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期”,他们在做什么?
——对海南高校准毕业族生活状态的调查
每年的3月至7月,对即将毕业的高校学子来说是一段特殊的日子:一方面除了毕业论文外,大多已经没课,紧张了4年终于可以暂时
放松一下;另一方面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又让他们凭添了一分紧张和迷茫。这段时间因此也被人称为高校毕业生的“断奶期”———
每年的3月至7月,对即将毕业的高校学子来说是一段特殊的日子:一方面除了毕业论文外,大多已经没课,紧张了4年终于可以暂时放松一下;另一方面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又让他们凭添了一分紧张和迷茫。这段时间因此也被人称为高校毕业生的“断奶期”。
这又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呢?记者为此在海南高校中进行了采访。
无意识一族:我们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
“白天你睡觉,我做什么都要轻手轻脚,晚上我忙了一天回到宿舍,你又起来上网,吵得我睡不好觉!”凌晨3点多,海南大学9号宿舍楼的小张忍无可忍,大学4年里第一次冲着同宿舍的好友发起了脾气。
小张说,同宿舍的好朋友小李这学期以来就过着白天睡觉、晚上上网看电影或玩游戏的生活,一般要到早晨七八点才睡,与自己的作息时间正好相反。在高校即将毕业的学子中,像小李一样无所事事的人还有不少。
日前,已是凌晨两点多,记者深夜走访海南大学时发现,不少宿舍都还亮着灯。该校5号公寓楼一位辽宁籍同学说:“晚上比较凉快,又比较安静,网速也比较快,是上网的最佳时间,这个学期我基本上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正好和别的同学差12个小时。”
随后,记者采访了当地一位教育界人士。
他表示,目前高校毕业生中整天无所事事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普遍被称为“无意识一族”:有的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有的已经让父母给安排好毕业后的“出路”,有的甚至对就业压力视而不见,我行我素。晚睡、晚起,除了上网就是睡觉,头脑处于一种无意识的麻木状态。
对此,海南大学原校长尹双增表示,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对毕业生进行引导,同时营造一种适合毕业生的“毕业文化”来填补他们暂时空白的生活。他特别建议,高校应该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实习一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小张告诉记者,和天天晨昏颠倒的小李不同,进入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后,学国际贸易的她一直在一家农产品贸易公司实习,平时多在宿舍和图书馆看书学习,连走路都戴着耳机练习第二外语———法语听力。
“没办法,现在的用人单位看到本科文凭根本不屑一顾,更何况我们又不是名牌大学。惟一关心的是我们有没有工作经验,能不能马上投入工作。所以我们到了大四,课可以不上,实习却要越早越好。”小张说:“不过这对我来说也是好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与“无意识一族”的“闲”相对的,就是像小张一样未毕业就到单位实习的“忙”,他们希望熟悉环境为以后做准备。除了实习以外,他们通常会利用毕业前这段时间来给自己“充电”,看看以前想看但没时间看的书,找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资料学习,或参加各种活动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海南大学学生处一位老师介绍,这样的生活态度更符合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他说,通过锻炼,毕业生可以较快“蹚过学校和职场之间的河”。
但这位老师也表示,他们也给学校带来了一些麻烦,随着希望“提前成为社会人”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走出校外实习的时间段在不断提前。
“练爱”一族:搭上校园恋爱末班车
“看见别人成双成对,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学四年都没有谈过恋爱,那可是相当的遗憾了。”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小谢对记者说。他说,本以为面临着毕业,情侣们“劳燕分飞”的日期临近,学校里的情侣会越来越少。可是进入大四第2个学期以后,却发现校园里谈恋爱的学生多了起来,有不少毕业生希望趁毕业前谈一次恋爱。
小谢大学4年一直是单身,虽然有喜欢的女同学,但是一直没有勇气表白。同宿舍的同学劝他:“大学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爱情自然不可或缺,找一个女朋友证实自己的魅力,不让大学留有遗憾,是必须完成的大事!”
于是,他很快便找了一个女朋友,对方的想法基本和他相似,也是为了不留有遗憾,于是就一起搭上校园恋爱“末班车”。
“如此仓促的感情能长久么?”面对记者的疑问,很多学生认为对此现象可以理解,但也认为不太理性。他们表示,如果仅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而谈恋爱,这样的仓促恋爱是很不成熟,也很不理智的,对双方来说都不太负责,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而心理学专家则对记者强调,像这种为了恋爱而恋爱的行为,是把恋爱变成了“练爱”。事实上,对待感情的事情不能这么轻率。谈恋爱是需要花时间和感情去投入的,为了追求一时虚荣而谈恋爱,不光会严重地伤害对方,对自己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更可能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考研一族:将痛苦的求职“缓期执行”
“去年下半年我的同学就有人出去找工作了,但是情况很不理想,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我干脆把心一横,不找工作了,考研!”在回答记者为什么选择考研的问题时,海南大学理工学院的大4毕业生小杨颇有“壮士断腕”的豪迈。
此时的小杨已经顺利通过了湖南大学某专业研究生的初试。他告诉记者,像他一样并非完全为了提高自己,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回避扑面而来的就业压力,才选择了考研的毕业生并不在少数。
在采访中,小杨给记者详细介绍了大四“考研一族”的具体情况,一类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和我一样,不少‘考研一族’都是湖北、山东、河北等教育大省出来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没有深厚的经济支持,没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成绩单上的门门优秀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就是所擅长的,所以在千万人过独木桥的就业过程中,考研是我杀出一条血路的唯一选择。”
“还有一类学生是想通过考研,回避本科毕业生现在供大与求的求职现状,或者因为自己的专业并不理想,根据职业供求形势,推断两年以后的就业前景,通过考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做一些修正。”
针对这两种类型的“考研一族”,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有关专家。这位专家表示,第一种学生体现了应试教育几十年来留下的恶果,一些学生自身能力不强,因为“十年寒窗”苦读书、读死书的惯性,无法转变观念,只好选择熟悉的继续苦读———考研。而第二种学生反映了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由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需求所造成的,也来源于一种结构性失衡。
这位专家因此建议,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就要争取分析四年之后的就业形势。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只能寄希望于考研这个机会,调整自己的专业了。(记者 赖志凯 实习生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