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小马拉大车
王平对自己准备投资的电磁炉项目充满自信,他认为这个项目一定能给他带来不菲的收益,加上通过关系,他轻而易举就从银行“套”到了大笔资金,更加信心爆棚。他很看不起同行们缩手缩脚、小打小闹的样子,心想要干就大干一场,这种心态使他忘记了自己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他一心只想扩大投资规模,将“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连上两条生产线。企业负债随着他的盲目投资滚雪球般地扩大,王平却毫不在乎,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在他看来,等企业一运转起来,什么债都可以还清。但等他的企业运转起来了,别人的钱也赚够了,开始拼命压价。王平的产品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顿时陷入危局。一开始就喜欢把摊子铺得很大,几乎是一些创业投资者的共性,殊不知种种危机蛰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发。同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人们容易信心超支,对未来估计过于乐观,藐视风险,从而形成投资泡沫,一旦有风吹草动,泡沫瞬间破灭,投资者就会陷入危局和困境。投资者应从风险与收益平衡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投资导向,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并且将投资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在具体投资时,应将资金分批次、分阶段投入,尽量避免一次性投入,应留有余力,以防万一环境变化,风险发生,手中再无资金可以周济,以致满盘皆输。
案例二 心急豆腐热
温州有家私营企业的小老板,看到别人因生产某种塑料产品赚疯了,不由得也心急火燎起来,赶紧筹集了资金,决定也要尽快投资上马这一项目。就在这时,他手下的一名技术员劝告他说:“老板,你只要将开工时间推迟4个月,我们就能安装调试好一种目前最先进的设备来生产这种产品,比现有设备生产的产品要好得多,相信也会畅销得多。”不料,这位老板听了却很不高兴地说:“推迟开工4个月?你知道推迟开工4个月意味着什么吗?那意味着我们将白丢掉上百万元的利润。”并且命令马上开工。果不出那位技术人员所料,工厂开工没几个月,就因为配套技术陈旧、产品科技含量太低而使产品陷入滞销。这位老板不得不重新投入巨资对才开工没多久的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创业者在初涉投资时,易受眼前利益驱动,而忽视长远利益,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这样做虽然能够使企业一时获利,却丧失了长远发展的后劲。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案例三 不愿寻求投资合作伙伴
国内一家生产消毒液的知名企业,在2003年“非典”之前,就面临着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提议找“外援”,以“合资”方式弥补资金缺口和化解投资风险。但该企业老板却担心无法控制合作伙伴,同时认为有找伙伴、谈合作的工夫,不如自己慢慢滚动发展,因而将此建议束之高阁。突然出现的“非典”疫情和急剧放大的消毒液市场,终于让这位保守的老板吃到了苦头,不但没有赚到本来应该赚到的钱,而且被其他几家同类企业借着“非典”契机一举超过,沦为业内的二流企业。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既要讲独立,也要讲合作。适当的合作(包括合资)可以弥补双方的缺陷,使弱小企业在市场中迅速站稳脚跟。如果创业者不顾实际情况,一门心思单打独斗,就很有可能延误企业的发展。毕竟分享利润总比谁也没有利润好。春秋时代战国七雄尚讲合纵连横,投资者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胸襟。
案例四 寻求过度弱小的合作伙伴
为了在合作项目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享受说了算的痛快,两年前,苏北某知名造纸厂放弃了与许多大企业及颇具实力的投资机构的合作机会,而决定与一家小型企业洽谈合作,共同投资一个新项目。谁料在合作项目执行接近尾声时,突然出现一个意外情况—该工程的排污项目验收不合格,需要再投入一笔资金进行改造。这家造纸厂向合作方提出共同承担排污项目的改造资金,但对方却向他们道歉,表示自己做这一项目已经是勉为其难,再拿出更多的资金已是力不从心。该造纸厂只好转而向银行寻求贷款,但所贷到的资金离项目所需仍有相当距离。该造纸厂于是寻求其他的合作伙伴来解决资金难题。新找到的合作伙伴希望该厂原来的合作伙伴退出该项目,而后者则坚决不肯退出。三方僵持不下,最后该造纸厂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一项目。谁都想说了算,谁都想当“主人”,但主人不是谁都能当的,不是谁都能够当好的,当家做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更大的责任。
创业者在寻求合作伙伴时一心追求话语权,但软弱的合作者却可能在你需要时,不能给予你及时和有力的帮助,反而有可能使一些更强大的潜在合作伙伴却步不前,弃你而去,使你丧失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