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lane和林东是两种不同性格的鲜明对比,一个花钱如流水,另一个则善于持家理财——冰与火就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走到了一起。
采访对象:林东
性别:男
年龄:26
【记忆深处】
【起因】
“败家”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字眼,花(父母)钱如流水非但不会遭到指责,反而还会引来羡慕的眼光。
高中毕业之后林东就被父母送到了美国,十几岁起就没再愁过花钱的他在美国很快就成了旁人眼中彻头彻尾的“败家男”。每月数千美元的开销让国内的家人颇为不满,林东也在后悔自己的“败家”行为——直到他遇见了lane。
lane和林东是两种不同性格的鲜明对比,一个花钱如流水,另一个则善于持家理财——冰与火就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走到了一起。
我的儿时没有太多关于“富有”的记忆,和很多孩子一样,父母骑着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幼儿园。
小时候家里并不是很富裕,在我的印象里父母一直很忙,有时也能听到他们背着我和弟弟吵架。我和弟弟都很懂事,平时不会乱花钱——其实真正能到我们手里的钱也不多,最多也就几十块钱。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慢慢好了起来,上初中后我就再没挤过公车,都是爸爸的司机送我去上学。妈妈比较宠我和弟弟,而且家里的财政大权也掌握在妈妈手里,所以从上高中后我就没再为钱发过愁。那时几乎每个月妈妈都会给我上千块的零花钱,而我也不懂得存钱,每个月都能花得干干净净。
由于成绩不太好,高中毕业后我没有上大学,而是在父母的资助下到美国念了一所两年制的社区大学,其间我也交过一个女朋友——很会花钱的那种,她有很多朋友,出去玩的话基本都是我埋单,这样算下来每个月不算房租能花掉四五千美元。弟弟来美国看我的时候就不太喜欢她,后来听表姐说家里人也不赞成我交这个女朋友。两年后我考上了南加州一个城市的大学,我妈在寄钱给我买新车之前查了银行账单,看过之后她大发雷霆,并从此开始限制我的生活费。
在这所大学我认识了lane,她爸爸在国内做房地产开发,虽然没有我家有钱,但lane显然继承了她父亲的商业头脑,不但花钱上精打细算,还自己打工赚钱,几年下来已经有了数目相当可观的存款,还用一部分钱买了基金——和她条件相仿的同龄人,大多喜欢拿着父母的钱买各种名牌,相比之下lane算是懂得理财的了。考虑到我妈的“经济制裁”和高昂的房租,我们交往半年后便住在了一起。那时我们有一个“joint account”(联名账户),每人每月放入固定的钱,生活费便从中开支。lane绝对属于“乖乖女”,不出去吃饭也不喜欢吃零食,买衣服也经常会在换季时去挑选减价商品。而我则正好相反,经常和朋友出去吃饭,有时也去酒吧,每次都会花掉两三百美金。美国的汽油很贵,停车、罚单和维修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lane常常说我不会过日子,可我觉得既然日子是用来“过”的,为什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让日子过得更舒服些呢?
lane对奢侈品不感兴趣,有一次我送给她一块名牌手表(3000美元),让她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后来她告诉我,以后千万别再买这么贵重的礼物了。大学的最后两年我的财政状况愈发紧张,和朋友聚会花掉了暑假课程的钱,后来又用生活费补了缺口。大学最后一年学费涨了500美元,我想跟妈妈要,可她认为我应该有私房钱——可现实情况是我几乎连房租都交不起了。lane很了解我的处境,不但帮我交了学费,还负担起了全部房租。我很想把钱还给她,甚至想过卖车,可都被她阻拦了。
由于大学最后一年连基本的生活费都成问题,所以我只能在lane的“资助”下生活着。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并不好过,自从lane掌握了经济大权,我也就完全失去了自主权。到餐厅点菜时只要她问一句“这个会好吃吗?”我就立马改变饮食习惯;买衣服的时候,只要lane一句“这件衣服不适合你”,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观点——说是要大家喜欢,其实还是谁出钱谁说了算。为了改变这种窘境,我也曾试过记账、限制预算的办法,但钱总是不知不觉间就花完了,连自己都觉得很奇怪。后来我索性放弃了lane的“经援”,宁愿啃快餐也不下馆子,宁愿喝汽水也不去酒吧喝酒。
快毕业的时候,lane一直暗示我应该带着她去见父母——可那时父母对我在美国交的女朋友总会戴上“有色眼镜”,认为她们不学无术,只会乱花钱。我知道lane是个很好的女孩子,可还是怕父母不能接受她。或许真的是感情基础不够牢靠,这样拖来拖去,没等到大学毕业我们就分手了。后来听说她在美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我则在毕业后带着朋友介绍的项目回国做起了pm(项目经理)。
冰与火注定没有办法长久,我们可能就这样永久地分开了。回国后条件应该说比从前更优越了,可我却渐渐摆脱了“败家男”的影子。
如果说我是“败家男”那真的要大呼冤枉了,和我一块从美国回来的同学nick,家里有个漂亮的未婚妻,可他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酒店(三星级以上)里度过的——不为别的,只为能和一班狐朋狗友们喝酒、聊天、开party。nick最喜欢买彩票,在美国他每周买彩票的花销就非常吓人。回到国内后他的爱好依然没有改变,通常都是几万几万地亏,后来卖车的几十万块钱据说也被他赔进彩票里了。一年算下来他不但赚不到什么钱,自己还要往里搭进十几万。
