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档案
李兆基是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旗下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美丽华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等家上市公司,拥有市值超过700亿港元的庞大资产。特别是近几年,李兆基更是异军突起,业务窜升,每年的收入数字惊人,其财富总额已列亚洲首富。1995年在香港被授予“亚洲企业家成就奖”的殊荣,并名列榜首,1997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四。
企业类型:房地产业。
成长记录
由一无所有到世界富豪是香港举世知名的特产。李兆基曾经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香港人的梦。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李兆基1997年的资产达150亿美元,是当时亚洲最富有的人,也是世界第四大富翁。但这些年来,由于房地产的不景气,李兆基曾经的辉煌已经有些黯淡了,许许多多的后来者、电子新贵已经在后面追赶着他,当香港其他房地产巨头在繁荣时期就开始进行多样化投资的时候,李兆基一门心思都花在房地产上。现在,房地产倒成为一大负担。他在思索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李兆基,那个曾财富档案李兆基是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旗下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美丽华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等家上市公司,拥有市值超过700亿港元的庞大资产。特别是近几年,李兆基更是异军突起,业务窜升,每年的收入数字惊人,其财富总额已列亚洲首富。1995年在香港被授予“亚洲企业家成就奖”的殊荣,并名列榜首,1997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四。
由一无所有到世界富豪是香港举世知名的特产。李兆基曾经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香港人的梦。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李兆基1997年的资产达150亿美元,是当时亚洲最富有的人,也是世界第四大富翁。但这些年来,由于房地产的不景气,李兆基曾经的辉煌已经有些黯淡了,许许多多的后来者、电子新贵已经在后面追赶着他,当香港其他房地产巨头在繁荣时期就开始进行多样化投资的时候,李兆基一门心思都花在房地产上。现在,房地产倒成为一大负担。他在思索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李兆基,那个曾经带给人们无数惊喜的创业者。
日本投降后,看到儿子将自己的事业打理得如此出色,李介甫也很满意,但顺德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对于李兆基而言,他希望到一个更大的地方去开拓自己的事业。
1948年,李兆基怀揣着1000元钱,独自来到了东方明珠——香港,这个美丽朝气的城市。他有信心以他的金银业看家本领闯天下。
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李兆基来到香港之后,开始在那些金铺银店挂单做买卖,凭着自己对黄金的熟稔和市场的把握,李兆基很快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有了本钱,他又开始做五金生意,搞进出口贸易,钞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钱对他来说,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幼年时对钱的追求,到这时已开始得到报偿,可不知为什么,他对这些生意始终提不起兴趣,面对着流水般涌来的钞票,他的不安心理与日俱增。
后来李兆基回忆当年生活时曾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于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兆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选择了地产,走上了一条日后为他带来无量前途的实业之路。
房地产王国
二战之后的香港人口激增,工商业日益发达。1954年政府公布:全港经营登记的工厂共有2494家,属下工人11万多,未曾登记的工厂工人,数目逾10万,增幅较去年接近一倍。李兆基并不认为政府建设楼宇的步伐能赶得上民生的迫切需要,他看准时机,准备大干一场。
1958年,李兆基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郭得胜、冯景禧共同组建永业企业公司,开始他们向地产业的进军,有人将此喻为港式“桃园三结义”。的确,他们虽然没有像刘关张3人那样地起誓结义,却也在香港商场上留下了一段好朋友同心协力共创大业的佳话。
3位好友中,郭得胜年龄最长,经验丰富,老谋深算;冯景禧居中,精通财务,擅长证券;李兆基虽然最年轻,却足智多谋,反应敏捷。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桩生意,就是买入沙田酒店,然后再以低价收购一些无人问津而又富有发展潜力的地皮,重建物业出售。他们“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推销方式颇受市民欢迎,结果效益显著。“永业”初涉地产便一炮打响,站稳了脚跟,郭、李、冯于是声名大震,得到了“三剑侠”的赞誉,而李兆基因为年龄最小,被称为“地产小侠”。
地产大王(2)
1963年,“三剑侠”在永业企业公司的基础上,又合资创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字取自冯景禧公司“新禧”的新字,“鸿”字取自郭得胜鸿昌合记的鸿字,“基”字则直接取自李兆基的名字。“新鸿基”的班底,仍然推年长而又德高望重的郭得胜为主席,手疾眼快,做事果断的李兆基则出任第二把手,当了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总经理。
