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创业中国见到了“证邓”,该校大四学生邓丽家(化名)。邓说,他就读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我考的第一个证是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邓说,之后,他相继考取了photo shop软件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营销师、物流师资格证、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资格证等11个职业资格证书(不包括学校规定考的证书),已花费考试费3138元。目前,他又在考注册会计师。
据邓的班主任吴老师介绍,邓丽家是班长,成绩很好,已获得4次奖学金。吴老师回忆,仅大三一年时间,邓丽家就考取了7个资格证书。邓的同学唐亮介绍,学校同学几乎都对校外考证感兴趣,但每人也就2个证左右。邓丽家因为考了10多个证,同学们在佩服之余戏称他为“证邓”。
“我考这么多证书是为就业做准备的。”邓丽家说,11个证书中多数都与他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关,其它证书都涉及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因此考证变得很简单;且报名费也在自己承受能力之内。
八成大学生热衷校外考证
目前,校外考证现象在各高校都比较普遍。创业中国在重大、工商等高校随机对20名大学生采访得知,其中80%以上的采访者对校外考证持支持态度。“现在毕业生这么多,如果没有一两项突出的优势,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川外大二学生小刘所学专业是英语,为扩大就业范围,她考取了国际日语二级证书。
采访中创业中国还发现,大学生考证大多数都是比较有目标性的,以提升自己的就业优势。但像邓丽家这样的情况绝对是少数。
此外,20%不支持校外考证的同学认为,不如利用在校期间的业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毕竟术业有专攻,把时间花在考证上得不偿失。
就业办:考证应量力而行
对一人考取多证现象,重庆工商大学招生就业办张老师认为,学生考证应量力而行,根据自身不同的专业和就业规划,选择性的考取校外证书。她建议,在校生最好选择与专业有关的核心资格证书增加自己技能储备。对于边缘性证书可依个人情况而定,切勿盲目的逢证必考。另外,大学生在提升自己“含金量”的同时,也应加强社会实践,避免进入社会时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证书并非越多越好。”沙坪坝和平鸽广告公司高总表示,“我们更看重个人综合素质及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提倡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介绍说,最近他们单位也进行过一次招聘,结果发现应聘者中虽说不缺各类证书,但他们身上似乎都存在着不能灵活解决问题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