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报名的要求里面相对宽泛,因为最严格的要求一般已经在岗位要求里面列出来了。
那么对于公务员报名的要求里,一般各地方公务员考试要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要求,不妨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于人员资格的要求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一)基础性要求
基础性要求是可量化或者直接衡量的指标,一般是个人人群特征方面的要求,比如国籍、年龄、文化程度等。例如在国考中,基础性要求是,中国国籍,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有明确的出生日期规定,其中应届硕、博士条件可以放宽至40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二)主观性要求
国考中对于人员有一定的主观性要求。不少要求无法直接用指标衡量。比如在爱国方面、道德品行和政治素质上的主观性要求。这些一般很难在报考之前筛选,但作为原则性条件,属于必备条件。
(三)适应性要求
适应性要求属于个人能否承担岗位的条件,一般包括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随后的笔试、面试和体检、考察等环节会进行考察,但需要在报名时列出。
(四)补充性要求
补充性要求是针对实际情况设置的,或为了进行某种倾向引导设置的要求。这类要求更像是说明。
例如关于基层工作经历的说明、对于岗位设置中对于应届的倾向、艰苦边远地区的招录条件降低等进行说明。
(五)不准入要求
对于不能报考的情形,资格条件里进行了明确列出。其中包括个人身份和需要依法回避的情形。
二、地方(省级)公务员考试要求
地方公务员考试要求中,基本上遵循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资格来制定,但也有根据省情进行适当调整的。
例如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要求中,关于人员资格条件基本和国考要求一致,但在应届生条件说明中,侧重于北京生源,其中在京高校只招录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而京外高校需有一定的获奖条件。
例如在省考中设置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职位的省份如江苏等,对该项的学历要求进行了放宽。
例如某些省份对于技术类人才进行政策倾斜,如河南等,则在要求中明确提出全日制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分别参照大专、本科文化程度报考。
三、地方选调类公务员要求
地方选调类公务员招录中,除在校表现类条件以外,其他要求一般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和本省公务员考试要求制定。
在校表现类条件
由于选调生面向应届招录,因此选调生同其他公务员招录的不同是,在在校表现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条件划定。
一般划定的条件包括政治面貌、在校任职和获奖情况等。
这些条件因为选调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定向选调的要求要比普通选调更加宽松。
比如不少省份定向选调并不明确要求党员,在在校任职上也适度宽松。
而在普通选调中,则一些省份明确要求党员、学生干部,并要求有校级及以上综合表彰或奖励。
另外,在准入条件上,不少省份选调将学术道德列入,凡出现学术不道德、学术造假的,不予报考。
基础性要求有一定调整
由于学生身份的影响,在基础性要求上也有一定调整。例如国考和地方省考中,对于年龄,只要符合年龄范围的就可报考。但在各省选调中,不少省份明确了不同学习层次上的条件。比如山东选调就要求,大学本科生2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30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
四、地方人才引进类的要求
地方人才引进目前有两类,一类是针对应届和往届的人才引进,另一类则只针对于应届。
往届引才更侧重人才工作经验
其中针对往届的人才引进,一般属于人才选聘和选拔范畴,更看重人才的工作经验。
应届招录更侧重学校层次
而针对应届的,则报名条件要求中,更侧重于学校,一般要求在最高学历就读学校需为双一流或者世界排名前500名的高校。部分地区要求双一流或者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部分地区对硕士研究生要求,本硕学历都需要在这个范围之内。
五、公务员报考资格要看公告
公务员报考资格需要依据每年发布的公告进行确定。
关于公告,有固定的发布途径。
国考发布渠道
国家公务员局每年都会开设公务员考试报考专栏,内有公告发布。
省考发布渠道
各省省考、选调公告一般在各省组工部门网站发布。
例如有且不限于
- 北京组工
- 天津先锋网
- 河北党建网
- 山西组工网
- 北疆先锋党建云
- 辽沈智慧党建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江苏先锋网
- 时代先锋网
- 安徽先锋网
- 党员e家
- 井冈先锋网
- 灯塔-党建在线
- 河南党员教育服...
- 荆楚旗帜网
- 红星网
- 广东组织工作
- 八桂先锋网
- 南海先锋网
- 重庆七一网
- 四川组工网
- 贵州党建云
- 云岭先锋网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陕西党建网
- 甘肃党建网
- 青海党建网
- 宁夏党建网
- 昆仑网
另外,在各省的人事考试网站或者人事考试信息聚合网站一般也能搜到报考的相关信息。
同时,在不少考公资讯类网站上也可以搜到报考的相关信息。
六、结语
考公本身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信息战。很多同学面临的考试并不只有一场,此时掌握的信息越多,则更容易让自己明确目标和选择。这篇文章只是简单介绍了相关情况,希望为考公小白普及一下相关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掌握寻找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有一句话不得不说,考公对于人才的筛选,从选择考公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