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并非是在谈到自己艰辛奋斗时难忍内心的激动,而是说起在狮城生活的一些陪读妈妈,他黯然神伤。
“身为一个新移民,我在新加坡有公寓、汽车和初具规模的公司,看起来挺成功。可是我觉得成功的标准不能单以这些来衡量。而是要看在努力过程中跨越的种种障碍。从这个角度来说,许多陪读妈妈们比我成功。”
要谈创业,可他却选择从陪读妈妈说起。“我挺钦佩一些陪读妈妈,她们要为子女能有机会在新加坡求学而迅速改变自己,乐观地适应新环境,自强不息。”
自称陪读妈妈比他成功
“我觉得一个人的想法和周围环境、受教育程度有关。来到新加坡,环境变了当然脑筋也得要变。你不能可能奢望新加坡人来适应你的说话、做事方式,而是要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
“做生意当然也不例外。在中国员工薪水只占成本的很少一部分,而在新加坡,比例就大得多。在家乡我可以在店面周围贴‘大字报’,宣传产品,而在这里,我必须通过报纸、电台来打广告才可能有顾客上门。对白手起家的人来说,这些成本问题应对起来不容易,企业成长也会慢得多。”
陈平今年46岁,来新加坡也有10年了,两年前自己开办了一家印务公司日源彩印,自称“名片专家”,为人设计、印制名片。是不是“专家”这个难有定论,不过,据他说,名片纸张、盒子的供应商都说他这家公司的需求量最大,因而看来生意也就是最好的。
在这个“名片专家”的办公室里,花花绿绿的名片堆成了一座座小山。采访前,他的员工都已经下班,他正准备亲自动手给一位议员赶制名片以便能让其在出席当晚的社区活动时派发给居民。
已经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陈平觉得自己一切都挺顺,受访时总是说没什么故事可讲,可在记者看来,他的特别之处就好像是跟舒服日子过不去。
学习农业机械的陈平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四川绵阳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仅3年多的时间就凭中国科技进步奖等一枚枚学术奖章升为副所长。当上这个不大不小的政府官可说是衣食不再愁。可是,不安分的他却在1989年选择下海,自创了一个光电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制生产电话交换机。
干了3年之后,这个研究所从只有陈平光杆司令一人发展到了有几十人的小企业,积累的资金也到达了百万元。他还在当地购置了几处房产。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温馨又舒适,可是这时的他又坐不住了。
印刷厂工作吸取经验
“那时,我脑子里常有的一个问号就是,年老之后,回首往事会有什么令我感觉很遗憾。朋友给我介绍了到新加坡一个大型鸡鸭屠宰场当夜班厂长的职位。我明知道这个工作又脏又累,但我不想放弃它的原因就是想出来看看,学学国外的管理模式。”
就这样,舍弃了国内的一切,按他的话说是“连根拔起”和妻儿到狮城定居,再次从零开始。回忆起当年做决定时的痛苦,他说一切都仍历历在目。“‘去,还是不去?’我整整两天两夜没睡觉,在家里走来走去,就只想这一个问题。
“幸好,我妻子是个非常乐观的人,她懂得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事物。来了这里以后,即使拿着大学文凭半年多都找不到工作,去电子厂当工人还被老板以年龄大为理由拒绝了,但我始终没有听到过她说一句抱怨的话。她一直都在说,‘新加坡挺好,挺好,我很喜欢。’这样我心里才觉得安慰了许多。”
说到这里,陈平的脸上展现出了憨厚的笑容。他觉得自己当年的决定没有做错。
在鸡鸭屠宰场工作了约一年后,陈平又到了一家印刷厂当了6年的经理。因而对他来说,现在从事印刷名片的生意可说是驾轻就熟。
“我开始干起这个行当的时候已经是40多岁了,如果错过这创业的最后一班车,恐怕以后的日子就是等着退休了。不过,这个年纪再从头开始,心里常会觉得不是滋味,特别是最初拿着宣传单上门到一个个公司揽生意,看别人的脸色时,这种感觉就更强烈。
凭高效率更优惠价格 与同行竞争争取客户
陈平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出门揽生意,被一个公司负责的女职员毫不客气地回绝道:“我们这些名片都是英文的,如果印错了麻烦多多。”
“于是我建议可以免费做出样品,如果一切都满意,再谈价钱。我也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希望对方能给个机会。没想到,那个女职员随手又将名片丢还给我说,‘名片你先收起来,不要浪费。’”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销,我意识到,以我们新移民的背景,如果是跟着市场价格走,很难能竞争得过同行,只有凭高效率、更优惠的价格才能争取到客户。
“可是,调整价格就意味着有亏损的风险,同时,也要面对来者同行的压力。我就曾经被人忠告:‘你们不要做坏市场,我们十几年都靠干这一行养家呢。”
除了名片,陈平还印商标贴纸和制作印章。这样,一个生意人所需的重要东西都有了。“我的目标就是以名片为起点,建立起一个联络网,有了更多客户,就能再扩大业务规模,印刷各种公司简介、产品的说明书等。”
这就是陈平对未来创业之路的期许,这就是蕴藏在一张张小小卡片背后的希望。不知道等这个目标实现后陈平是否又会心痒痒,再开去开创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