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近3成离校前还未找到工作
今年,在广东就业的大学生超过历史性的30万。根据记者从广州市人事局、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取得数据显示,在今年3万多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中,离校前处于未就业状况的学生数目为8600人,占学生总数的近三成。迄今为止,登记未就业的应届大学生达到4730人。
根据政策,这些孩子都有望享受政府提供的就业资助,和民政部门即将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然而,天之骄子怎会落得如此田地?
应届生谢乐
薪水要求降到1500 四个月还是找不到工
天河棠下成排成列的出租屋内,广州某知名高校中文系2006届毕业生谢乐蜗居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内。今年6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她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目前,她已经在网上投了100多份简历,赶了近10场招聘会,可简历命中率不到一成,薪水从预期的2500元降到1500元。
“再低我根本就不能在广州待下去。”说时,这个来自潮州的女孩一脸茫然了。
第一次尝试:音响杂志
工作两个多月
只拿到700稿费
“本来想着自己学了4年中文也该有用武之地了,可是他们对文字的要求并不高,对音乐的素养却很注重。但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那些动辄上百万元的音响啊。”
谢乐也曾满怀希望地努力过,满以为能在一家杂志社做下去,可是没想到被“黑”了。今年4月,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了一家音响杂志社当编辑。谢乐说,她在学校4年根本没有积淀这方面的知识,而且心里面鄙视这种有钱人的玩意儿,不由自主地产生抵触心理。
然而,为了生存,她还是勤勤勉勉地去做:翻看音响工具书籍、做音响测评、学音响的专业英语……苦练两个月已经逐渐上手,准备向领导提出转正申请。可正在此时,领导一句“实在不知道把你放在哪里。”让她彻底懵了。随后,谢乐自动辞职了。杂志社说:“我们只当你是实习生,没有见习工资。”据理力争之下,她也只拿到700元稿费。
第二次尝试:香港某报
以为去做记者
谁知要拉广告
“这个……平时接触得不多……”谢乐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7月16日,香港某报社广州记者站让谢乐去面试,于是回了潮州老家休整的她匆匆赶回广州。面试就在报社一间办公室里面进行。记者记录了面试过程。
“谢乐!”助理从面试室里出来,对着外面喊——终于轮到她了。
“先自我介绍一下吧。”谢乐对此再熟悉不过,那几句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你是来应聘记者的吧?”考官问。
“是的,我曾在多家媒体实习,积淀了较好的新闻素养。这是我实习时发表的文章,您看看。”谢乐指了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文章。
“嗯?是吗?”考官没正眼瞧她的文章就甩下一句:“刚才许多来应聘的记者都是名校的。你会拉广告吗?”
谢乐不会。
“我们需要这方面的人多一点。你不够1米6吧?我们要求应聘女生身高是1米6以上的。”考官突然说了一句。
“嗯。”谢乐嘀咕着:简历上也写了我的身高,你知道不够格干吗还让我来面试?
末了,考官说,你很不错,经验丰富,很有做记者的潜质。可要是你能拉广告就好了,先回去等我们通知吧。
“那就等于没戏了。”谢乐对记者说。“通常最后他夸你是给你台阶下,其实已经不要你了。要是肯试用的话绝不会夸你的,免得让你骄傲。”
第三次尝试:广告公司
工资仅1200元
而且啥都不包
谢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租房子平摊500块,吃饭300块,还有200交通和手机费用,杂七杂八的还没有算进去……她无奈地回绝了。
三天后,谢乐接到一家广告公司面试通知——这回是广告文字编辑,总算有点对口。“谢乐整个晚上没离开过电脑半步,一直在搜索该公司的资料.“了解多一点心里好有个底。”随后,她又频频打电话给朋友:“这间公司声誉怎样啊?我大概要价多少才合适呢?”得到的答案是:在业内声誉还比较好,要价2000左右应该没问题。
面试开始了,以往通常是一个一个轮流来,可这回却让她们同时进去。公司的问题是:“身边的亲人是怎样评价你的?”“你对时尚了解多少?”“你对广告了解多少?”“你认为中国的社会分层是怎样的呢?”,等等。她自认为每次都回答得简练且切中要害:“对手似乎回答得不够我好。”
下午,公司交给两人一个挑战:三个小时之内把某牌子钢笔的一个系列18个不同产品的广告文案撰写出来。谢乐暗暗窃喜:“这不是正好吗?我的优点就是高效率!”结果,她写完的时候对方才完成一半。她感觉自己离成功不远了。
7月24日,公司人事部打电话来说让谢乐上班:“试用期1000元,转正后1200元,没有保险、没有提成、没有公积金,什么都不包……
对话 杂家找工更易
谢乐是千千万万找工应届生的一个典型。对于至今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她已有了一番体会。
信息时报:你觉得为什么毕业后迟迟找不到工作呢?