rey是我儿时的玩伴,也是我认识的“败家男”中最爱玩的一个——几乎想得出来的男孩玩具都被他悉心保留着。游戏机、变形金刚玩具、电影海报、电话卡、dvd、cd、漫画书……最夸张的时候他每个月光买玩具就要近万元,而且他同时还会收藏其他东西。虽然rey比较贪玩,但我觉得他是“败家男”之中“败”得最有水平,也最有品位的一个。
工作之余我已经很少去“败”什么东西了,所有的购买欲似乎都在高中和大学期间释放完毕了。现在我更向往的是当初lane的那种状态,通过积累财富让自己得到满足感。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性也会变得成熟。
【结语】
一些词的词性是会随着时间改变的。从前“败家男”更准确的叫法是“败家子”——完全意义上的贬义词。而现在,说某某“败家”反倒成了一种时尚、炫富的表现。
当下,拜物、拜金之风盛行,已经很难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超脱其外。“败家”已经不仅仅是“能花钱”,还有着“有品位”“懂享受”等更深一层的含义。自称“败家”的男男女女,多数活得很开心——毕竟还是有钱可“败”,一边唉声叹气为“败家”作后悔状,一边则豪爽地为各种奢侈品埋单。
虽然他们收入不菲,但依然难以摘掉“月光族”的帽子;每年赚一辆帕萨特,却可以花掉一部宝马;皮夹里的信用卡甚至能拿出来打扑克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的“败家女”和“败家男”慢慢多了起来。
他们总是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很懂得享受生活,有时表现得非常慷慨:不但平时有“惊喜”,节日时也永远不会忘记送上昂贵的礼物。这样的他(她)难道还不能够令你心动?且慢,碰到这样的男人或女人,有可能是上天恩赐,但也许,你遇上的是令人头疼的败家男女。
“今天你‘败’了吗?”——这是败家男女们相互间最常用的问候语。“败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乃至令人骄傲的称号。他们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很大方,出手阔绰,注重生活质量。“败”到极点的男女几乎成为了时尚顶级品牌的代言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但多数情况下你还是能在败家男女的身上找到一些奢侈的流行元素。
“败”是一种病
采访对象:费雯
性别:女
年龄:25岁
职业:外企主管
收入:6000元/月
【起因】
费雯的“败家”经历要从她的中学同桌说起,有一天同桌带来一个印着凯蒂猫头像的粉色笔袋——从那以后费雯知道了“hello kitty”,也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这只粉色小猫。
从铅笔、笔袋,到后来的书包、手表、镜子、闹钟,甚至连卫生纸都能看到这只粉色小猫的身影,她无比兴奋,这只可爱的小猫真是无所不在。英语老师让每人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费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kitty”;甚至在高考时,她还因为没能把印着凯蒂猫的铅笔带进考场而郁闷了好一阵子。从那时起,费雯就成了朋友眼中的“时尚分子”——二十块钱左右一本的时尚杂志每个月都要看好几本,而且她也是在朋友中间最早有手机和银行卡的“少数分子”之一。
大学毕业后费雯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败家”习性依然难改——看着每个月如雪球般不断滚动的赤字,她只能求助于父母和男友。
【记忆深处】
上大学时,我几乎就是室友们的“时尚导师”,她们还在看琼瑶小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阅读《elle》了。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个同学叫我“败家女”了,好像是因为我买了一条800多块钱的围巾。“败家女”这个称呼在那时还有些贬义——但我也能听出背后的羡慕和嫉妒,因为不久之后那个同学就来问我约会时该买什么样的鞋子。我并不介意别人这样称呼我,因为在我眼里她们当时确实可以用“土得掉渣”来形容,而且我认为自己也并非挥霍——每个月我有一千多块钱的生活费,那条围巾也是我省吃俭用买下来的。女孩子喜欢打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我觉得时尚也是一种文化,在这方面多花些银子没什么丢人的。我的一些“败家”行为后来慢慢也被室友们接受了,我第一次到香港“扫货”,就是在大四实习期间和三个室友一起去的。
女人不是理性动物,尤其在购物的时候。直到现在,只要我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想把它买下来,就算它超出预算、超出市场行情、甚至超过了我的信用卡额度,我也会想方设法把它买下来。买东西和找男朋友一样,是靠缘分的,喜欢就一定要买下来。有时在网上和原来的同学聊天,大家谈得最多的也是最近又“败”了什么。其实“败家女”也有自己的原则:我不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随时留意打折季的动态或哪里又在搞特卖会……但同时我也会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手机一定要最小且功能最全的;电脑要最轻薄且好看的;速溶咖啡绝对不能喝,一定要用咖啡豆在家现磨现做——当然,咖啡杯和咖啡匙也要精致漂亮的。
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购物狂”,她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我总是选更贵的那一个——虽然我经常告诉她品牌文化的附加值常常比商品本身价值更高。
