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的沦陷

80酷酷网    80kuku.com

  

  秋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网站“思想评论”主持人

  新远见:老字号除了几个人们熟知的外,都比较沉寂。老字号是不是日趋衰落,要湮没无闻了?

  秋风:大体上是这样,不过,这两年的电视屏幕上倒有一怪,几百年的老字号忽然大  放异彩,同仁堂的商业传奇,竟然也能跟帝王将相的阴谋诡计、剑客侠女的血腥杀戮一争高下。不过,现实生活中的老字号却似乎没有这么风光,当然,同仁堂或许是个例外:比如你今天请客吃饭,还会想着八大楼,你买衣服还能想到四大祥吗?老字号的困境是众所周知的。

  新远见:有一份资料说,全国2000余家“中华老字号”中,仍能正常营业并保持传统产品的仅为30%。原“六大古都”中的著名餐饮老字号,经营情况良好的只占20%,不景气的占30%,低迷不振的占40%,濒临消亡的占10%。老字号的光芒真的被时间消磨得灰暗了。

  秋风:所以,政府决心充当侠客,拉老态龙钟的老字号们一把。据说,北京市政府8月初宣布,要对90多家老字号进行全面扶植整顿,要帮助老字号体面地站起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媒体说,政府全面扶植和整顿老字号,这在全国尚属第一次。

  新远见:政府扶植能起到很大作用吗?

  秋风:政府帮困的内容目前不得而知,不过总不出资金扶持、政府优惠之类的范围。这些内容应该会有一点作用,贫血的人输上一点点血,脸上总应该能泛出一点血色。然而,让人疑惑的是,如果这90多家老字号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以他们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培育的信誉、以他们在历史的流动积累下来的优秀经营传统,到了今天,应该过得蛮不错的,何以会沦落到要政府扶持帮困的地步?

  新远见:老字号怎么会没落了?

  秋风:粗略地分析,老字号的衰落缘自三次冲击:第一次是1956年公私合营,老字号改变了其传统的产权安排,凝聚在血缘中隐密的知识传承链条被切断了。不过这时候,尽管产权形态变化,但老字号的日常生意大多仍由原来的老掌柜和老伙计打理生意,传统的理念和模式仍然发挥着作用。但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老字号的经营理念遭遇严重冲击,而且随着时间流逝,老掌柜和老伙计退出日常经营,到70年代后,跟其他中小国有企业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这是第二次冲击。随后是第三次冲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的推倒重来式的彻底改造,使老字号成了无源之水,几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气氛。

  新远见:你说过,在老字号最初的传承中,血缘传递的知识是不可估量的。

  秋风:老字号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几十年来老字号的企业制度打破了知识传承链条中的血缘关系。看同仁堂的电视连续剧,你会感觉到一种力量,那就是对于家族的忠诚所激发出的拼搏精神。人类有一种东西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血缘关系所具有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超乎我们“现代”文明人的想象的。不过,受过启蒙的现代人经常不愿承认这一点,因为我们觉得这是“落后的”。经济学圈和公众舆论对中国新兴家族企业一边倒的批评、对现代企业制度不加辨别的迷信,就是这种理性自负的集中表现之一。

  然而,亲不过自家人,这种血缘关系是社会演进出财产权制度的根本原因,而财产权制度所要保护的,既包括有形的财产,对于一个事业而言,它更包括有形财产中所蕴涵的独特的知识。人是依靠知识生存和创造财富的,而在任何时代,最重要的知识,都不是写在书本、百科全书上(以及在网上流传)的那种可以明确表达、交流的知识,也不是mba课程上的知识,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实际知识,比如窍门、技艺,蕴涵在企业组织中的规则、由这些规则形成的传统以及员工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为人处世的技巧。而这些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在家庭这样的亲密圈子中才能部分地继承、传递。血缘关系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知识传承链条转动的基本动力。所有的老字号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经营的,因为只有在家族中,一门手艺、一种技巧、一种企业传统,才有可能传承几百年,而且越来越精湛。

  新远见:在中国,血缘关系和产权制度曾经关系密不可分,张维迎教授也说过产权和信誉关系密切。是不是说血缘是老字号发展的命脉?

  秋风:当一个人投入巨大的精力、时间去开发一门技术、去经营一家企业、去拼命赚钱的时候,除了改进自己的福利、提高自己的声誉等切身考虑之外,最强大的一个动机就是为自己的后代积累资本。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好的起点,这是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具有的本能。这就是人性,你可以说它好,也可以说它不好,但它就是这么一个事实摆在那儿,你不可能改变它。有人曾经想改变这种事实,但他们失败了。

  一个社会要想向文明的方向持续地进步,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并不仅仅指当下的我们免于社会政治和法律的动荡,还包括我可以稳定地预期未来,我可以有十足的把握相信,我自己挣下的每一分钱,都可以让我的子女得到,我的独门秘技也可以让我的孩子流传下去。我所创造的企业的传统,也可以为我的后代带来巨大福利。

  新远见:现在不是这样了。

  秋风:这对老字号是不幸的。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法律制度,似乎并没有保证这一点。今天的老字号们,早已不是历史上的老字号。今天这些老字号的所有者、经营者,跟当年的那些家族有多大关系呢?同仁堂之所以是同仁堂,因为它是老乐家经营的;六必居之所以是六必居,是因为老赵家经营了四百多年。

  新远见:经营体制导致现在的老字号非历史上的老字号。

  秋风:体制变革导致实践性知识和传统的传承链条早就断裂了,时隔半个多世纪,这根链条恐怕也接续不上了。而离开了这种家族穿承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积淀,老字号跟普通的商号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对老字号的前景比较悲观。老字号欠缺的不是资金,不是经营者,而是一种好制度,一种能让独特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积累、传承、并为该家族带来财富的制度安排。

  新远见:老字号是和古城、文化血肉不分的,如今城市的变迁也是老字号被连根拔起的原因吧?