谢乐:就我来说,能力特长和职务需求不对称是主要原因。像之前的音响杂志社,本来是当文字编辑,可它却要懂音响的人,我根本做不来。现在的公司不仅要专家,更需要杂家,出来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贫乏。
信息时报:你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谢:找工作的网撒得不够大。我是读中文的,就业面本来很广,不过因为自己的兴趣在新闻,所以只把眼光盯在媒体,其他像文秘、教师的基本没有留意过。我爸说我是高不成低不就,做记者吧,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当老师基本需要关系,做秘书吧,自己又不甘心,结果到现在是两手空空。
信息时报:你怎么看待当前应届生的就业形势?
谢:毕业生太多,不少行业都饱和了,供大于求。像我们文科生,专业不够专,很容易被人取代,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现在虽说是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就业,可是很多人“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京深沪粤才是大家蜂拥的地方。
信息时报:今年出台了大学生低保?你怎么看待大学生拿救济的?
谢:说实话,我心里面压根就瞧不起大学生领低保:难道十多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啥都没有,伸手等政府救济么?再不行找找兼职总可以吧?
往届生张希
工作不但要“有” 而且必须要“好”
像张希这样的“往届生”,目标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好”工作。然而,他们的加入无疑加剧了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
张希是土生土长的广州男孩,大学毕业已有两个年头,可他始终没能因为地缘优势占一个好席位。此前,他蹲在工地做监工、在私人作坊搞动画、在网络公司做维护……但还是频频跳槽。
第一次尝试:工地
吃不饱睡不好
一个半月辞职
“停水停电、材料不够、烧保险丝……屁大的事儿都来找你,没半会是闲的。而最惨的是半夜三更都得被叫起来。”
2004年7月,学土木工程的张希立刻投入工地当中。他的工作是监工,就是对工人们完成的任务进行验收。每天,他头顶炙热的太阳,脚踏蒸腾的地面。“整个脸都快被烤裂了”。开工的时间没有固定,24小时他都得蹲在工地候命。夜不能寐是最痛苦的。而且,在工地呆的时间里头,足有半个多月是凌晨两点开工,四点才收工,“弄完之后回到宿舍,一头栽在床上就倒下了……第二天,眼睛布满血丝,自己照照镜子都觉得可怕。”
不但睡不好,一个大男人吃不饱简直是活受罪。老板每餐补贴5元,每顿都是清一色的零星几片猪肉、青菜和饭。除了食宿,张希还天天提心吊胆怕出事,那天,“啪”的一声,重物从高处落下,正好击中他旁边的工人,好好的脚顿时一片血肉模糊。张希记忆犹新:“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
一个半月后,基坑支护的工程总算完了,张希拿到工资:“一个半月弄得半死不活的就只1000元?”第二天,他向老板辞职。
第二次尝试:网络公司
自感没有前途
而且怀才不遇
“本来想学学网络知识,可根本没人带。没涨工资,没有福利,没有前途,熟人介绍的连合同也没有……”
回来后,张希对“土木工程”不禁厌恶起来,“专业不对口”成了他的心病。自己还是喜欢计算机和网络管理,可惜就是没有读上这个专业。
现在都说,托关系找工作的大学生占了4成,张希原来一向鄙视找关系,总是想着凭自己实力闯一条血路。可是回家后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吃饭送礼,熟人给他介绍了一家私人开的网络资讯公司,月薪1500元。张希盘算着:工资还可以,说不定做个半年还可以加薪水,况且跟别人学习一下网络技术也未尝不可,便欣然上班去。这一留就是一年,一年里他就出了两次差,其余时间几乎全“猫”在公司里。后半年,他更郁闷了,除了每星期到固定的客商处理一下数据以外,几乎都在家中度过。
“公司没有业务,也不好要求加工资。”他觉得怀才不遇,再次饮恨离去。
第三次尝试:广告公司
进了私人作坊
一个多月就走
“我的要求并不高啊,难道找一份工作也这么含辛茹苦?”他高呼世态炎凉!
辞职后,他到了另外一位熟人介绍的广告公司里面做Flash动画,“做动画蛮合我口味的啊。”张希跑到广告公司准备大展拳脚。
一进去“公司”,一种受骗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竟是一间私人作坊!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就那么3、5个人,前面40多平米的房子是“设计室”,后面一张帘子隔着就是休息室,几个人累了就在休息室横七竖八的倒下……张希不好意思拒绝,干了一个多月,没什么好说的,一个字:走!
