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操瑞芸 女性创业 创业故事 创业经验 创业网 创业 创业故事
操瑞芸 着色生活的巧妇人
在成都的西面有一所居室,设置典雅,每逢周三、周四、周六,会有四面八方的人汇集于此,吸引他们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花艺,还有来自台湾的花艺教授、浣花草堂的创办者操瑞芸。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如果没有亲眼见识操瑞芸老师的花艺课程和作品,可能很难领略这句话里所体现的意境。通过她的一双巧手,花枝、树皮,甚至蔬菜,那些看似单薄、独立的植物经过神奇的组合,突然有了生命和意义。
陪读妈妈变花艺老师
“2000年来大陆并不是为了教授花艺,而是为了陪孩子读书”。说起当时的情形,操瑞芸连称这是机缘巧合,当时她有位同窗好友祖籍是重庆人,并且到成都已十多年了,对成都的文化风情非常喜爱,极力地说服我带着孩子来成都读书与生活。因为这个单纯的意念,她决定来到成都,来到了这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孩子如愿以偿地入学,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传统和博大精深的中医疗法。由于陪读没有什么事可做,2002年操瑞芸在成都开了一家“格林咖啡店”,可没有想到开张不久就赶上“非典”,生意一直很萧条。因咖啡店生意不景气,下午时段趁着没人,便随手插摆了几件花艺,可没想到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每每有人看到,赞叹一番过后便询问可否教授花艺,操瑞芸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免费教学,自带花材”,并在咖啡店门外贴了个招生小启事。让她又一次没想到的是,教授花艺的小启事贴出去不到3天,呼啦啦来了60人报名,她赶紧让服务员把启事撕下来,怕咖啡店小小的空间容不了人们学习的热情。
就这样,每周总有个下午,格林咖啡店的时光充满了温馨的艺术氛围,几十个人有说有笑,在操瑞芸的指引下开始了与传统花艺结缘的过程。可是,咖啡店的生意却并不如花艺学习那样红火,眼看经营日益困难,2003年,操瑞芸决定结束经营。当她说出自己的决定时,一帮学生不答应了。
自家客厅变花艺学校
“如果你们真的想学,就到我家里来吧。”盛情难却,操瑞芸向学生们发出邀请,随即跑到家具市场买了两个大桌子和若干椅子,把自家客厅当成了教室。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客厅坐不下了。操瑞芸索性在芳邻路买了栋房子,办起了专业的花艺培训班,即现在的浣花草堂。
1000多元的学费在成都还是很有市场,操瑞芸的学生从企业老总、花店老板到普通白领、建筑师、职业妇女……授课的地点也从成都逐步扩展到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几年下来学生已近千人。“还是很小众,大部分人只当花艺是门生活艺术,家用而已”,操瑞芸说,作为一种普及的文化,早在20多年前台湾就开始推广花艺学习,要想真正的从事花艺教学须通过七年的学习才能拿到教授证照,“跟读博士差不多了”。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学习?操瑞芸解释,中华传统的插花艺术不但讲究花艺技巧,还要求所学者对美学、建筑学、唐诗宋词等都有所涉猎,“是一门积累的艺术”。
许多她的学生后来都成了朋友。在插花之余,操瑞芸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比如过年前就设计了一些主题春盘和花束课程,然后让学生们在课余收集年俗风情的文章,每人再带一道菜,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分享读书会的心情,团队的相处因此显得和谐而融洽,许多人成为了好朋友。
众多学生里,操瑞芸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母女。母亲是西南交大的花艺教授,偶然间听了操瑞芸的讲课后,决定动员自己女儿来学习。她认为,花艺的博大精深可以拓宽女儿的思路,让女儿在广告设计专业里能有更多的创新。这一学,女儿爱上了这门艺术,不愿意回去了,于是,有了今天常伴操瑞芸身边的助理,也成了操瑞芸未来重点培养的花艺教授。
平常心做平常事
“源远流长的花艺不是起源于日本,而是我们中国”,操瑞芸对于日本的花道冲击东方市场的现状很是无奈,同时也无形中激发了她弘扬中华传统插花艺术的使命感。
“中华插花艺术起源于1500年前的六朝时代,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当时插花被用在节庆与宗教的供花上,其他方面不论是宫廷的摆饰或文人鉴赏力的表现,都巧妙地运用了花艺之美,艺术风气发展之大盛,人们甚至把农历二月十五日订为‘花朝’(百花生日)而大肆庆祝。到了唐宋时代,这种修养且与‘焚香’、‘点茶’、‘挂画’同称四艺,成了当时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养。”顺着历史的脉络,操瑞芸娓娓道来,明代的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写的《瓶史》,用最简洁的语言阐明了中国传统插花的真谛:“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这是400多年来,我国惟一一部详尽地论述插花艺术的专著。由此可见,插花艺术并不是新时尚,它在中国有千年的衍生和深化。
“花木有情,通过其传达的是一种境界,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喜怒哀乐”,在成都生活的日子里,操瑞芸一点一滴感受着生活给予自己的力量,用一己之力传承着中华传统插花的推广。“目前正在运营的花艺学校,可以当它是一份事业,更应该看成一种生活方式。”退休后的操瑞芸夫妇,一如往常用平常心做平常事,去承受一切事务,追求自在,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把握当下每一善缘,积极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