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郑志然,生活在江苏苏州古城区中心的一个深宅大院里。那里有亭台楼阁、假山花木。“闹中取静的老宅庭院里留下了少时的欢声笑语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在采访郑志然时,记者一提到苏州古建筑,郑志然就回忆起了这些。为了将保护古建与互联网相结合,郑志然自筹资金创办了苏州古建网。对于这个与房地产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苏州人而言,他的创业就是从古建网开始。
打造古建筑信息平台
苏州古建网的本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一幢商住两用的小区里。郑志然的办公室不大,装饰也十分简单,有着古典韵味的书橱和一架玲珑剔透的灵璧石摆设与古建网的名字倒也契合。
从事了几十年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郑志然,对于古建筑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当他准备第2次创业时,把眼光投向了古建筑这个很有前景的行业。
2003年,一家开发商委托郑志然做了一份《平江历史街区保护策划方案》,他走遍了历史街区的每条小巷和古民居,翻阅资料,研究《宋平江图》,随着调研的逐步深入,他慢慢地被苏州古建筑的博美精深所折服。“经过一番市场调研,我感觉苏州缺乏一个古建筑网络平台。”之后又有开发商委托他做中式别墅的策划方案。
郑志然发现苏州古城虽然拥有众多的古建资源,但比较分散,不能给外界一个全面完整的概念;而这些古民居虽然承载着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却仅作为居住并长期超负荷使用。作为高级房地产策划师的他,以专业的眼光,发现这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甚至是对文化遗产的践踏。苏州古民居自古就在中华建筑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它的粉墙黛瓦、依水而筑、雕刻精美等等。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怎样把它整合、推广,从而更好地保护?郑志然从从事古民居修复和保护的一位好朋友那里得到信息:“目前政府已开放古建保护的市场化运作,但步履艰难。外界对苏州古建十分看好,又无从下手。”郑志然以专业的眼光,发现了创业的机遇,创立一个“弘扬苏州古建文化的门户网站”的构想在他脑海中应运而生。
“一方面是有很多了解和投资古建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缺乏信息平台。”2006年11月,郑志然开始着手创办苏州古建网。经过筹备,苏州古建网于2007年5月试运行,7月正式运行。
记者在苏州古建网主页上看到,苏州古建网的构筑是三大平台:古建信息平台、古建交易平台、古建网互动论坛,这些平台下面还涵盖了古建鉴赏、古建园林园艺、古建施工、政策法规以及古民居交易、园林别墅鉴赏等众多内容。
如今,苏州古建网已成为苏州地区第一个全面介绍古建筑现状和保护的门户网站。郑志然满怀信心地说道:“我准备将古建网建设成为外界了解苏州古建筑的门户,同时也为古建行业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目的是为了苏州古建的保护。”
“每天苏州古建网客服部都会接到很多电话咨询,有的要买古建筑,最好是‘控保’的。有的要委托找古建施工队伍,甚至有江西、安徽人有古民居出售要我们去考察,时间实在排不过来。”郑志然告诉记者。
线上线下相结合
虽然郑志然有20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但要办一个网站,对他来说还是不易。“我知道搞网站是烧钱的事。”此外,还有网站设计制作、广告位招租、购置设备、招聘专业人员等。“但网络营销是今后房地产的趋势所在,现在网站已经到了专业化细分化的时代。”郑志然说。
令郑志然欣慰的是,苏州古建网开通不到两个月,就促成了位于苏州市中心高师巷的一处近300平方米的古建筑成功易主。“现在还有十几套古民居正在销售中,我们还开辟出专门窗口提供古民居、古建构配件以及家具、书画等室内陈设的供求信息。”市场的热情反馈更坚定了郑志然的信心。“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更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古建筑的投资。古建筑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底蕴,让投资一定会有回报。”郑志然告诉记者,古建筑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名人故居,庭院建筑平时可以作为休闲场所。从投资角度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以保值增值。“苏州市房管局将卫道观前的潘宅礼耕堂修复后出租作为高端场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郑志然也坦陈,目前网络的赢利点很小,运营前期基本是纯投入。对于网站的发展,郑志然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坚持依靠网络运营,提升网站知名度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自身来经营一些古建项目,通过项目运作来补充网络方面资金的不足。也通过项目运作来使大家亲身参与古建筑的修复和经营,从中学习和积累古建运作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弥补网站的资金不足,郑志然成立了敦本堂古建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通过经营一些古建项目,在资金、人才、经验等方面为苏州古建网提供有力保障。郑志然刚在苏州东山投资了几处古建筑,准备用作旅游开发。
原先处于古建筑上下游的各道流程因为有了苏州古建网,在涉及古建的这个领域,已整合成为了行业发展中的一个产业链。苏州古建网正式运行4个月来,已满足近百位市民的需求,也为数十家与古建行业有密切联系的供应商找到了合作伙伴。
挥不去的古建情结
郑志然一再强调苏州古建网的公益性,“苏州古建网立足保护苏州的古民居,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求发展机会。”随着苏州古建网知名度的逐渐提高,网站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逐渐被社会公众所关注。一些崇尚古民居的民间资本所有人,解囊参与濒危民居保护,不少园艺制作人也把自己的“拿手作品”通过网络平台自我推介,更有不少爱好收藏民清家居的收藏家通过网络展开交流。
郑志然从小也生活在市中心的一座深宅大院里,那里有亭台楼阁、曲径回廊,一年四季有花木果树竞相争艳。他在那里度过的欢乐的童年和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是终身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