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为持续稳定的赢家
——期货市场投资方略谈
随着参与期货投资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也将越来越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虽然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有过赚钱的经历,但是长期下来最终能持续保持盈利的投资者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如何才能成为持续稳定的赢家,这是本文进将行探讨的。
1,深刻理解期货市场“零和博弈”的本质。
传统教科书对于期货市场发展历史大多是这样描述的:从物/物交换到货币的出现,随着经济活动时间与空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化,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风险也在不断增强。为了适应经济活动发展形势对风险管理的迫切需要,“商人们”在从现货贸易到远期交易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期货交易方式。
自从期货诞生之日起,“管理风险”与“发现价格”就一直是市场人士不断宣传的两大
基本功能,但是对于市场隐含的投机活动与投机博弈的残酷性大多讳莫如深。在一个产业链的贸易活动中,生产商、贸易商与需求方实际上是一个既相互博弈又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如果价格的大幅起落导致这个系统的某一环节遭受致命打击,最终也会使其他各方都失去发展机会。可能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生态关系,出于自身长期发展利益的考虑,那“82位商人”才最终发明了期货交易这种形式,稳定供需双方相对平衡是投机商人生存发展的基础。
脱胎于现货市场的期货市场自诞生开始之日就一直延续着利益博弈——有人想转嫁风险,有人想通过不确定性来发财。期货市场是一个零和博弈市场。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由于维持市场运行的场地设备投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从业人员费用等成本,都必须由所有投资者以手续费形式支出,因此在期货市场,输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资金量上都要远远超过赢家。所以华尔街流行话一句“市场一定会用一切办法来证明大多数人是错误的”,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市场得以正常运转的内在基本要求。
期货市场是双向对手盘交易的,每一个多头部位总会对应一个空头部位,每时每刻有人赢钱就会有人输钱,多空双方是直接的你死我活的对抗。无论做多或做空,一轮单边的涨跌就构成一轮攻击,攻击的过程由建仓开始然后推动价格一直打到对手被迫平仓为止,平仓时失败者的损失就是胜利者的获利。
很多人士认为是基本面或消息面的变化导致了多空观点时时变化,并引发了多空之间的不断攻击较量,但是在我看来,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应该来源于投资者生存的压力,因为在这样一个对手生存就意味着自身失败的残酷竞争环境中,生存的压力必然导致人们短期行为的不确定,进而作用于市场并产生价格波动。
多数情况下,表现平稳、迟滞的现货市场会对期货市场多空双方之间的交战规模形成制约,这种情形下,期货市场价格的主要趋势表现为震荡反复,这一阶段往往是量变堆积的过程;少数情况下期货市场的变化会引导现货市场出现重大变化,并在二者之间形成明显反馈互动关系,出现这种情形时,期货市场价格的主要运行趋势将表现为持续的单边上涨或下跌,这一阶段往往是质变飞跃的过程。
比如铜市场:由于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铜的进口需求持续稳定增加,我们一些贸易商在正常进口贸易利润持续被挤压的情况下,逐渐通过期货市场发现了一种更为稳定的、可以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的操作模式,叫做正向套利,就是从国外期货市场买入的同时在国内期货市场卖,最后再通过反向交易对冲平仓。
2004年上半年之前是国内贸易商机、构投资者在期货市场进行正向套利的高潮时期。2004年下半年内外铜比价关系发生变化,正向套利开始失效的同时,国内贸易商与大机构们又发现了反向套利空间,买入国内期货合约卖出国外期货合约,然后再通过反向交易对冲平仓交易来获取价差盈利。2005年中期以前,这种与国家发展利益相悖的交易逻辑并没有对现货市场产生明显影响,2005年中期以后由于现货市场贸易条件与环境的日趋艰难,以及期货市场套利模式的不断流行,为了寻求新的利润空间,部分贸易商与相关机构开始加大期货市场参与力度,期货市场资金结构以及参与者背景也开始出现悄然变化(事后才知道,其中竟然包含着中国国储这样一些机构也在进行着所谓的反向套利操作),参与者的角色也悄然开始向投机商转变。在量变逐步积累的基础上,期货市场利益集团博弈的规模开始逐步升级,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投机商与国内大机构你死我活的较量开始上演:中国机构在国内外大量抛空希望稳定或压低铜价,国外机构与投机商开始疯狂做多,因为他们深知在经济高速发展、进口铜必将持续稳定增加的背景下,中国非但不抓紧采购战略资源,反而将有限的资源抛售到国际市场,如果是不以牺牲整体经济发展为代价进行对抗,将来必定会重新大量采购。这场较量最终以铜价持续大幅上涨、中国机构失败、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最终为高铜价买单而告一段落。
假如一开始我们就能以利益集团博弈的角度来看待这场较量,那么我们的机构当时首要应对策略就不会是大量抛售,而是应该抓紧时机先顺势采购相当一部分资源。要想在资源稀缺的领域与国际机构竞争,充分占有资源应该是谈定价权的前提条件。
如果说在这场铜期货世纪征战过程早期的量变积累阶段,罢工、减产、美元、股市等因素还能对市场价格产生一些不确定性影响,那么当利益集团博弈这一核心主题开始逐渐明朗并不断强化之后,上述因素的变化不过是为了配合博弈竞争的需要,而进行的外在宣传攻势而已。
再比如2007年的大豆市场:我们明明都看到了在豆油、饲料需求持续扩展、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将背景下,大豆价格大幅上涨潜力不断增强的态势,但是我们的一些大型粮食贸易机构,却还是要在国内期货市场大肆抛空以打压期价。一些人解释说,这是他们为国外采购而在国内进行的卖出套期保值。他们这种以保值借口来打压竞争对手乃至国内种植者利益的行为,最终引发竞争对手为了自身的生存而从期货市场开始与其展开的生死较量,随着期货空头部位头寸亏损的持续增加,为了降低期货亏损而进行的现货采购,最终推动现货价格大幅上升。罕见的大级别正向反馈机制再次启动——期货现货互为因果推动价格不断上升。由期货市场虚拟需求增加开始的利益博弈,最终导致人们追涨、惜售等一系列外在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内的紧张情形进而影响到国际市场,并再次开始成为国际市场继续推高大豆价格的借口。
以上事实表明:在期货市场,价格运行的主要逻辑是找到对手跟他对着他干,而重要对手的重大失误也必将会引导现货市场产生联动,期货市场多空征战引发的虚拟需求增加或减少,是引发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只有深刻理解了期货市场的生态系统、博弈本质,以及期货、现货乃至人们心理相互影响的反馈机制之后,才可能会使我们对期货价格运行轨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超前认识。这是建立个性化生存发展方略的基础,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在动态多变的复杂市场环境中,根据竞争博弈的规律寻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方略。
如何才能成为持续稳定的期市赢家
80酷酷网 80k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