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柏:一天能挣1500美元的台湾人

80酷酷网    80kuku.com

  

林宗柏自称是个一天就能挣1500美元的人。在中国复杂的医药市场上,他比别人更明白如何躲过暗礁、如何掘到金矿。

  50多岁的林宗柏两鬓有些斑白,他在制药行业干了30年,其中10年的时光花在祖国大陆。在30年的悠悠岁月中,他曾作为一名科学家供职于杜邦、葛兰素史克等公司设在美国的研发基地,也曾作为一名商人奔波于美国、欧洲以及港台和中国大陆之间,为一些中型药厂推开中国市场的大门牵线搭桥。
  优游于欧美以及两岸三地之间的日子显得非常潇洒,原因在于林宗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在美国,他拥有一间被称为nu bio的生物技术公司,并和别人合作开了一间制药公司;在挨家攻关,耗费显然不菲。

  因此相对来说,推广非处方药(otc)要容易一些,可以在全国性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曾经在国内名声响亮的药厂大都走过这条路,比如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的息斯敏、达克宁、康泰克。但是,这样做也需要大的投入。林宗柏说,一年没有5000万元根本不行。

  对外资药厂来说,中国市场还有一些其他陷阱,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经历了10多年的摸爬,林宗柏对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切身体会。罗纳普朗克的专利药品螺旋霉素,被国内同行仿制后改名为乙酰螺旋霉素,而且还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

  尽管现在情况已有所改观,比如以仿制国外最新药品而被国家授予的二类新药已经鲜有出现,但是中小型药厂进不进入中国仍属两难。进入中国,意味着要为新产品审批投入资金和时间。在国内,药品审批往往可能要花一年甚至两三年时间,而获得审批后,开拓市场还需要建立成本高昂的网络。

  帮助海外中小型药企进入中国正是林宗柏现在从事的主要业务。凭借着多年在中国市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关系,林宗柏不仅为海外中小制药企业提供报批药品的服务,还为它们介绍国内药品的销售渠道。

  帮助制药企业的产品获得批准在国外被称作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但这个市场在国内的利润并不保险,原因在于中国药监部门药品报批的制度正处在不断向国外先进制度靠拢、体系不断嬗变之中。

  林宗柏就碰上过这样的事。有一回,在他花数月时间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好厚厚的材料之后,恰逢国家报批审核要求变化,这令他的辛苦付诸东流。

  “报批一个药品,如果顺利可能只需要5万美元和半年时间,但如果不顺利,可能要拖两三年,花20万美元都不行。”他说。

  比较之后,他决定与制药厂家合作,免费为企业做报批,自己承担风险,但条件是要全权代理产品在中国的5年总经销。

  这种模式直接考验的是林宗柏30年药品营销生涯中的两样东西――眼光和经验,不过对一些海外小药厂来说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例如,德国马博士制药厂是一家年销售额5亿欧元的中型企业,按照实力,它没有能力单独开拓中国市场。林宗柏1999年起成为这家企业的顾问,帮助它解决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问题。去年,马博士在中国的销售额已接近600万欧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林宗柏的顾客还包括德国史达德制药厂以及另外几家欧洲和台湾的制药公司。他的努力将促成外资药厂对中国的投资,因为在中国大陆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最终会投资建厂以稳固销售和规避风险――在国内,进口药每年要经过两次检验,如不合格执照就会被吊销,而在中国内地设厂,情况就不会这样。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