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红火的“找换店”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香港,商业区有一种很引人注目的特殊小店——找换店。它经营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货币,用俗话说就是民办的外汇兑换处。无论是在港岛的铜锣湾、湾仔,还是在九龙的尖沙嘴、弥敦道、旺角,“找换店”的招牌处处可见。而港岛上环,甚至有一条“找换街”,短短几十米的急庇利街上,十多家店铺中,一大半是经营找换业务的。其中的“牛记”找换店在香港颇有名气,俨然是同业的“龙头老大”。
  
  找换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很难说出准确的年份,反正至少有好几十年了。据说“牛记”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业了,创办人叫温浩泉,又名“温牛”。70多年来其业务已从香港扩大到东南亚地区。
  
  找换店最初的服务对象,是那些短期来港的旅客。上世纪80年代以后,内地旅客逐步成为主要顾客。由于外汇管制严格,出访的人只有几十美元的兑换额度,想买稍贵重些点的商品,就只好求助于找换店了,人们在那里把暗自带出来的人民币兑换成港币或其它外币。由于那时来香港的内地客中,远洋运输公司的船员最多,上环又是他们集中的登岸地,那一带的找换店出现的最早,数量也最多。近几年,随着内地普通游客的急剧增加,特别是部分城市实行“个人游”以后,找换店的生意就越加红火。
  
  在香港,货币找换属于普通商业。因为香港没有外汇管制,货币可以自由流通,找换业务不算违法,任何人或机构只要觉得有利可图,就可以像开其它铺子一样向政府申请开业。据统计,目前在港正式登记的找换店大约有700家。
  
  为什么找换店的生意能长久兴隆?主要靠两条,一是方便,数量比能兑换现钞的银行多得多;二是汇率优惠且不收手续费,兑换一万元,与银行一般要差几十块钱,甚至更多。店家赚的虽然只是买进卖出的一点差价,但“薄利多销”,总赢利还是相当可观的。
  
  近一两年,内地来港的游客,不仅购物、消费需要兑换货币,而且还有不少准备涉足香港股市的“炒家”光顾找换店。随他们而来的,可不是一万两万啊!
  
  另外,据说一些找换店还做些“洗钱”的生意,获利丰厚得多,但风险也大得多。具体情况,记者就不得而知了。那是廉政公署和警方管的事。
  
  今年香港多家银行获准经营个人人民币业务后,找换店的生意会受到多大影响?现在还没显露出来。善于灵活应变的香港人,肯定会“变”出新路的。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