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育不能光是“捞浮财”

80酷酷网    80kuku.com

    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被放大的MBA人才首次在市场遭到冷遇,从动辄年薪10万到只有两三万元的起价,MBA人才正经历着一场从狂热到理性的回归,MBA教育也随之进入大浪淘沙、品牌竞争的战国时代。日前举行的2003年北大国际MBA招生咨询会就为这一态势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3月1日,偌大的中国大饭店宴会厅座无虚席,热考BiMBA的各路英才甚至是站在两旁的过道上听完了两个多小时的招生咨询会。期盼写在脸上,BiMBA“承北大传统,具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创世界一流”的醒目招牌令他们心旌摇荡。小试锋芒的新秀们,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志在通过BiMBA的深造,加速职业生涯的进程;历经艰辛的老总、高管们,更希望借机总结成败得失,注入新鲜的管理理念。

  在消费品行业多年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唐女士直言不讳地说:“时下MBA身价暴跌,与其说是人们看低MBA,不如说是过去对MBA期待过高,这份平和恰好说明昔日的泡沫正逐渐被挤掉。”在她看来,接受这种专门的商业训练,拥有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管理理念,是职业化经理人应对开放性竞争的必需。与她同来的王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解析了MBA的市场趋势:“目前市场排挤的只是那些眼高手低、徒有虚名的人。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不乏理论知识的才俊,永远是企业争抢的对象。扛块牌子就拿高薪的时代已经过去,凭本事吃饭是每一个MBA必须直面的现实。”

  巨大的需求,刺激着MBA教育的高速发展。据北大国际MBA中方院长胡大源教授介绍,自1991年我国MBA首次招生以来,MBA教育一直处于飙升状态。弹指十年间,办学规模由最初的9个试点院校发展到62所高校,招生人数也由首期的62人激增至2002年的1.2万余人。与其他纯学术教育不同,这种侧重于商业实战的学位教育,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拿BiMBA来说,近两年来,全日制班学员毕业后的平均年薪为20万元左右,而入学前仅9万元,这一增值是MBA在国内方兴未艾的原因所在。更何况,参加这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不出国门就拿AACBS国际管理教育协会认证的美国MBA学位,这无疑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

  事实上,MBA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商业运作越来越依赖人脉关系的今天,这种学习更在于同学资源的积累,正所谓高层培训奔着关系来。北大国际MBA招生办主任张黎对招考条件的解释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BiMBA选择国际通行的GMAT考试,就是希望将那些具有一定从业经验又极具管理潜质的人筛选出来。置身于这一高素质的人才群体,经验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是他们学习之余的最大收获。2002年BiMBA毕业、现为振业林建筑工程公司的董事长钱建春更是深有感触地说:“关系就是生产力。”

  然而,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泥沙俱下的隐忧。胡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MBA教育存在“捞浮财”现象,突出表现在EMBA的过度招生上。在国外,以面向企业中低层管理者为主的全日制MBA在整个MBA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面向高层管理者的EMBA招生数量较少,而国内,EMBA的招生热度却不断提高。这故然与学生不了解EMBA,盲目从众有关,更主要的是EMBA20多万元学费所带来巨大利润的驱动。此外,还有一些院校随意降低招生门槛,在师资、教材、案例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匆开课。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直接损害的是雇主市场的信心,这也是近来MBA开始遭到质疑的原因所在。随着企业用人的日趋理性,作为一项要花费不菲的投资,人们对项目的资质、实力、水平将更加看重。由此,MBA教育迎来品牌竞争时代。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