  秋风:是呀,谁还能说今天的北京是座古城?而随着古城有名无实,老字号也随之而来淹没在高楼大厦中了。

  城市跟语言、习俗一样,是自发地、历史地生长发育起来的,跟人的生命一样,有其血脉气质。每个餐馆、每个店铺、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是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定的,无数个人的选择就形成了城市的独特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布局,也塑造了一种气氛,它是这个城市的人们的精神的最真实的写照。由于是历史地形成的,它也历史地跟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了一起。

  新远见:老字号大都是餐饮、服务、零售等小型商铺,跟周围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固定的地点和长时间的经营,才使它立稳脚跟、得以生存。

  秋风:对,人人都知道它的位置和气氛,比起任何其他方式,它也能够最恰当地满足城市民众的需要。不知道主政者出于什么考虑,各地的城市改造都是成片成街全盘推倒重来。零乱的旧貌换成了高大整齐的新颜,当然,着可以证明社会物质水平的进步和城市的富贵气派。然而,城市的脉络也被完全切断了。人与具体的店铺、街道之间的有机联系被生生地切断了。而离开了特定的气氛、特定的文化脉络的老字号,注定了只有失败或者变味。曾经孤处某个小胡同、经过上百年的耳濡目染而为人们知道的老字号餐馆,孤零零地被抛弃在某栋豪华商业大厦的五楼,谁还会再去光顾?

  新远见:举例来说吧。

  秋风:在王府井改造的6年间,“蓝天服装店”、“东华服装公司”、“建华皮货服装公司”、“浦五房肉食店”、“清华园浴池”等老铺子,或湮没在茫茫商海中,或正为明天的生存发愁。而等到一个崭新的街道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早就忘记了那些老字号。即使还有人怀旧,也不知道该到哪栋大厦的几座几层去找曾经熟悉的老字号了。同样,东四、西单、平安大道、两广大道等等大街推倒重来式的改造,也令生存于其间的大量老字号找不着北了。我不知道这些崭新的街道为什么还被人称为传统商业街?如果我们的城市仍然这样大搞推倒重来式的改造,我们就应该为很大一部分老字号举行葬礼了。

  新远见:确实,我们今天忧心忡忡谈论的老字号,其实已经不是历史上曾经风光一时的老字号了。

  秋风:一方面,由于产权的剧烈变革,这些老字号既失去了其与某个家族的特定的联系,而这些老字号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特色,本来就跟某个家族的气质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老字号也被驱赶脱离了它原来自然而然、水Ru交融的环境,被抛弃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而离开特定的环境的老字号,其命运恐怕只能像被抛在陆地上的鱼。

  新远见:老字号的没落,它们自身有什么原因?秋风:老字号的衰落,归根到底,并不是由于老字号自己无法适应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事实上,他们根本不能自己去适应、去调整,他们总是被外部力量连根拔起。现在的老字号,已经属于最正统的国有企业了,国有企业的一切弊端在这些老字号上都暴露无遗: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低、遗留问题复杂,等等。

  新远见:那些当初创建老字号的传奇商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政府会为他们的店铺着急。

  秋风:因为地方政府已经是老字号资产的所有者了,看着老字号的信誉换不来营业收入,政府难免心急。

  新远见:现在一个很大的疑问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家族企业制度争论很大,那作为以传统取胜的老字号,与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现代企业制度冲突吗?

  秋风:老字号的成功靠的不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而是最原始的产权制度和企业经营模式。这些企业似乎不像现代企业那样重视产值,急于扩张。然而,如今的种种措施似乎有点南辕北辙。全聚德进军南方的计划刚告失败,同仁堂就宣布,要在三年内开设400家连锁店。这样的同仁堂,叫任何名字其实都无所谓了。

  新远见:老字号的道路该怎么走?

  秋风:我觉得,挽救老字号的方法也许就是回归这种原始的状态:反正这些老字号大部分都是小型服务业,索性就让个人拥有它,悉心去经营它。当然,具体如何操作,比如说,是否应该将老字号交还原来经营的家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过,南京若干国有老字号餐馆,正在进行产权改革,从国有转变为民营。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方向。在经济不怎么发达,也没有什么政府扶持的时候,北京竟然发育出那么多老字号,其实这不奇怪,因为它具有老字号发育的最基本的因素:家族所有和经营。同样,那些新兴的服务业何以能够打败老字号?仅仅在于他们跟当初的老字号一样,是个人或家族经营的。只不过今天的人们却容易听信什么现代管理理论,急于搞什么现代企业制度,而摒弃个人、家族气质对于企业的决定意义,因此,我们这个时代能否培育出百年老字号,我有点怀疑。因此,我觉得,政府当然可以花钱去挽救身患体制沉疴的老字号,毕竟那都是国有企业了,但在这之外,似乎也该反思一下,我们何以丧失、并且仍在丧失老字号?我们如何能够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稳定的城市商业环境,让一批新兴的企业成长为未来的老字号?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