第四次尝试:网络管理
考了证件再出击
成败至今未可知
末了,主考官说,一个月内等通知吧。张希觉得自己有六七成的把握,可是听到这句话还是比较心烦。
经过三次失败以后,张希重新审视自己,把目标紧紧锁在网络这块。他开始努力考证,狠狠卸掉“专业不对口”的包袱。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兴奋地说,网络管理员已经考过了,接着马上就要冲刺“网络工程师”,有了两个硬招牌,信心好像也翻了倍,
最近一家汽车杂志公开招聘网络管理员,张希应聘了。
“你读土木的怎么转行了啊?”这个问题他再熟悉不过了,对答如流。
“现在做网页最好用的软件是什么?”他也顺利地回答上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的面试中,他感觉“勉勉强强过关吧。”
“没办法,这个公司人工高,福利好,而且全都按照《劳动法》去做,还是要给点耐心等啊。”张希说,“毕竟是人家在挑我啊!”
皇帝女也愁嫁 名校生遭冷遇
“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的日子,就像妈妈过着退休生活一样。”——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周静文,前脚跨出了国内一流大学,后脚踏进了广州市高校指导中心办理失业登记。“我读名校我怕谁!”曾经给周静文带来无比的荣耀与骄傲,然而当她回到广州找工碰了一鼻子灰时,这句话便成了她的包袱。她感慨地说:“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的日子就像妈妈过着退休生活一样。”
外地名校毕业生 回穗就业遭冷遇
小周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虽然还算不上是国内大学中的名牌,然而就凭它在2006中国大学排名榜上雄踞第七位的光辉历史来看,也足以称之为国内大学的“贵族”了。可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小周回广州后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婆家”。“我们学校在武汉可是响当当的学校,可谁知回到广州就不值钱了。”周静文说,4年前的高考她以高分考取这所大学,并满心欢喜地勾画自己的未来。可是在外遨游4年后的舒坦,使她归巢就业时步履维艰:身处外地的她错过了广州去年12月最大型的招聘会,而且“省外重点大学毕业生回到广州后不吃香,有些招聘的企业居然不知道我们学校。”她闷闷不乐地说。而让人忧心的是,像她这样读名牌大学现在还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并非少数,据说他们班就有10多名同学还在寻觅中。“也有人比较脆弱的,找工作碰壁一两次就马上转投公务员和考研大军中,不过我觉得这样逃避现实到头来是两头空。”她说。
不过班上也有一些同学找到工作。小周说,班里一些对就业地域无要求的同学,或是苏州或是杭州,总之只要不往京深沪穗挤的都能找到工作,但是她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在外面读大学可以,可是如果真要发展,还是广州好。”在小周的心中,武汉虽然也是大城市,可是和广州还是没得比。“况且,妈妈已经退休,我还是应该留在父母身边尽尽义务。”尽管政府部门不断呼吁、指引毕业生走出大城市,可是对于很多广州籍毕业生来说,这里是他们的根,坚守这里理所当然,而且他们在这块沃土看到的希望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
小周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她说本来就业门路是很开阔的,可没想到就在“我是女生”这方面吃了大亏。用人单位设置性别障碍,几次三番把她拒于门外。而最让她无奈的是,考官几乎每次都问她有没有工作经验,“我刚刚毕业哪有工作经验呢?”对此她虽然不解但毫无办法。
找工艰辛史
企业食言工作泡汤 气愤之余登记失业
在找工的过程中,小周也曾停下步伐驻足当起了一阵子老师。今年6月,她在一个补习班担任辅导老师,为初三学生补习数学。待遇还不错,每月月薪有3000元,而且还是多劳多得,薪水还有上升的空间。可是面对这个“笋盘”,她毅然放弃,原因是“休息时间不稳定,一周工作六天,而且一个女孩子晚上上班很不安全。”就这样,她上班不久就辞职,自那一刻起,她再次成为“无业游民”,重投找工大军。
日前,记者跟随小周面试,体会到她找工作的辛酸。
今年7月初,小周接到一家医疗公司的面试通知,便欣然前往。作为“面霸”(面试较多者)的她虽然身经百战,对面试毫无惧色。不过对于这份还算“合眼缘”的工作,决心打起十二分精神,隆重其事起来。整个晚上她由电脑作伴:上网查公司的资料,准备面试时可能问到的问题,最后在不知不觉中睡去。第二天,她自觉有点紧张。
进入面试室后,考官看了她一眼。“你是应届生,那没什么工作经验吧?”考官直言不讳地问。
“嗯,不过我曾经在区政府实习,也从事这方面的……”小周还没说完。
