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和索尼全球总裁出井伸之的双手握在一起时,两人眼里对视的深意难以言喻——他们都把ceo职位“禅让”给了美国人。但不同的是,杨的联想因成功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从而晋身《财富》全球500强,赢得世界一片喝彩;而出井却把老牌500强偶像企业索尼推向了不可知的未来。
这个微妙的场面是2005《财富》全球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式中引人注目的一幕。近百名全球500强公司一把手和近200名中国商界、政界精英在这里会聚,受到了国宾礼遇。
开幕式的高潮,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精英们殷殷寄语:“欢迎各位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加强同中国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他还表示,“中国政府将努力为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和外国来华投资提供一切便利,创造更好的环境”。
“心有多宽,舞台才有多大。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开阔心胸,开拓视野,这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中国远洋集团总裁魏家福在会场对本报记者说。
争夺聚宝盆:跨国公司新一轮进攻
5月17日上午,沃尔玛全球总裁约翰·门泽站在财富论坛讲台,侃侃而谈。台下的听众席上,张文中手托下巴,全神倾听,并不时低头记录。5月18日,沃尔玛北京第二家分店即将开业,身为北京最大的超市集团北京物美投资集团的老总,对这个即将杀入北京市场核心战团的《财富》500强领军巨无霸,张文中无法不全神应对。
门泽讲话一结束,张文中便迎上去笑语聊开。“沃尔玛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我们要多多学习,但不用害怕”,张文中笑着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零售业已经在2004年12月11日提前对外商全部开放。如今,市场竞争已进入短兵相接阶段。记者注意到,听众席上还有国内其他几家零售巨头的老总,包括上海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华润集团总经理宋林等。
和沃尔玛一道来势汹汹的全球500强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或ceo有87位,这个数字刷新了《财富》论坛有史以来的最新纪录,更是远远超过2001年香港年会的65位、1999年上海年会的58位。
这些“日理万机”的国际“财富巨子”们,如此不辞辛劳飞来中国,用心良苦,不言而喻。
“跨国公司已经再次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进攻步伐,这一轮攻势更频繁,步伐更大,要求最为彻底,来势也最为凶猛”,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博士说。
外商直接投资是这种态势的最直接表现。根据官方统计数字,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5621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多万个,并形成了年进口5600多亿美元的大市场。《财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外商研发中心也达700多家,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企业来华投资。
“不到中国来,不重点制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丹麦丹佛斯公司总裁雍根·克劳森先生对本报记者说。这家丹麦最大、全球第二大的能源器件公司8年前无意打开中国大门,近几年尝到了很大的甜头:中国市场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使得他们决心将这里变成丹麦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中国的能源需求在日益增长,政府也在提倡发展节能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丹佛斯公司正是这方面的专家。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个聚宝盆”,雍根·克劳森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三年中,丹佛斯在中国的投资已经翻了一番。在5月18日的关于能源问题的论坛上,他将作主题发言。
另一个的数字是,自2000年始,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已超过合资企业。分析家们称,对跨国公司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本,然后利用资本做大品牌进而拓展市场。近几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总部,以就近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据《财富》调查,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
同时,在投资战略方面的一个共同变化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规模和层次也不断提升:从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小项目,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从一般加工业到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而为了在中国市场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跨国企业在华投资也开始通过增资扩股等形式,由合资合作走向独资或控股,以便分享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知识库等战略资源。例如,经过多年谈判,阿尔卡特以“50%加1股”的模式控股上海贝尔;而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还在积极谋求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深度介入中国资本市场。
“我无法告诉你知道索尼公司怎么打算。但是,至少就我本人来说,中国对我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我希望在这个市场继续增加投资,扩大在这个市场的份额,并希望长期坚持这种战略方向。”出井伸之告诉记者。
中国的递进机遇和挑战
七年之内,财富全球论坛三次莅临中国,给了这个新兴市场最优厚的青睐;而同样,中国也给了这论坛最高礼遇——国宾待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富全球论坛在中国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一场论坛本身,并且远不止一场商业活动那么纯粹。
“财富全球论坛三次在中国,其主题的变迁的逻辑,就耐人寻味”,财富全球论坛中国首席代表、cnn北京分社社长吉米认为。
从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的“中国未来50年”,到2001年在香港的“亚洲新一代”,2005年北京财富论坛的主题被确定为“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在这个主题下,对中国发展机遇的热情已经达成共识。
吉米认为,这三次论坛主题的变迁,其背后的逻辑便是:世界目光对中国的关注,从关注中国个体的崛起和发展,到关注中国经济和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融合。
“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和周边经济生态圈的协调共存与发展的良性态势,中国的发展,对亚洲、对世界来说,不是威胁,也不是崩溃,而是机遇。”吉米说。
大国需要伟大的企业
在跨国公司的群起进攻之下,中国的本土商业力量也在寻找更新的机遇。他们不仅仅要牢牢守卫住本土的市场,还要设法突出跨国公司的包围,突进海外市场。但对于起点较低、基础薄弱的中国公司来说,任重而道远。
而伟大的公司需要伟大的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成功和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企业家的成功和地位”,在5月15日晚的通气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毫不客气地对中国企业家提出了批评。
但物美董事长张文中则不太同意这种看法。他对记者表示,“中国产品其实在国际上还是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大部分产品都是oem,产品的升级更新是中国公司的共同挑战”。
在国际化方面被认为已经率先走出一步的联想集团在此次财富论坛上备受追捧。其总裁杨元庆在5月17日的发言中讲述了联想集团最新的战略构想,以及整合ibm集团pc业务方面的进展。杨元庆告诉本报记者,无论是坚守本土市场还是走向海外市场,中国的企业家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这个责任,无论是所谓的第一代企业家还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企业家。
杨也表示,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差距是显然存在的,“资本、技术、规模、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差距是天然存在的。真正算起来,中国公司只有20年的历史,而全球公司动辄百年基业,现在还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魏家福认为。
“除了硬件的差距之外,管理的差距是最大的。中国公司要做大做强,都需要在管理方面的提升”,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罗康瑞认为。
甲骨文公司亚太区执行总裁威廉姆斯先生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规模是目前最明显的差距。但是要做大规模,不仅仅是在资产上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改进。比如,中国公司应该更多采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将公司管理制度化、流程化”。
他还提醒说,尽管跨国公司在很多方面占有优势,比如研发投入和技术领先方面,但整体来说,跨国公司缺乏对中国市场的先天了解,且本土化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因此,也不能说完全胜局在握。”
“如果结合这两者来说,香港公司很有优势。我们对中国本土充分了解,也有一套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和管理基础”,罗康瑞认为。
张文中则强调,眼下急于盲目做大并不可取,关键还是做强,“虽然要加快步伐,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国公司需要耐心”。
而杨元庆这样告诉记者:“如果历史的发展选择我们,那我们就应该尽力挑起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