此时,“三剑侠”已有5年合作经历,在竞争激烈的地产界也摔打了5年,此次重组新公司,尽管只有300万港元的实际资本,规模不大,却是雄心勃勃,欲与其他地产公司一较高低。当时,一般人开发地产多集中于商业和工业用地,即使兴建住宅楼宇,也多选大型屋村或豪华住区发展,但“新鸿基”却独具慧眼,看准了香港工商业急剧发展及青年一代多愿组建小家庭的趋势,重点发展中小型住宅楼宇。新鸿基公司因此而财源广进,事业兴旺发达。
但三个同样出色的人在一起创业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72年,李兆基辞去新鸿基地产总经理一职,只留任副主席。凭着了大约价值5000万港元的家当,他又与别人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当时,正值股票狂涨,市场被炒得天翻地覆。李兆基不失良机,以每股1.7元的价格将面值1元的永泰建业股票上市,实收股本2532.4万港元,大赚了一笔。
但没过多久,次年3月,狂飚之后的股票市场大崩溃,地产也同时陷入了低潮,李兆基没有像别人赶紧撤退,而是不慌不忙,趁旧楼价格和土地价格大跌,迅速将股票上赚来的钱买进物业,变成实物。这样,就在不少人盲目投资股票,陷入破产境地的时候,聪明的李兆基又大赚一笔。
1975年,李兆基终于开创了自己的王国——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自任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并未上市,只是一家资本1.5亿港元、拥有20个地盘的小公司。但李兆基却非常高兴,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企业。
李兆基在地产界,以先声夺人见称。曾有人评论:“长江实业”雄才大略,“新鸿基地产”稳健有的需要。摩尔提出,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高额利润并将获得的资金再投入到下一轮的技术开发中去,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来。而摩尔的口头禅就是“改变是我们终身的热爱”。
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英特尔公司好戏连台,1971年对外公布了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宣告了“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已经来临”。1974年,又推出了微处理器8080。“8080”被专家们称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也正是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同时增发12亿新股,至此,“永泰”以“恒基发展”的新面目出现,与“恒基地产”并列为“恒基兆业”集团的两大公司,成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
从1972年李兆基自立门户开始,短短20年时间,他就把一个仅有20多个地盘、数千万港元资本的小地产公司发展成一个拥有数百个地盘、币值达600亿港元的庞大的地产王国。从香港九龙到中国内地、大洋彼岸,“恒基兆业”的地盘遍布了整个世界。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不懂外文、只有小学学历却能够点石成金的传奇人物——李兆基。
成功后的思索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平空而来的,李兆基也是这样。少时的经商经历让小兆基从小就聪慧早熟,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和计数力。恒基辖下的地盘、面积、入价,可供发展什么物业,他都了如指掌。并且计数快且准,是地产行里有名的“铁算盘”。如今,李兆基虽已年近70岁,但对恒基兆业的地产项目仍亲力亲为,经常在公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有时还亲自指导绘图、设计,常常将自己代入为一个用户,设身处地考虑住宅怎样设计才更实用,小至门在哪里开,窗在哪里设,他都有自己的见解。至于哪个区域适合发展什么地产项目,他更以目光准确而享誉香港地产界。
房地产市场一向变化莫测,尤其香港地产几十年来起伏跌宕,但李兆基是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他的需要。摩尔提出,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高额利润并将获得的资金再投入到下一轮的技术开发中去,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来。而摩尔的口头禅就是“改变是我们终身的热爱”。
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英特尔公司好戏连台,1971年对外公布了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宣告了“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已经来临”。1974年,又推出了微处理器8080。“8080”被专家们称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也正是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同时增发12亿新股,至此,“永泰”以“恒基发展”的新面目出现,与“恒基地产”并列为“恒基兆业”集团的两大公司,成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
地产大王(3)
成功后的思索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平空而来的,李兆基也是这样。少时的经商经历让小兆基从小就聪慧早熟,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和计数力。恒基辖下的地盘、面积、入价,可供发展什么物业,他都了如指掌。并且计数快且准,是地产行里有名的“铁算盘”。如今,李兆基虽已年近70岁,但对恒基兆业的地产项目仍亲力亲为,经常在公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有时还亲自指导绘图、设计,常常将自己代入为一个用户,设身处地考虑住宅怎样设计才更实用,小至门在哪里开,窗在哪里设,他都有自己的见解。至于哪个区域适合发展什么地产项目,他更以目光准确而享誉香港地产界。 房地产市场一向变化莫测,尤其香港地产几十年来起伏跌宕,但李兆基是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他自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风暴及后来世界经济的动荡,香港地产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近期有分析人士指出,李兆基的公司已经连续4年利润下滑,预计今年还会进一步下降。数据是枯燥的,也是最无情的,截至去年11月份,恒基兆业的股价还不到1996年同期高峰时的86港元的1/3。更可怕的是,据《远东经济评论》估计,李兆基的个人财富已经下降至46亿美元左右。