“实习不算工作经验。”考官不客气地打断她。
“我们比较需要有经验的人,不过既然这样,也可以为不是对口专业的员工提供两个星期的岗前培训。”考官话锋一转让她充满期待。
“是吗?那我想我可以在培训时尽力学习的。”
“我们谈生意的时候要四处跑的,工作地点不稳定,你受得了吗?”考官冷不防又问一句。
“嗯,没问题。”小周没有想太多便点头应允。她觉得整个面试过程氛围很轻松,自己表现得不错满心欢喜地以为成了,胜利在望,剩下的就是静心等通知。
可是天不从人愿,两个星期过去了,她始终没能等到公司电话。忐忑不安的她一个电话就打到公司,得到的回答是:“不好意思,我们的这个岗位已经招满了……”小周顿时无语,心想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企业的不诚信让她气得够呛,气愤之余她只好无奈地到就业指导中心失业登记。
以往忙于跳槽 如今静心找工
“找工不能心浮气躁,运气眼缘很重要。”——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毕业生小刘
今年4月初,应届生刘志南第二次辞掉他当客户服务的工作,重投漂泊的找工之旅。此前,他曾做过商品销售、酒店管理等工作,可是都因为薪水不涨荷包干瘪而“毅然出走”。现在跳槽跳得不亦乐乎的他开始静下心来精挑细选,他说找工作好运气合眼缘是很重要的。
寻找锻炼机会 两出客服围城
在广东商学院读工商管理的小刘一年前已在职场上四处转悠,希望做足功夫迎接来年的就业挑战。在“出击”多次仍未得手后,他决定找猎头公司帮忙。去年6月,猎头公司为他介绍了通讯公司。凭着浑厚的声音和灵敏的反应,他一举成为通讯公司的客服代表。一开始,小刘感到工作让他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薪水在1800~2500元之间,确实比较满足。可做久后他就纳闷了:“自己只是在电话中与人打交道,又不能当面锻炼交际能力,不划算。”而且“朝九晚九”的困身工作让他觉得没有自由,于是决心走出“客服围城”。但是出走以后,他并没有在职场得意,反而屡遭挫败。去年12月,他重返通讯公司“再续前缘”。然而不返则已,一返便确实发现做客服代表没有前途:“该学的东西都学光了,而且我的同学在那里升为管理层后,薪水比做客服更少了。”赚了一年快钱后,小刘再次和客服代表说再见。
找工艰辛史
面试感觉良好 过后惨被搁置
辞去客服的工作后,小刘“重整旗鼓”,准备“卷土重来”。4月初,他接到广州某大型电器公司的面试通知,高兴之极。他应聘的职位是储备干部,负责卖场管理。初试开始了:包括性格测试、自我介绍、电脑技能等等,小刘自觉“交际能力可以,而且自我介绍不俗”,过关机会很大。果不其然,两个星期后,公司来电话说让他复试。这次复试给小刘印象之深,确实难忘。
复试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每一组对考官提供的问题讨论后各人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考完后,三个考官似乎对小刘颇感兴趣,轮番轰炸:
“为什么你说话那么快呢?”A考官问。
“那是因为我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啊。”小刘回答。
“那你吃饭也是这么快吗?”B考官问。
“不会,我会好好享受,起码吃半小时。”小刘说。
“那不行,我们吃饭只给3分钟。”C考官笑着说。
“不要紧,要真这样的话,我很快就能适应的。”小刘回答。
小刘面试后说不清楚为什么他们会问这些奇怪的问题,不过觉得自己表现自信,对答如流。一个星期后,电话那头传来让人兴奋的消息:“我们确定要你了,试用期1300元,转正后有2000元以上的薪酬。你等通知上班吧。”在后来的日子里,小刘一直沉下心来等待,心想这人亲口说了应该没有问题吧。
可是半个月过去了,一直没有公司来电。小刘不敢贸然行动,先与有经验的朋友商量,这位朋友直言不讳地说:“小心啊,这是人事部惯用的托词技巧,目的是先留住你不让你分心,现在这么久都没有回音你要看紧点啊。”第二天,小刘打电话过去咨询,得到一个让他震惊的回答:“总部那边没有批下来,你们这批人暂时不录用。”小刘心想,既然没有总部下放权利,你们一个分公司凭什么把招聘启事挂出来招人呢?从此,小刘心里埋下一句话:“企业都是不讲信用的,我以后也不用跟他们讲信用。”
经历这次重创之后,小刘继续在找工的无边大海中遨游,然而酒店、银行、地铁都试过了,仍旧没有“游”到胜利的彼岸……后来,爸妈帮他找了一家国有企业,可是他“自己不争气没有考上”。
经历多次找工之后,小刘总结了一下经验:简历要做得漂亮,要不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学习成绩不突出的一般人惟有靠工作能力取胜。而且,如果像自己学得工商管理这类样样沾边却无一精通的专业,一定要在课余学个一技之长才能胜任。经历了跌宕起伏,他已经学会静下心来慢慢挑选,“宁缺毋滥,我要找到最合眼缘,最利于自己发展的。”小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