我每个月的收入不少,但每到月底看着一堆账单还是会感到头疼。
“败”并不意味着挥霍无度。刚工作的时候特别开心,认为终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可几个月下来才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天真了,不但没法养活自己,“窟窿”反而更大了。虽然每个月赚钱不少,可也多了很多和同事朋友的聚会。除了吃饭之外,几个姐妹偶尔还会去喝上一杯下午茶,泡吧、看电影、唱卡拉ok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上班之后的另一大开销就是置办“行头”——在外企工作形象可不能马虎,以前的少女装统统被打入冷宫,只有穿着剪裁合体的正装才能出现在工作场合。
用妈妈的话讲,我虽然赚得不少,可左手进右手出,全穿在身上了。她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我有那么多衣服却还是不够穿;手机没坏却要换个不停。我总是想让她理解“钱不是攒出来”的道理,却一再失败——最后我终于知道,我们的矛盾其实是两代人之间的隔阂。“80后”在上一代人的眼中早已成为贪图享乐、过度消费的代名词,彻头彻尾的“败家子”。可她并不知道,或许正是我们对时尚、品牌和功能的追求才促使了产品的不断创新。如果像他们一样看着黑白电视就非常满意了,那么现在可能也不会出现等离子和液晶彩电了。从这个层面上讲,“败家”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持续的赤字让我不得不开始转变一些生活方式:放弃奢侈的健身房,把跑步机和有氧训练变成爬楼梯和晨跑;逛街次数降至每周三次;早餐和晚餐尽量在家里解决……
2007年最流行的“理财”也在我身上得到了体现——每月拿出部分工资定投基金。为了克制消费的欲望,我经常会用上网来消磨时间——但自从发现了“淘宝”的存在,我的消费欲望又不可遏制地被激发了起来。
女人是天生的虚荣动物。要填补虚荣的沟壑,少不了爱情和物质。我想,未来真正能够让我改变的可能是小林。
小林是妈妈同事的儿子,从小我们就在一起长大,也算是“发小”。后来他到国外念书,前几年才回来开始工作。妈妈的这个同事一直很喜欢我,小林回来后就不停地为我们制造“机会”。小林对于我的“败家”行为并不十分反对,他认为年轻人追求时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他也常常劝告我要量力而行,追求时尚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困扰和压力。在我看来,我和小林虽然年纪相仿,但他却有着一种同龄人不具备的成熟和稳重。在两位妈妈的极力撮合下,我们“顺水推舟”成了男女朋友。
开始交往后小林似乎在有意无意间引导我的消费行为:逛街时,他告诉我只带现金不带信用卡——因为只要签上名字,连购物推车都可以推回家;平时周末我和朋友经常会去泡吧、看电影、唱卡拉ok,而小林则会带我去看免费展览;我们甚至会共同制定一个短期的理财计划,用得到的收益进行一次短途旅行……有时候我也会问一些很傻的问题:你会爱上一个“败家女”吗?而他的回答也总是淡淡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小林经常拿我和一部外国剧集《威尔和格蕾丝》中的富婆卡伦做比较——卡伦是个性情豪放的富婆,她因开销被丈夫缩减了5%而烦恼,解决办法就是去买一件5000美元的毛衫……毫不掩饰的单纯显得有些幼稚,却总能叫人忍俊不禁——这就是小林的评价。
【结语】
“败家女”多出自“80后”甚至“90后”,可她们也有自己的观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人感叹“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而十年后正是这代人拿起了公文包令美国经济迅速崛起,并最终使之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
“败家女”也有可爱的一面:她们追求名牌,却也很有品位;喜欢跟随流行风潮,但同时也懂得享受生活。其实“败家女”常常在感情上最没有依靠——感情可遇不可求,而物质却是有形有色,只要有钱就能轻松拥有。如果说“败家”是一种病,那么它并不能够轻易治愈,正像小林对费雯所说:“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链接】
12星座与“败家”
1.狮子座——性格中拥有“决不会认输”成分的狮子座又怎会将“败家王”的称号拱手让人?
2.天蝎座——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银子花完的天蝎是12星座中最有可能与狮子争夺“败家王”桂冠的。
3.双鱼座——每月的“固定消费”已经足以使他(她)跻身三甲。
4.天秤座——注重外表的天秤座在购置行头上不输任何人。
5.白羊座——“冲动购物”是他(她)的标签。
6.射手座——喜欢旅行的射手从来不会在旅途中亏待自己。
7.水瓶座——致命的物质欲,会让水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败家”。
8.双子座——或许你无法从外表看出拥有双重性格的双子如何花钱如流水,但“夜夜笙歌”的代价算下来,丝毫不亚于买一套名牌套装。
9.金牛座——金牛天生拥有勤俭的美德,但在看到心动的日常吃穿用品时同样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
10.处女座——往往只有在商场大减价时才能看到他(她)们的身影。
11.摩羯座——拜金性格使得存钱盒投资成为摩羯的唯一爱好。
12.巨蟹座——天生爱家的巨蟹是败家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