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下岗女工腌咸菜成百万富婆

80酷酷网    80kuku.com

  

  冯燕成功了,然而她又有了新的烦恼。她向记者说,随着“隔壁邻居咸菜”的名气越来越大,国内很多省份甚至韩国、日本的客商纷纷上门求购,但由于受场地和原料的限制,冯燕只得一一谢绝。

    云南一下岗女工创业腌咸菜,成为身价百万的富婆。“下岗不等于失业,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一定会成功。”她说。

    彩龙中国12月17日报道 “下岗不等于失业,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一定会成功。”这是冯燕常说的一句话。现在,冯燕最大的愿望就是将“隔壁邻居”咸菜做大做强,让“土家菜”冲出云南,冲出国门。

    记者第一次见到冯燕是在她的咸菜厂里。外表文静柔弱带着一副眼镜的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书卷气十足,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身价百万的女老板。

    冯燕的咸菜厂虽然面积不大,但布局整齐、硬件齐备。无菌工作室、化验室、清洗消毒室、切割间、配料间都收拾得妥帖干净。化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即将出售的咸菜做最后的质量检验。而在厂区中央的一大片空地上挂满了青菜。冯燕说,为了保证腌菜的口味,对青菜的日照发黄工序必不可少。

    提起她的咸菜,冯燕立刻打开了话匣子:“酸腌菜味道纯正,原料全部是八街镇的无公害蔬菜。糟辣子的原料也是从附近几个乡镇购买的,质量绝对有保证。腌大蒜也是来自大理宾川的上等大蒜……”在冯燕的热情相邀下,记者品尝了她们厂生产的几道特色咸菜,结果酸、辣、甜、脆各具特色,食用后满口留香,让人“爱不释口”。

    26岁时申请下岗创业

    冯燕原是云南化工厂的仪表维修工。1999年,工厂效益下滑,许多同事纷纷下岗了。“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选择。”冯燕想好了出路,决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她主动向厂领导申请下岗,那一年,冯燕才26岁。

    由于母亲腌制的咸菜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购买。很多顾客经常是在购买后回家的路上便将咸菜一扫而光。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返回再买。冯燕看准了这条道,决定继承母亲的手艺,靠腌咸菜闯一条再就业之路。可当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家人并不十分支持。一个弱女子要创办实业谈何容易。母亲觉得女儿的想法虽好,但办厂子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资金在哪里?厂房在什么地方?销路如何?种种现实让母亲对女儿很不放心。

    擦干眼泪继续干

    尽管家人顾虑很多,但倔强的冯燕还是说干就干。当年底,冯燕就在云南化工厂厂区附近租了一间80平方米的小作坊,招聘了两名下岗女工,建起了自己的厂——冯记咸菜厂。家人没有想到,一贯腼腆的冯燕竟有如此大的决心。于是,他们开始支持她。从来没有腌过咸菜的冯燕开始向母亲学习腌制各种咸菜。母亲是贵州人,糟辣子用的是传统配方,糟出的辣子皮厚肉多,口感香脆。冯燕就从糟辣子学起,在切辣子时,她经常被辣得泪水模糊了双眼。丈夫见她这个模样很是心疼,多次劝她放弃,但她只是将眼泪擦干继续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冯燕就学会了母亲的全部手艺,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初出茅庐遇挫折

    虽然她的咸菜味好且干净卫生。但是如果要推向市场,销路在什么地方?一个重要的现实摆在了冯燕的面前,她不得不考虑产品的市场定位。

    经过认真的市场分析后她发现,昆明市不计其数的餐馆每天对咸菜的需求量很大,而这些咸菜都是从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批发来的。于是,她和母亲背着自己腌制的咸菜在昆明市各个农贸市场进行推销。然而,这些批发商的报价却差点令冯燕“跌掉眼镜”。腌菜1.1元一公斤、糟辣子也不过1.5元。如果是这样的价格,不要说是利润,就连本钱都要亏掉。

    而且,农贸市场里五花八门的咸菜实在是太多了,价格也比冯记咸菜低得多。仔细观察后,冯燕发现,农贸市场里咸菜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咸菜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比如,将价格便宜的萝卜剁碎后搀杂到各种咸菜里,这样一来,成本就低了很多。虽然,冯燕也可以这么做,但她觉得,自己再困难也不能昧着良心去坑害消费者。进农贸市场的路行不通后,她又把眼光投向了宾馆饭店,结果同样吃了闭门羹。

