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吴梦
在字典上,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国家,简单的几个字就给爱国下了定义。
怎样让孩子们对“爱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书法老师陈俊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书法课。
他希望孩子们将国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了解“国”字、学写“国”字开始,让孩子们对“和平年代我们该如何爱国”这个问题有所启示。
听到这节课要学习写国字,同学们一下子炸开了,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着。
“老师,国字我会写的,外面一个口,里面一个玉,很简单。”
“我二年级的时候,国字就写得很好了。”
“国嘛,我们语文课上学过的,就是国家的意思,有国才有家!”
“可是同学们,你们真正了解“国”字的含义吗?”陈老师的这个问题,瞬间把同学们的思绪从天马行空拉回到了安静的课堂。
在动笔之前,陈老师将“国(國)”字的笔画进行拆分,逐一讲解了每一个笔画的含义。
陈老师说,古汉字中,“国(國)”字的组成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
孩子们目不转睛地听着陈老师的讲解,小手指头也不自觉的跟着在桌上游走着。
随后,陈老师铺好宣纸,待毛笔泡软至易吸墨后,他便沉心静气,将毛笔在墨砚盒里浓浓地一蘸,急挥右手,刚劲有力的“国”字一气呵成。
笔落,陈老师指着刚刚完成的国字告诉孩子们,“国”字中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元素,构成了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土地、人口、国界、军队等,这是古人造字时对“国”概念的认识。
陈老师说:“我希望你们从了解国字、学写国字起,对国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一条最佳路径。杭实外重视校园书法教育。
爱国,不只是一个定义,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爱我们的国土、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文化,这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天性,也是一种人人有责的豪情。
今后,每一幅书法作品、每一项成果都展现在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教室,营造良好的特色创建氛围,真正达到让优秀的书法作品鼓舞人、以传统的文化启迪人,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非凡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凸现学校“墨香润德、文化育人”的特色。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