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感悟:克服惯性思维

80酷酷网    80kuku.com

投资和投机这对孪生兄弟,在国际投资界已经被使用多年,从来没有褒贬之分,但在中国,这两个词可有着天壤之别的待遇。   

投资是一个神圣的光环。许多人都言必称“投资者”,或者“价值投资者”,但实际上有几个人真正懂得投资的真谛,谁能真正做到价值投资?有些人可能认为,选好股票就可以长期持股,就可以睡大觉了。这种想法很可能产生致命的危害。   

基金经理可能都有这个感受:亏钱的股票一般都是心中没底的股票,在走势不好的时候大家都会敢于止损。而亏大钱的股票却往往是很熟悉的所谓“白马股”或“好股票”。福耀玻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2002年开始,福耀玻璃多么的风光,大盘暴跌它独涨,还创出历史新高,一个全球化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参与其中,而2004年4月之后,其股价一蹶不振,全球化的故事已经失去吸引力。在下跌过程中,许多投资者还抱着所谓“价值投资、长期持股”的思维,一直持有“好股票”,不舍得出手,从10元忍到5元,损失惨重。这种投资其实已经是相当的非理性。   

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人类的思维惯性。   

对于“白马股”,有许多人将它们列入重仓股名单,因为这类股票的优点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一般投资者也很容易被说服。但是,如果要改变一个已有的根深蒂固的认识,也就是要否定自己,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市场千变万化,让我们疲惫不堪。“到哪座山,唱哪首歌”,不同的股票、不同的投资阶段,如果没有相应的投资策略,没有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的思想变化,只会在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市场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公司的基本面可能出现了变化,未来的增长前景模糊,出现了通常所说的“业绩风险”;二是市场对公司的判断出现了变化,市场投资者对公司的定价出现了调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估值风险”。现在的投资者,对于前一种风险认识比较深刻,也比较好处理,因为和数字博弈容易取胜。但对于后一种风险,投资者一般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这是在和市场博弈,市场又是难以琢磨的。现实中,科班出身的基金经理都有这个偏向。   

我不否认,如果股票选得正确,从长期投资业绩的角度,投资者可能取得超越市场的业绩。但对于中国共同基金的具体情况来讲,残酷的市场可能让你看不到“最后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一方面,在机会成本上,基金经理承受不了,许多股票一调就是两三年,把大量仓位放在无效和负效资产上,机会成本很大。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可能面临很多外部压力,比如排名、内部风险控制、领导等,这些因素随时都有可能让基金经理做出非理智的斩仓行为。善始不能善终。   

所以,作为买方研究员的基金公司研究员,肩负着两个重任,一是深入把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二是准确把握市场的态度变化。后面这一点,有志成为基金经理的研究员,还需要在工作中刻意地培养和锻炼这种市场感觉。作为基金经理的耳目,研究员要倾听市场的声音,从交流中和外部报告中分析市场的主流观点,掌握市场对公司的最新看法和对公司的最新关注点,确定市场所在的阶段。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