香港作家梁凤仪这样评价李兆基:过往无论香港地陷山摇,滔天风浪,他不动心、不移志、不外骛、不从俗,总之楼照起,地照买,最终就是名照升,钱照赚。但今天的市场是无比残酷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希望李兆基能够早日拓展自己的市场,将他的“恒基”辉煌继续进行到底。
成功秘诀
富有的家庭背景,从小的商业浸染。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经营战略。
不取不义之财。
资料:
李兆基,1928年1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李兆基7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耳濡目染。小学毕业后,开始到父亲的银庄工作,由养成工干起。时局动荡,令他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会随着政治的变迁而一夜之间变为废纸,由此,他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1949年,李兆基随身只带着1000元,只身来到香港。最初,他曾在文咸东街荣昌金号等几家金铺找换买卖外汇及黄金,其后又经营过五金及人口生意。
1956年,李兆基开始经营地产,他与郭得胜、冯景禧等8位股东组成永业公司,购入沙田酒店经营。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组新鸿基企业公司,被誉为地产“三剑侠”。由于李兆基的年龄最小,被称为“地产小侠”。到1972年,新鸿基地产将股票上市,“三剑侠”亦分道扬镳。其后,李兆基成立永泰建业,并于1973年趁香港物业及土地价格大跌,不断搜购。1975年,李兆基成立了恒基兆业公司,初时股本1.5亿元,只拥有20个地盘,到1993年,恒基兆业在港九新界共拥有近600年地盘。如今,李兆基已成为香港超级富豪,是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旗下的恒基兆业地产有很限公司、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美丽华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上市公司,拥有市值超过700亿港元的庞大资产。特别是近二三年来,李兆基更是异军突起,业务窜升,越标越高,其财富总额估计已超85亿美元。据1997年2月,李嘉诚已屈居第二。李兆基的成功经验是是什么呢?
李兆基从小聪明过人,有着非凡的记忆力的计数力。他如今虽已年近70岁,但对恒基兆业的地产项目仍亲力亲为,经常在公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他计数快且准,是地产行里有名的“铁算盘”。他的记忆力更是惊人,恒基辖下的地盘、面积、入价、可供发展什么牧业,他都了如指掌。李兆基有时还亲自指导绘图、设计,常常将自己代入为一个用户,设身处地考虑住宅怎样设计才更实用,小至门在哪里开,穿在哪里儿设,他都有自己的见解。至于哪个区域适合发展什么地产项目,他更以目光准确而享誉香港地产界。由于恒基兆业的建筑设计合理,方便好用,因此很受客户的欢迎。仅以1992年为例,恒基兆业本年度共建成11个物业、楼面面积达190万平方米,连同其他存货出售,共为集团带来超过21亿港元的毛利。
不管好市淡市,楼宇照建不误
在李兆基看来,恒基兆业已成为“楼宇制造工厂”。原料多,则制成品多,买回土地建成楼宇,卖楼赚钱也多;再买回土地,供下一步发展,货如轮转。地产市道好淡,都照做不误。他说,假如地产市道淡就放手不做,那么,公司的那么多员工怎么办?总不能等市道好了才来开始起楼。
香港地产几十年来起伏跌宕,李兆基是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他说,80至90年代,香港倍受前途问题的困扰,中英就香港主权问题进行谈判、移民潮等等,对香港的影响都很大,照理香港的地产市道应谈,事实上却未淡,楼价稳步上扬。李兆基的地产业不管市道好淡,一直不停地制造着楼宇,结果,香港不论是豪宅还是中小型楼宇,始终畅销不衰,因此,他便不停地赚钱,在富豪排名榜上步步向前移。
不挣不义之财,追求事业成功感
李兆基谈起个人财富问题,说了一句古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始终认为,不择手段,没有道义,发达了也没有用,做人应该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理想。
既然明知财富如浮云,那么为什么几十年来还要在商界纵横驰骋呢?李兆基认为,事业所带来的成功感,不完全在金钱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地产最重要的是有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买地就像买衫一样,买得便宜穿得久,便说明你眼光好、买得值。大家一齐去买地,谁识货,谁不识货,“有料无料”,几年后便见分晓。总括来说,投资有如一块试金石,能分辨“高”、“低”、明察秋毫,是为最成功的境界。李兆基除了投资眼光快且准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传统的人情味,决不像有些商人只认钱不认人,几十年来,他的恒基公司几乎与香港各大地产公司都合作过,被誉称为“百搭”地王。
作为地产界的“大哥大”,李兆基在香港政府适应市民要求压楼价之时,曾带头将马鞍山新港城最新楼盘自贬身价百分之八,为其他地产公司做出一个榜样。
李兆基虽然幼时读书不多,但他颇有古文修养,买下、贮存有大批古书。由于他曾捐出大笔基金给牛津大学,牛津赠予他“院士”和“博士”的荣衔。不过,他在社会传媒方面一向保持低调,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不愿在报刊上出头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