受的是,学校对其业绩进行的量化考核,使他们时时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记者调查得知,将教师的评优晋级、资金发放与学生考试成绩挂钩,已经作为“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在相当多的中小学校普遍实行。衡量毕业班教师业绩的标准,是看中考、高考上线率,升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人数;对其他教师的评价依据,则是班级的排列名次,所教学科在一个地区的考试成绩排名。

  单纯地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师的优劣、决定教师的收入,弊端不少。诚然,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但是,我们的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其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学生是受教育对象,教师的教育成果如何,应当体现在他们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方面,智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是也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标准;同时,教育的成效需要一定时间才会显现,因此,单凭一次考试分数对教师作出或优或劣的评判是很不科学的。

  学生卷子上的分数该和老师的钱包挂钩吗?

  研究机构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原因并不在于教师工作之苦,而是现行评价机制带来的巨大压力。一旦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在评比、排队中落后,教师不但要受到批评,而且会影响到自己的经济收入和职称职务晋升,甚至要被“末位淘汰”。

  这种无形的巨大压力,使不少教师寝食不安。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把自己所受到的重压无限放大,转嫁到学生身上。其必然后果,一是大搞“疲劳战术”,通过盲目延长学习时间,提高考试成绩;二是大搞“题海战术”,提高应试技巧;三是导致对“差生”的歧视,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不影响本校、本班的排列名次,居然不让“差生”参加考试,个别教师甚至配合学生舞弊。

  把教师收入和学生考试成绩简单挂钩的奖惩办法,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其背后隐藏的是功利教育思想。这样的制度设计,把教育目标简化成了一张考试成绩单,很容易迫使教师丢掉令人尊敬的职业精神,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这种不合理的评价制度一天不改,教师的压力就一天也得不到缓解,学生的负担就会继续沉重下去,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