    “土咸菜”闯进超市“驱”名牌

    2000年的一天,冯燕和姐姐到昆明逛沃尔玛超市。细心的她注意到,人们到这里买东西要排队,说明这一块的市场份额不小,要是能打进去,冯记咸菜就有希望了。

    于是,她马上来到该超市市场部,推销自己的冯记咸菜。在一阵软磨硬泡后,超市终于同意给她一块不足1平方米的摊位。那时,冯记咸菜只有六个品种,而紧邻冯记咸菜摊的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六必居咸菜。尽管对手是“大牌”,冯记咸菜最终还是凭着卫生好、质量优、口味纯正,价格合理等优势受到消费者青睐。1年后,北京六必居咸菜也悄然撤摊,冯记咸菜终于在超市里站稳了脚跟。随后,冯记咸菜又先后打入了家乐福、麦德龙等连锁超市。目前,各大超市里都在销售冯燕的咸菜,品种多达30多个,她的摊位也由原来的不足1平方米扩大到了近10平方米。

    2002年,为适应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在各级妇联的支持下,冯燕先后申请小额贷款10万元,并投入20万元资金建起了新厂房。2004年,冯记咸菜厂更名为昆明市四季青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冯记咸菜也改名叫“隔壁邻居咸菜”。经过8年的打拼,厂子的规模扩展到1000多平方米,咸菜品种增加到50多个,产值达到120万元。

    要做事先学会做人

    冯燕成功了,现在,在昆明的各大超市里,只要一提起她的“隔壁邻居咸菜”,超市和消费者都会竖起大拇指。而各大超市的部门经理也经常劝冯燕,让她再将包装蔬菜的项目接过来做,可是冯燕却委婉地拒绝了。记者问她原因时,她说:“一个人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其他的供应商也不容易。”

    冯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因为她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她不但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人心。“要不是她,我真不知道往后的生活该怎么过。”听说记者来采访冯燕,厂里的职工代小粉对记者说,她的丈夫和冯燕是同事,因为身体不好,一直退养在家中,两个小孩一个闲着没事做,另一个还在读书,家中的经济状况非常拮据。冯燕知道情况后,主动让她到厂里来上班。尽管厂子刚开始时并没有什么效益,但是上班第一天冯燕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她终生难忘——“只要有我的,就有你们的。”70岁的王凤仙是北甸的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家里经济困难。冯燕知道后将她接到厂里来上班,并安排她干一些简单的削青菜的工作。

    这些年来,冯燕的厂子共吸纳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8人。冯燕也被省、昆明市评为“巾帼创新业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她本人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并在中央二套推出的“激情创业”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冯燕成功了,然而她又有了新的烦恼。她向记者说,随着“隔壁邻居咸菜”的名气越来越大,国内很多省份甚至韩国、日本的客商纷纷上门求购,但由于受场地和原料的限制,冯燕只得一一谢绝。

    谈到家人她第一次落泪

    创业是艰辛的。冯燕对记者说,虽然她成功了,但是在她的背后有几双手在无私地支持着她,这不但让她感到温暖,也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家人的支持让我难以忘怀,要不是他们,我撑不到今天。他们的支持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谈到家人,冯燕第一次流泪:

    为了支持她创办咸菜厂,年迈的父母甘当厂里的勤杂工。冬天,双亲甚至还在冰冷刺骨的水里清洗青菜。

    前些年,小货车白天不能进城,到昆明送货只能在晚上。因为冯燕不会开车,哥哥就义务帮她送货、进原料,每天都要很晚才能从昆明返回。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女人,冯燕的背后却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丈夫。2003年,丈夫罗开兵所在的公司也宣告破产,从那时起,丈夫就成了冯燕的“贤内助”,一个人承担起厂里所有的运输、上货和采购工作。这个帅气的中年汉子不善言谈,当记者和他谈起冯燕时,他只是简短的说,只要能够帮助妻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为了这些默默支持自己的亲人,冯燕暗下决心,要将事业做得更好。谈起企业今后的发展,冯燕说,她对安宁这片热土充满了感情,下一步希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原料问题,带动更多的当地群众致富。同时,把“隔壁邻居咸菜”做大做强,让“土咸菜”冲出云南、冲出国门。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